分享

天玑9300技术解析:除了全大核、还有这些亮点

 三易生活 2023-11-06 发布于湖北

2023年11月6日晚间,联发科方面正式发布了新款旗舰SoC天玑9300。作为联发科真正意义上参与顶级旗舰SoC市场竞争的第三代产品,天玑9300这次的亮点非常多,技术方面的大胆创新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针对这款SoC的相关性能测试和跑分成绩分析得在后续进行,因此在正式发布之后,我们先针对已知的产品设计、功能细节,来进行一些简单的“答疑解惑”。

  • “全大核”真的不会更耗电?其实PC行业已有证明

首先,天玑9300此次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大胆采用了“全大核”的CPU设计,即四颗3.25GHz的Cortex-X4超大核加上四颗2GHz的Cortex-A720大核,并且完全取消了Cortex-A520小核。

大家都知道,理论上来说ARM的“小核心”是为了省电而生,因此此次联发科完全取消小核的设计,很自然地会让人担心它是否会导致CPU功耗的上涨。事实上,这种担忧可以说是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就是大家忽视了智能手机CPU的实际工况。的确,“超大核”和“大核”的理论功耗要比“小核”更高,但所谓的理论功耗其实有两个潜在的大前提,那就是首先CPU要处于满负荷状态,其次这种满负荷状态要一直长时间维持。

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现代的“超大核”和“大核”性能比“小核”高了太多,特别是它们都拥有小核(Cortex-A520)所不具备的乱序执行能力和多得多的并发设计,这就导致这些大核心其实很难真正满载。而且在执行相同计算量的前提下,超大核与大核会很快完成任务,然后迅速进入低频休眠状态。相比之下,小核因为性能天生不足,所以反而可能会较长时间一直处于满载状态。

所以在现实工况下,实际的功耗对比情况,就变成了“不满载、且经常休眠的大核”与“满载、且长时间维持高频运行的小核”。如此一来,究竟那边在单位时间里的真正功耗更高,其实就很不好说了。

其次,就是联发科在天玑9300的大核设计上还玩了个“巧”,他们将Cortex-A720大核的主频定在了仅2GHz的低水平上。按照ARM原本的设计,Cortex-A720应该是一种为接近3GHz主频而设计的性能核心。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大家有接触过PC上的工作站、服务器CPU,或是笔记本电脑上的游戏显卡就会知道,将原本为高频设计的核心故意运行在低得多的频率上,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功耗的极大幅度下降。

这里很典型的例子就是AMD的锐龙7950X和7995WX,虽然两则均基于相同的Zen4架构、制程也一样,但是一个基频4.5GHz、睿频5.7GHz,16核便有170W的TDP,另一个则是基频2.5GHz、睿频5.1GHz,96核的TDP才达到350W。相当于频率降低了一半不到,平均的功耗却变成了1/3。

很显然,联发科此次在天玑9300上采用的,正是这种“故意将高频架构运行在低频”的设计思路。在这种设计下,四枚Cortex-A720的功耗到底能有多低,很可能会超乎大家的想象。

  • 第二代硬件光追,联发科也开始接地气了

比起CPU部分的大胆设计,天玑9300在GPU部分的硬件规格,乍看之下就更接近于常规的换代升级了。

它采用了ARM Immortalis-G720方案,并拥有12核配置,比前代又多了一组核心。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在新架构和更多GPU核心的加持下,天玑9300的峰值3D性能比前代高了46%,并有着40%的能效比改进。

不过比起架构的换代和核心数的“堆料”,联发科方面此次在GPU部分的宣传重点反而是更值得关注的信息。

可以看到,一方面联发科自称新款SoC配备的是“第二代硬件光追”,这自然指的是Immortalis-G720本身是ARM第二代支持硬件光追的GPU设计。但同时联发科方面还强调,他们对于移动光追的研发早在天玑1200时代就已经开始(软件光追方案),因此比绝大多数竞争对手都更早。

在这样的基础上,联发科因此顺理成章地宣称,他们拥有更为全面的、应对“光追手游”的解决方案。其中不仅包括GPU本身的硬件光追引擎,也包括了对于游戏画面的AI超分降耗技术,包括如今被称为“星速引擎”的游戏自适应调控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让最终的SoC在真正落地的光追手游中跑出高画质+60帧的实际体验,而不仅仅是只能运行几个DEMO,或是在极少数场景里用30帧来换取所谓的“光追效果”。

另一方面,目前联发科在推广光追手游上似乎也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他们已经与腾讯旗下的游戏终端技术运营平台,以及多个头部游戏工作室达成了合作。换句话说,可能很快我们就会在主流竞技手游里看到“天玑专属”的光追模式了,而这显然要比任何空泛的DEMO演示,都能让玩家真正感受到联发科如今的技术实力。

  • 如何让手机AI真正落地?天玑9300有着两手准备

最后,我们来聊聊天玑9300这次的AI设计。

从硬件方面来看,天玑9300集成的“APU 790”模块性能规格很强,它的整数和浮点性能都是前代的两倍,算子加速性能是上代的8倍,而且还专门针对端侧生成式大模型进行了特别优化。相比竞争对手,天玑9300可以运行数倍规格的端侧AI大模型,甚至还独有端侧“技能扩充”技术,可以让端侧大模型持续进行自适应融合,不断提升手机的本地“智慧”程度。

但是说了这么多,大家都知道,以上这些技术优势最终都需要手机厂商的深度适配,才能真正在终端产品上落地。如果手机厂商的技术力不够,或者不愿意专门针对天玑9300做端侧大模型的额外超大规模适配,又该怎么办呢?

可以看到,联发科这次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他们与首发厂商vivo一起,已经给相应的机型适配了最高330亿的大语言模型,远大于竞品目前已知的端侧大模型规模。请注意,这是已经落地、可以实际在产品上跑起来的端侧模型。这就意味着届时消费者一买到首发天玑9300的vivo手机,很容易就能体验到它的端侧AI助手,要比其他平台的类似方案技能更多,从而让消费者对天玑9300的AI性能有着一个更直观的认知。

另一方面,天玑9300内部也做了很多用到APU的其他“联动功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ISP和APU联动的视频拍摄逐帧优化、视频景深和光斑引擎,以及DPU和APU联动的视频AI景深画质引擎等等。

这样一来,就算手机厂商想“偷懒”,他们也有现成的API可用,能够轻松地在搭载天玑9300的机型上做出很强的视频拍摄虚化效果、拟真的视频AI光斑功能,以及让消费者在观看在线视频时,通过手机自动处理显示画质,带来比其他平台更生动、更有沉浸感的显示效果。

当然,从这些AI相关的实际落地功能不难看出,联发科这次从一开始就将天玑9300“瞄准”了那些主打高端影像、主打旗舰屏幕配置的机型。这与过去天玑高端平台往往只强调性能或游戏体验也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也让人很容易

看出,联发科对于这次的新款SoC信心满满,势要在旗舰市场与竞争对手们一较高下了。


推荐阅读:

DCG技术简析:手机影像的新希望,但同样也有代价

尽管DCG并非新技术,但在经过进化后确实带来了更好的画质。

还没“干掉”推特的Threads,可能就要凉了

如今Threads最大的命门,或许就是与X实在太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