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规范注射日|小小针头、大大学问,规范注射应该这样做!

 尚振奇 2023-11-06 发布于吉林


编者按


近几十年来,糖尿病席卷全球,患病人数迅速攀升;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更是跃居全球首位!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众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不可避免地接受药物注射治疗。自我注射治疗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了,但这门“必修课”的成绩尚不尽如人意!

为了规范注射技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2010年8月14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宣布将每年的11月7日确定为“糖尿病规范注射日”,提出了“规范注射、安全达标”的口号。不觉间,我们迎来了第14个“糖尿病规范注射日”,小小针头蕴藏大大学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1]教您规范注射、安全控糖!



注射药物如何贮存?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注射类降糖药物有2类:一类是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另一类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胰岛素注射液为蛋白质类激素,其保存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禁忌冷冻、暴晒。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在2~8℃下冷藏保存(有效期内使用)。已开封的胰岛素和安装好的胰岛素笔芯25℃以下可以使用28天,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GLP-1RA遵从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


注射部位如何选?如何轮换?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GLP-1RA均为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的部位应选取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注意应避开以脐部为圆心、半径2.5cm的圆形区域内注射。在安静状态下,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速度存在差异性——腹部最快,其次依次为上臂、大腿和臀部。因而,若餐时注射短效胰岛素等,最好选择腹部;若希望减缓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时,可选择臀部,臀部注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射至肌肉的风险。

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是预防皮肤局部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的有效方法,包括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建议遵循“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或者“左右轮换”的轮换原则。具体可采取这种已证实有效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或大约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轮换,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同一注射点至少间隔4周再注射。

从注射治疗起始,医护人员就应指导糖尿病患者掌握易于遵循的注射轮换方案,随着治疗的进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且至少每年评估1次患者的部位轮换方案。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的现象出现,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直至症状消失。


注射时,如何准确、安全操作?


注射前的评估必不可少,切不可在皮下脂肪增生、炎症、水肿、溃疡或感染的部位注射。注射前应清洁并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特别是当注射部位不洁净或患者处于感染易于传播的环境(如医院或疗养院),切不可隔衣注射。

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是关键。尽量选择短针头(4 mm/5 mm),通常针头越短越安全,耐受性越好。针头长度越长,注射部位发生肌内注射的风险越高。

注射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注射位置的皮肤进行注射,垂直(使用4 mm/5 mm的短针头)进针果断且迅速,缓慢推注药物并让针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确保药物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以刺入时的相同角度,松开捏住的皮肤(图1)。

图片

图1. 胰岛素注射的流程(胰岛素笔)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操作便利性的考虑,重复使用针头仍然很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减少针头重复带来的危害,需要做到注射针头“一次一换”。


降低注射疼痛的技巧有哪些?


1.把握注射药物的温度,避免药物温度过低。建议提前30分钟将胰岛素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中回温。

2.消毒后,稍等片刻待消毒液干透再进行注射。

3.注射位置避开体毛根部。

4.选择更短的、更小直径的、更小穿透力的针头。每次注射更换新的无菌针头。

5.与锥形针管设计相比,柱形针管设计显著降低穿刺操作对皮肤组织的损伤。

6.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较大会造成疼痛,这时可将胰岛素剂量拆分或提高胰岛素浓度。

7.注射时,进针平滑、果断且迅速,进针和拔针方向保持相同。


长期注射可能导致哪些并发症?


1


皮下脂肪增生

皮下脂肪增生的危险因素:(1)胰岛素的使用时间,使用时间越长脂肪增生风险越高;(2)注射部位轮换与否,如不轮换,则脂肪增生风险更高;(3)更换针头频率,针头的重复使用也与脂肪增生相关。

皮下脂肪增生的防治:停止在皮下脂肪增生部位注射可减少皮下脂肪增生产生的影响,同时皮下脂肪增生一般会在停止胰岛素注射不久后消退。当注射部位从脂肪增生部位转换至正常组织时常需降低胰岛素剂量。降低的剂量因人而异,需进行频繁的血糖监测来指导剂量调整,降低的剂量常超过其原剂量的20%。

2


脂肪萎缩

所有注射部位都有脂肪萎缩的报道。脂肪萎缩为脂肪细胞缺失,临床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凹陷;相比脂肪增生,脂肪萎缩相对少见,其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当在脂肪萎缩部位注射时,胰岛素的吸收发生显著波动。脂肪萎缩可能随时间而消退,可能与未注射部位轮换和针头重复使用相关。

3


疼痛

若患者在注射时偶然感受到锐痛,应确认是否由于针触碰到了神经末梢,这种情况是随机的,并且无害。如果疼痛持续发生,应及时就医,由医护人员检查并评价其注射方法是否不当。


结语


亲爱的糖尿病患者们,正确的注射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一起加油,规范注射,安全达标!

参考文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7 年2月第 9 卷第2期.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