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中考成功上岸,我请他分享学习经验,他说最重要的一点竟然是……

 圣龙领主 2023-11-06 发布于重庆

橙子中考成绩还不错,在全区近万考生中排150多名(北京是分区判卷、排名、录取的),考上了他的目标高中,也是本区最好的高中。

在曾经是中等生的老母亲眼里,橙子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型学霸了。我很想听听他这三年来的学习经验。

这个暑假,我们聊了几次,我也琢磨了很多,一篇文章写不下,今天先写很重要的一点吧。

图片
01

橙子说,要说学习方法,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

这不是老掉牙的方法吗?

橙子说,他是这么认真听讲的——

上课时,他不仅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会在老师讲的基础上多琢磨几步。

比如老师讲到磷酸的化学反应,橙子就会想,那为什么不用红磷呢?如果换一种化合物会怎样呢?(大概是这个意思)他会多思考几步。

如果自己琢磨不明白,他会向老师提问。所以在课堂上,他和老师的互动很多,和老师有问有答,表现得很积极主动。

橙子很喜欢化学,他在化学课上经常问老师一些稍微超纲的问题,以至于化学老师几次私下找他沟通,让他有什么问题在课下问老师。因为老师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进度,不能讲太难的内容。

图片
02

他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联想到我遇到的案例,还有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我发现,这个“上课认真听讲”其实大有门道。

说起来,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会反复叮嘱:上课要认真听讲。

老师会说得更具体:上课要坐端正,目光要跟随老师,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但是,很多人当了十几年学生,只做到了认真听讲的“形”,却来没有get到认真听讲的“神”。

 我把认真听讲总结为1.0版本和2.0版本。

认真听讲1.0版:

也是最基本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基本能把知识点弄明白。

认真听讲2.0版: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动思考。

也就是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各种组合、比对、创造,融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东西。

图片
03

很多人的认真听讲,停留在1.0版本,认为理解了就是学会了。

结果是,上课听明白了,下课一做题就不会了。

或者,学得快也忘得快,明明觉得自己弄懂了,过两天再看又不明白了,考完试就都还给老师了。

这样的学生,往往学习很用功,擅长死记硬背,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胜,但成绩一般在中等徘徊。

有的人小学时成绩还不错,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就掉到中等了。就是因为越往后,单纯记忆性的知识少了,理解性的知识多了。

图片
04

有的孩子也会积极回答问题,看起来也很主动,但本质上还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老师的框架中思考。

他可能理解了,但很难说掌握了。

这就是1.0版和2.0版的不同。

理解,是理解别人的东西,是弄明白别人讲的啥。

掌握,是把别人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是自己可以灵活应用了。

这中间的关键点就是主动思考。

所以,真正的认真听讲,不在于坐得端正,不只是听得明白,更重要的在于是否进行了主动思考。

有时候,差生和中等生的区别,是上课是否认真听讲。

而中等生和优秀生之间的区别,是主动思考的频率。

(这里的差生、中等生、优秀生只是指成绩)

图片
05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就很有体会。

我正在上一个心理学的长程课程,每周都要阅读大量文献。课程的一个硬性要求就是,整个课程期间,要根据文献和课上的内容,提交至少三十个问题。达到这个数量才能毕业。

我发现,如果只是上课听讲、阅读文献,虽然也很烧脑,但基本还是在学习的舒适区里,只要弄明白文本的意思就行。

这也是常规意义上的认真学习。

但是,如果要提出问题,就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更主动地思考。

只有理解,没有思考,你是提不出问题来的,更别说提出有质量的好问题。

同时,我也发现,没有提出问题的文献,没多久就淡忘了很多。而为了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过的内容,明显记得会更牢固,也更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所以,很多所谓的认真听讲,只是一个灌输——接受的过程。

就像垒砖块,看起来一层层垒了很高,但砖和砖之间是没有连接的,轻轻一推就倒了。

而真正的认真听讲,是在搭建网络。

是通过主动思考,把新知识的各个触点和已有的知识连接起来,形成系统化,这样,你的知识之网就变得更加壮大,更加牢固,取用也更加灵活。

图片
06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主动思考,只停留在表层的认真听讲上呢?

因为主动思考是个很费脑力的事情。

这样的场景我们都很熟悉。

老师的讲课告一段落,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下面鸦雀无声。老师也习以为常:好,那我们继续往下讲。

十几年下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灌输式学习,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认为听懂了就是学会了。

这既是一个认知误区,也是一种偷懒。

懒得动脑子。 

不仅是孩子,我们大人也是这样——习惯用行动上的勤奋代替思想上的懒惰。

在学生时代,主动思考会拉开成绩的差距。

在成人社会,主动思考会拉开生活的差距。

图片
07

那么,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呢?

我总结了三个方法。

1. 费曼学习法

简单说,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复述出来。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说明真的掌握了。

你可以试试看,比如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明明觉得自己都懂了,但如果让你复述一下,很可能说不了两句,你就卡壳了。

你才发现,原来很多地方都是似懂非懂,只是水过地皮湿,并没有真正浇透,也就是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当孩子读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老师学生的游戏。让孩子当小老师,家长当学生,让孩子把当天学到的知识教给家长。

这个教的过程,就是在让孩子复述他学到的知识。

这个角色互换的游戏,既可以借此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

当然,这首先是个游戏,家长最好弱势一点、好玩一点,如果搞得太正经严肃,孩子很快就不愿意和你玩这个游戏了。

2. 练习提问

每次和孩子共看一本书、一部电影后,可以设置一个游戏规则:每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提出三个(或几个)问题,请对方回答。

很多家长习惯于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无形中还是占据了一个主动、引导的位置。不妨也让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家长来回答。

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海阔天空,那要恭喜你,说明孩子的思维很活跃,他愿意去放飞想法,你也不妨大开脑洞地回答——要知道,孩子提不出问题,才是有点让人着急的呢。

3.脑力激荡

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可以就一个观点、一种现象,一本书、一部电影和孩子一起讨论。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问问为什么。多一些好奇,少一些评判。

在观点的互相激荡中,让思考更深入、视角更多元。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在练习孩子的主动思考。

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做消费者——读书、看电影,都是在消费别人的产品。我们很少把自己放在生产者的位置上,产出一些自己的内容。

而消费者和生产者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愿意动脑思考。

练习主动思考,是个水滴石穿的慢功夫活儿,但却是值得的。

有句话说得很扎心:很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思考的苦。

你希望孩子吃哪种苦?你自己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