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的语文】漂洋过海,等你归家

 尺涵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最悠久的文明。当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件展品都承载了厚重的时光……

文by 潘继云 

漂洋过海,等你归家




于佳奇,中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曾在欧洲和美国生活,热爱博物馆和话剧。希望带领学生回归母语学习的本质,学贯中西学以致用,从语文课上获得美的熏陶与智的启迪。


行走的语文今天迎来第七季,于佳奇老师的《从海外博物馆看中国》。感谢一直追随这个活动的老师和同学。


1


前段时间,有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了天际。这部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无数网友看后留言,更有一位网友写道: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关于大英博物馆,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文物和故事?

于佳奇老师开启“行走的语文”之海外版块并带着大家去探秘、揭秘。



2


“我喜欢看博物馆,不管到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国家,我首先看的是当地的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源于在英国读书期间。”佳奇开门见山,从PPT首页【东晋】顾恺之唐摹本的《女史箴图》讲起。

“《女史箴图》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作’,现存的有两个摹本。一个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南宋摹本;另一个就是这个唐代摹本,也是最好的摹本,原藏于颐和园,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佳奇娓娓道来,用他的博学揭开这幅传世珍品的层层面纱,这幅《女史箴图》的前世今生,历史与文学,过去与未来,在那一刻纵横交织。


3

“这个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常规展出的文物仅占1%,是世界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共收藏中国文物约2.3万件,在中国与南亚、中国玉器、中国瓷器三个主题展馆,长期展示有约2000件中国文物。”对于去过大英博物馆不止一次的佳奇来说,讲博物馆,他信手拈来。


清朝皇家寺庙的朝冠耳炉、明朝三菩萨壁画、西周的康侯簋、隋朝高5.8米,重约2吨的大理石阿弥陀佛像……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它的历史印迹。

“我最喜欢的是这尊出自辽代的三彩罗汉像,原在河北易县八佛洼,一组共16座现存11座,均在国外,其它分藏于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俄罗斯……我第一次看到这尊罗汉像,立马想起一个词,’宝相庄严’,你看他双眼似闭非闭,似笑非笑,似怒非怒……”



4

针对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馆藏,佳奇老师结合历史,以及相关的关键人物做了细致的说明,然后又对大英博物馆不久前举办的晚清百态特展进行了介绍。

晚清百态特展展出的都是在国内看不到的文物,这个特展的英文名叫“隐藏的世纪。”诚如短片视频中所说,“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最悠久的文明。当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件展品都承载了厚重的时光。”

接下来,佳奇又讲到了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问题以及其它主要海外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


让每一位听者感到奇葩的是,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竟藏有明末清初戍边名将祖大寿的墓葬,墓的坟冢,两个石人一文一武,石骆驼,石供桌,都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摆的。关于这个墓葬是不是祖大寿的还存在争议,无论是与不是,墓葬的主人生前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会漂洋过海在加拿大“安家”,可笑,却也可悲。

漂洋过海的除了已故之人的墓葬,还有在世之人的古宅,比如原址在安徽省休宁县黄村的徽派建筑荫余堂,现藏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皮博迪· 埃塞克斯博物馆。

今天的剧场里一片肃然,即便粉墙黛瓦马头墙的荫余堂一遍遍在屏幕上跳跃……


5


正如佳奇所言,“看到流落在海外的文物、珍宝,有辛酸,有遗憾,有惋惜……”

更有不甘。

“一件件文物承得住偷盗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流连的目光。

一件件长满华夏印迹的文物,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一段段饱含沧桑的经历,即便很难追回,即便回家的路途坎坷,我们仍然祝福:流落在外的文物国宝早一天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

感谢佳奇老师的倾情分享,用一件件流散在外的国宝唤醒一段段尘封的历史。

——随记于2023.11.6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