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案例

 史仁杰大夫 2023-11-06 发布于江苏

  今天上午在门诊遇到一个老年女性患者,75岁,是由其儿子陪着来看病。来诊的目的是治疗两个病,一是结肠多发性息肉,二是便秘。看患者的报告时发现,患者二年多来做了三次结肠镜检查,第一次是结肠多发性息肉,当时住院做了治疗。第二年复查结肠镜时,又摘除了一颗息肉。本月又做了一次结肠镜检查,虽没有发现结肠息肉,但发现有了新的单疾病,结肠变黑了,变成了“结肠黑变病”了。

  因结肠黑变病主要与经常或长期服用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的药物有关,于是问之前吃过什么药?他们告诉我,因患者排便困难,其儿子买了“香丹清”给其母亲吃,结果出现了结肠黑变病。其儿子告诉我,因为看到这个药是在国家级大电视台做广告的,出于对这个大电视台的依赖才买了这个药。我只能告诉他:所有药物,尤其是长期服用的药物,都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这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案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大多发生在子女与父母,或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案的后果并不算严重,经过半年至一年的调治一般都能治好,只是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还有医药费。

  后果严重的案例也是有的,虽然较少,但大多是贻误治疗时机的情况。很多年前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位大学老师,从古医籍上看到了一个中药方,配了药给其儿子治蛔虫病。结果因为不懂药性,不知其中某些药的毒副作用,又不懂古今药方的剂量换算,按照古方的原文配的药,导致了其儿子服药后发生永久性的脑损伤,变成了痴呆儿,这个案例我至今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