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平乐》| 寻回千年前的中式传统美学

 灯下悦读 2023-11-06 发布于广东

最近的影视剧热搜榜几乎被 《清平乐》 承包了,终于,这部古装大剧在昨天晚上迎来了大结局。小编一路追下来发现,这竟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欣赏的“宋代美学大片”!

剧中考究的服化道与精美的画面,简直为我们完美还原了宋朝的人文美学。 欲探究竟? 且和小编一同前往剧中吧~

《清平乐》改编自米兰lady的高人气网络小说 《孤城闭》 ,由“国剧精品专业户”正午阳光制作,服化妆团队是之前的热播剧《知否》原班人马。两部剧的时间线也有部分重合,然而不同于《知否》的“宅斗”主线,《清平乐》则是围绕着宋仁宗,将朝堂之事、儿女情长徐徐展开……

<< 滑动查看更多角色海报 >>

整部剧对画面细节可谓把控到了极致,高级的画面配色、中式构图美学、写实还原的服道化,再现宋代人的雅致生活,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千年前的 宋代古典美学风韵

01 服饰造型

高度写实还原历史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可谓将中国古代美学推至巅峰,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清平乐》正是从宋代画作中汲取美学灵感,对宋朝“上至宫廷下至市井”各种生活场景服装造型进行了高度还原。剧中的人物服饰 简约朴实无华 ,古韵古色让人耳目一新。

剧中的帝后礼服,都是参照宋朝的写实历史画像还原制作。宋代皇帝所穿的袍子有三种颜色: 赭黄淡黄 ,其中红色据说是宋代独有的帝王袍色。而剧中宋仁宗经常穿的红色上朝袍服,在宋徽宗、宋真宗的画像中都有出现过,对比下来堪称1:1还原。

宋代的服饰主要承袭了唐代的形制,剧中常见的服饰有大袖衫、褙子、祎衣、霞帔等。其中“ 褙子 ”无疑是宋代最流行的服饰了。廓形宽松,两侧开叉至腋下,男女都能穿。剧中女性角色最常见的服装搭配便是褙子配绣花抹胸和齐腰褶裙。

霞帔 ”,是宋以来贵妇的高级礼服必备配饰。剧中,太后和皇后在身穿礼服的场合,都搭配了精致的霞帔,式样纹饰还会 随品阶高低而有所区别 ,比如太后刘娥的霞帔上所绣的凤图云纹,就远比曹皇后和公主的花朵纹饰要尊贵甚多。

由此可知,剧组在服饰上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除了写实的服饰还原,整体风格上也完美契合了宋朝所推崇的简朴典雅的美学风格,可谓是“ 化繁为简,而致自然 "。

02 雅致配色

传统中国色的诗意

之前的《延禧攻略》让莫兰迪高级配色火了一把,如今《清平乐》里的“雅致”配色,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中国色的诗意。没有刺眼的高饱和色彩,整体配色透着 婉约之气 ,宛如翻开千年前的宋朝画卷,简朴淡雅,让人回味无穷。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清平乐》画面配色色系中善用 朱砂、花青、藤黄、赭石等传统画色 。剧中宋人的日常服装色彩搭配,也多以此类质朴而纯粹的色系为主,呈现出宋人素雅的服饰美学。

在整体画面色调的处理上,也围绕着“雅”字。 低饱和度色调搭配传统色系 ,视觉上给人低调的精致。如下图中经典的朱砂配墨绿,令画面美出古韵色彩,满满的高级质感。

剧中的大宋小姐姐们,服饰多以青绿、浅粉、鹅黄、藕色等为主色系,给人如宋词般婉约 而不张扬的素雅美感。纯粹的 中国传统色配暗花纹饰 ,简约中透着低调的精致感。

“衣服有阶级,颜色看地位”,宋朝衣着服饰的颜色和形制,都要合礼仪规范,比如剧中的百官公服都是按品阶定颜色,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穿朱,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

03 影调艺术

重现大宋风华

《清平乐》的画面之美,一度被观众盛誉为“每一帧都可以存为屏保”。这电影般的高级质感,还依赖于画面拍摄时对于影调的艺术处理。由画面中的明暗层次,可以感受光的流动和变化,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在重现宋人“喝茶插花品蜜饯”的日常时,多采用 侧光或侧逆光 ,画面由一些亮度偏高的色彩构成高调,影调柔和,整个人物脸部和服饰也会变得更为透澈。让整个画面情绪多了一丝诗意,一份惬意。

在营造一些深沉、苦闷乃至压抑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氛围时,画面多以由灰到黑偏低的色彩为主构成低调,或利用逆光形成的剪影、大面积的投影形成 低调效果

剧中不少夜景画面,都采用低调画面,在画面处理上利用局部暗黄的光线,映射出少量的轮廓光,为低调画面增加亮度偏高一点的黄色,以此来反衬大面积的黑暗色调,增加画面影调层次,让画面不至于漆黑一片,甚至沉闷。

04 中式构图

营造意境之美

《清平乐》制作上的用心和考究,甚至还延续到每一帧的布景上。几张长卷海报设计精美,大场面构图将“ 仁宗盛治 ”的恢弘历史气息娓娓道来。连剧中随手截图的场景构图也十分有意境,可见剧组的用心和考究~

谈及历史古装剧中的构图美学,自然逃不开令人极度舒适的 对称构图 ,《清平乐》更是将其应用到极致。不同于《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严谨且华丽的居中对称构图,中式对称美学,更蕴含着 肃穆与庄重 ,带给人画面之外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美。

对称结构尤其适合呈现朝堂参拜的画面,以皇帝为绝对中心位置,群臣分居二侧呈左右对称之势,甚至小到蜡烛的陈设,都需要呈现 完美对称的均衡效果 ,这种构图手法,让观众瞬间感受到朝堂之上的秩序感和皇家威仪。

中式美学中独有的阴阳平衡,与对称构图的均衡之美浑然融为为一体,如下图中曹皇后与宋仁宗举杯对饮的画面,完美到极致的左右对称构图手法,将帝后之间举案齐眉的夫妻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平乐》的画面之美,还沉淀在每一帧的精妙构图中。剧中常见的 框架式构图 ,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引向框架内的主体,而由近至远的门廊叠加效果,又营造出庭院幽深的纵深效果。中式建筑所独有的轩榭廊舫、古窗框景,让画面的层次延伸感更为强烈。

宋代美学中还蕴含有诗意,摄影师也将这份古韵融入到构图中。 框式构图混合前景 ,让画面无限的空间延伸效果,前景的加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又突出了主体人物。

利用好中式建筑轩榭廊舫的特点,配合中心人物主体,形成 天然的引导线 ,也可以增加画面景深感,让空间延伸至更深处。

最后再来说一下剧中最常见的 三分法构图 ,这也是连摄影小白都能轻松掌握构图手法。

简单来说,就是将人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趣味中心点,比如下图中这对“意难平”CP分别被安排在左、右分割点,二张画面都简练有力地突出了主体,给人平衡、舒适的视觉感受。

欣赏完以上一系列“宋代美学大片”,再回看如今浮躁的时代,或许我们该寻回那份 千年不过时的生活雅致 ,即便做不到“烤羊肉当夜宵,喝茶插花品蜜饯”那样的日常,至少将那些传承下来的经典美学引入摄影作品中,或许多刷几遍剧你也能拍出当代美学大片呢~

文字来源 | 女生爱单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