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2023阿布扎比国际档案大会,倾听中国档案青年声音

 细雨青衫 2023-11-07 发布于重庆
图片

2023年10月9日至13日,ICA阿布扎比国际档案大会(ICA Congress Abu Dhabi 2023)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ADNEC)举行,大会以“丰富知识社会”(Enriching Knowledge Societies)为主题,设有“和平与宽容” “新兴技术:电子文件、电子解决方案”“可持续知识、可持续地球:档案、文件与气候变化”“信任与证据”“提供利用与记忆”5个专题,每个专题下设8至11个议题,共47个议题。大会设有论文演讲、联合实验室会议、快闪会谈、小组研讨会、海报展示等多个环节,以不同形式向国际档案界分享创新思想和研究成果,共有超过135个国家的5000多名档案专业人士参加了此次大会。

大会中人员组成概况

01

图片

根据大会会议手册统计,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超过25家参会单位和90余名专业人士,不仅国内高校广泛参与,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北大学等,国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参加,如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丝绸档案馆、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在大会期间,各单位的相关代表广泛参与了论文演讲、快闪会谈及海报展示等活动,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与会者相互分享新的研究成果、创新理念和成功案例与经验。

在此次的参与人员中,有超过30名国内高校学生在论文演讲、快闪会谈及海报展示等活动中向国际同行分享研究成果,他们或走到研究成果面前向他人展示与介绍,或在幕后为研究成果的最终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场盛会不仅是不同知识、文化和多样性相互碰撞的舞台,同时也是国内青年学者向国际档案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发出中国档案“声音”的开放共享平台。

02

青年力量于ICA意味着什么?

青年力量在国际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创新思维和技术驱动方面,青年人通常更加开放、敢于尝试新方法和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档案事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以提高档案管理、保护和利用的效率,而青年人具备较强的数字技术学习、使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为档案事业带来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再如档案传承和文化保护方面,青年人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积极参与档案事业,青年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记录和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以确保这些宝贵的资源得以传承和利用。

又如社会参与和公众教育方面,青年人在社交网络中常常表现出广泛的影响力,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志愿活动等方式,向更多的人传播档案事业的重要性和意义。青年人的积极参与可以提高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并促进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支持和关注。

总而言之,青年力量是国际档案事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图片

图为2023ICA阿布扎比大会官网

对青年论坛(Youth Program)的简介

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本次2023ICA阿布扎比大会特设青年论坛,于10月12日在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ADNIC)举办,主要面向17至37岁的青年人群,旨在为其提供一个深入探讨当下关键议题的平台,主要聚焦于可持续性和如何通过增强信息和知识管理的效率来应对现今的全球挑战。

大会的组委会主席、总统办公厅文化顾问阿卜杜拉·阿尔-雷西博士表示:“我们高度重视青年参与决策,与此同时,塑造档案行业的未来。这次青年论坛正体现了阿联酋对于赋权年轻一代、鼓励他们成为变革的驱动者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的承诺。

此外,这一论坛也为全球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其可以围绕信息管理、知识资源以及档案的应对策略分享见解。

03

从会场内外传来的声音

此前,小编对本届ICA中宣组内20多名未前往参会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国内档案学青年学子对本次2023阿布扎比国际大会的想法与期待。

向上滑动阅览调查结果

Q1:请问您的职业(身份)是?

参与本次问卷的有85.71%为国内高校本科在读学生,14.29%为档案领域工作者,其他群体暂未参与调查。

Q2:请问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本次ICA大会的?

问卷参与者们了解到本次大会的途径各有不同,以“老师与同学的推荐”为最多。详细数据如下:

图片

Q3:您对本次大会的主题“丰富知识社会”持怎样的理解与看法呢?

在对本题的回答中,问卷参与者们积极地提供了想法与思路,其中,除“档案”外,“数据”“知识”“社会”“价值”等词被高频提及,生成了较为丰富的词云图(如下)。
图片
问卷参与者们表示,该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认为其“正是档案的社会价值之一”,希望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提醒我们应当重视档案的知识资源价值”。这也展示出了档案学子们对这场国际盛会的期待与向往。

Q4:您对此次及往后的ICA国际档案大会有什么期待和向往呢?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们对ICA国际档案大会的期待与向往体现出一种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倾向。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此类国际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学科动态与最新的科研成果,展现出对档案学未来发展趋向的关切;另一方面,他们亦希望自己的科学研究有所进展,向往亲自去往会议现场与各国学者进行友好交流。

另外,有参与者在回答中提到“也期待此类会议能再次在中国举办”,也是一种学科自信和国际交流意愿的体现。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档案学青年学子对本次ICA阿布扎比国际档案大会的看法与感受,小编特别邀请了三位来到大会会场的中国学生,分别对其进行了简要采访:

interview 1 :

湖北大学2021级本科生 田静静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图片

请问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ICA大会的?又是出于什么考虑来参加此次2023ICA阿布扎比国际档案大会?

通过ICA及“档案那些事儿”公众号我们得知了这次会议的征文通知,后面指导老师吕文婷副教授在看到我们研究主题与大会议题相符之后推荐我们投稿,我们才仔细了解本次会议的基本规则,决定投稿。

ICA阿布扎比大会是档案学界的最高级别会议,在会上不仅能见到业界的知名学者和前沿技术,更能扩宽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在收到录用通知后就决定参加此次会议。

图片

图源:田静静

图片
图片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丰富知识社会”,能否请您结合研究方向和生活经历,谈谈您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或看法?

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中,档案作为在人类活动直接产生的原始记录,发挥着留存社会记忆、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人类也可以利用真实可靠的信息,例如档案,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变革影响。因此此次会议旨在通过文件和档案专业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博物馆专业人员、数据管理人员、记者和社会公民的跨界交流、互联互通,从而丰富知识社会。

图片
图片

方不方便透露,您来到本次ICA国际档案大会,带来了怎样的什么学术研究成果呢?

在此次大会上,我作了题为Metaverse empowering LAM collabora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LAM in China的报告,主要从研究背景、调查与分析及元宇宙技术如何赋能LAM((Library,Archive and Museum)协作三方面展开,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该报告是在吕文婷副教授的指导下,由我和湖北大学21级本科生易瑞、孟湖艳在梳理中国LAM协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与政策背景,分析三馆在资源、服务和管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元宇宙技术的现有成果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探索其赋能LAM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图片

田静静参加Paper Presentation 的现场分享

图源:田静静

图片
图片

请问在参与此次大会的过程中,是否有收获令您印象深刻的某个分会场、专家学者、研究报告或逻辑概念吗?

我之前一直对数字人文比较感兴趣,在开会当天我就去听了连志英老师所作的报告:Digital Humanities Higher Education: China's 'Four Carriages' Experience。在会场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四位一体”,即“平台—科研—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这场报告是在主会场讲述的,连老师的PPT中也运用了很多醒目的图片,我印象很深刻。

图片
图片

参与此次大会给您带来怎样独特的感受或收获吗?

国际档案大会是档案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会议,而阿布扎比也是沙漠中的一片新绿洲,海湾南岸的一颗灿烂明珠。作为一名本科生,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发言人参加学术会议,能有机会与国际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并进行深入交流,我感到荣幸至极。在现场的很多前辈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对我给予了关怀和支持。这趟旅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档案学这门学科的热情。感谢ICA和阿布扎比举办了这次活动,这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次会议经历。

图片

图源:田静静

图片

interview 2 :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龙家庆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图片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丰富知识社会”,请问您能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生活经历,谈谈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或看法?

简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它是指利用档案来丰富我们整个知识社会,让社会更加智慧;也可以理解为档案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从而赋能社会的良好运转。的确,档案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知识单元和集体记忆,尤其是近年来国际档案社会对“档案参与社会建构”的呼声越发强烈,这也刺激着我们去思考——档案能为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对于我们档案学子而言,第一,在学好档案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去思考档案可能蕴含的无穷能量,如何将“故纸堆”转化为“知识库”。第二,我们要认识到档案在历史、社会和管理三个取向上的发展,除了掌握基本的档案业务管理技能外,还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读懂档案内容、讲好档案故事,这也启示我们未来可以在档案内容和知识挖掘上做出贡献。

图片

龙家庆参加Lightning Talk的现场分享

图源:龙家庆

图片
图片

在本次ICA大会中,请问您参与了哪些活动?

除了旁听主旨发言和分论坛讨论外,我参与了海报展示和快闪汇报环节。今年的国际档案大会,我在冯惠玲教授和徐拥军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四篇论文的分享。和同行的相互交流是锤炼自身学术修养、增进知识理解的捷径,很多参会学者很乐于分享他们对于“同一个学术问题”的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开我的思路。

图片

龙家庆和导师冯惠玲教授在海报展现场

图源:龙家庆

图片
图片

请问能否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分会场、专家学者、研究报告或逻辑概念等?

印象最深的论坛是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著录专家组(ICA-EGAD)的分论坛,在会上正式发布了《背景中的文件1.0版本》(Records in Context 1.0)。因为这个主题和我目前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特别是Daniel Pitti团队对其中的内容做出详细介绍,Florence Clavaud也对相关应用案例作出说明。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官网里有关档案著录的学习资料。此前我也在咱们ICA公众号做过一篇推文:官方 | ICA发布《背景中的文件—概念模型0.2版(征求意见稿)》

印象最深的专家是研究社群档案(Community Archive)的英国档案学者Andrew Flinn教授。以前接触社群档案和档案行动主义相关研究时,绕不开的经典文献是他的文章,这次见到他真人很激动。他在海报展示环节十分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他从事20余年的研究,他回忆了项目的点点滴滴,他对中国该领域的研究也有一定了解,和我们诉说了未来研究的进展和前沿问题。他逐个记录下我们的邮箱,当天还给我们发邮件再次介绍他的研究,并将他的新作分享给我们。
图片

Andrew Flinn教授和同学们的合影

图源:龙家庆

图片
图片

参与此次大会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或收获?

增长见识、拥抱知识、感受风情。

图片

interview 3 :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何思源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图片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丰富知识社会”,请问您能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生活经历,谈谈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或看法?

历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都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注重将档案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议题之中。“知识”这一关键词在2004年的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中就已出现,当时的大会主题是“档案、记忆与知识”,本届大会的主题——“丰富知识社会”则延续了这一主题。不变的是档案与知识的内在关联,按照“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的逻辑,档案资源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蕴含着海量知识,能够为知识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但两届大会相隔近20年,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态势已发生显著变化,数据和模型驱动的业务系统的增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态档案,云计算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数据分析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则带来了强大的分析能力,为“档案库”向“知识库”的真正转化带来了契机。尤其是近年来GPT等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让人们意识到知识社会正在从理想走入现实。此外,也可以从文化记忆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研究主题,知识社会需要通过档案传承文化和活化记忆。在参观阿联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一楼展厅时,这种感受非常明显。通过一系列的档案文件,再现了阿联酋是如何从七个酋长国走向统一的国家,是如何从以农业、捕鱼、游牧为主的生活转向现代化发展,让我们得以从当时的文件、照片及音视频资料中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从参观者的视角来看,档案资源架起了参观者和历史、知识、记忆之间的关联,为我们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参观者提供了一种透视阿联酋历史文化和知识底蕴的“透镜”。

图片
图片

请问能否分享一些在参会过程中令您印象深刻的某个分会场、专家学者、研究报告或逻辑概念?

参加此次大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刨根问底”和“细致”的精神。在海报展示环节,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担心,觉得如果没有人过来提问、聊天,会不会比较尴尬。但45分钟的展示环节,并没有出现我担心的这种情况,恰恰相反,总是有人停下来看海报并就海报内容提问。我的海报的主题是“基于政务云的统一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馆系统——以中国为例”,与会者围绕研究方法、政务云现状、项目初衷、实践落地情况、系统供应商、处置、数据流向等方面提了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感觉是欣喜又期待的,有人关注自己的研究并乐意与我探讨是令人欣喜的事情,同时也有期待,期待同行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这样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我也发现中外档案管理的一些差异,比如,有位同行非常关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处置(disposal)功能,她表示这是最重要的功能,但在国内,虽然处置也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但并没有处于核心的位置。在调研参观阿联酋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时候,我们也同档案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她主要负责档案著录与编目(catalog),给我们细致、耐心地介绍了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流程以及对这些档案进行编目的方法,令我们非常感动的是,她不仅采用口头方式进行阐述,也给我们展示了她们的工作系统,逐一介绍了著录项。与国内的著录项相比,印象最深的就是站在用户角度,在内容层面对档案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点进行了提取,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档案的检索利用效率。当然,她也表示,这项工作目前仍然采取人工处理的方式,所以她们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们能够在档案馆而非会场找到她的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档案领域应用的场景和潜力。

图片

何思源在海报展示环节同与会者交流

图源:何思源

图片

图源:何思源

图片

正如ICA执行主任卡洛斯·塞拉诺·巴斯克斯(Carlos Serrano Vásquez)在大会闭幕式上所表示的:“我还想强调出席我们大会和我们组织中的年轻人的数量。这些新的知识和经验的涌入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和更新我们的组织,并使我们能够继续在丰富知识社会方面发挥基础作用。鉴于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和转型的社会中,这种代际交流与我们今天的使命变得更加相关。” 

2023ICA阿布扎比国际档案大会完满落下帷幕,但国际上各专业人士为丰富知识社会所做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青年学者也在以更活跃的思维、更鲜明的个性和更强烈的责任感,不断为档案领域的变革与可持续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END

文案:丁婕 盛伊琳

排版:丁婕

审核:姚立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