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顶山市区焦店村、野王村、西果店等村的历史及变迁

 新用户3399U4EQ 2023-11-07 发布于河南

焦店村

元末,宋代名将焦赞后代兄弟二人躲避战乱至此,开客栈谋生,取名焦家店,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人口聚集形成村庄,以焦家店命名,演称焦店。

古为豫州地。西周时属应国。汉代属河南郡。宋、元、明、清属汝州。1947年划入宝丰第六区。1949年设焦店乡。1955年设立中心乡。1956年撤销中心乡,设立西高皇乡、姚孟乡、井营乡,属平顶山矿区。1958年西高皇乡、姚孟乡、井营乡合并成立西高皇乡幸福公社,属平顶山市。1961年分为矿工路公社、西高皇乡农业公社、新新街公社、井营农业公社、姚孟公社5个小公社。1966年西高皇乡农业公社改为红旗公社。1979年红旗公社改为焦店公社,属郊区。1983年改设乡。1993年划入新华区。1996年改置焦店镇。

焦赞,北宋名将,坚州砂河(今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人。北宋政治家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赞是焦德裕的远祖,可见历史上确有焦赞其人。见《元史》卷一百五十三《焦德裕传》:“焦德裕字宽父,其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

刘沟村

刘姓先居此处,且位沟旁,故名。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58年属西高皇公社刘沟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刘沟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刘沟村民委员会。

龙门口村

因村位于龙山西侧与香山东侧的山口处,故名。1947年属宝丰县五区。1961年属闹店公社龙门口大队。1971年属郊区焦店公社龙门口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龙门口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龙门口村民委员会。

西果店村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昔时原村址处有果店,有人在此开店卖果,成村后乃称果店,因在采煤塌陷区,1986年分迁二处,此处位西,故名。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61年属西高皇公社辛庄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辛庄村民委员会。1984年属焦店乡果店村民委员会。1986年属焦店乡西果店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西果店村民委员会。

西吴庄村

明末,从山西迁来吴姓始居,故名吴庄。后为与东南同音村武庄区别,改为此西吴庄。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58年属西高皇公社场房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场房村民委员会。1984年属焦店乡西吴庄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西吴庄村民委员会。

辛庄村

因姓氏而得名。辛姓始居,故名。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61年属西高皇公社辛庄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辛庄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辛庄村民委员会。

野王村

因姓氏而得名。传说有兄弟三人,早年在许昌失散一人,后两兄弟来到此地,两兄弟想念失散兄弟,渴望团聚因此起名渴望庄,后来经熊廪长子熊士璜把渴望庄改为野王。因为熊士璜是个读书人,又是个武举,当时他是庄上的名人,他认为熊氏的熊字是一种野兽的名字,熊生活在野地,有水的地方熊发挥很大的威力,当时渴望庄地处洼地,有水能使这种动物更好的生存,所以就把渴望改成野王。

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58年属西高皇公社野王大队。1983年属焦店乡野王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野王村民委员会。

余沟村

因姓氏和地理位置而得名。余姓人氏先居此地,且在沟旁,故名。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58年属西高皇公社余沟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余沟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余沟村民委员会。

张庄村

因姓氏而得名。张姓人氏最早在此处建村,故名。1947年属宝丰县六区。1956年属平顶山矿区。1958年属西高皇公社张庄大队。1977年属矿区局“五七”办公室,后仍归原属。1983年属焦店乡张庄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焦店镇张庄村民委员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