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3年广州市南沙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高三地理阶段模拟考试
2023-11-07 | 阅:  转:  |  分享 
  
2023年广州市南沙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高三地理阶段模拟考试一、单选题: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
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各题。1. 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 盐度、温度、叶绿素
含量B. 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C. 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 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2. 从图中可以看出(  )A. 水深超过
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B. 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C. 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
高D. 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 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 江淮
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 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D. 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1. C 2. B 3. D【解析】
【1题详解】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
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
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选C。【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
度稳定。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选
B。【3题详解】根据表层水温为17 ℃可大致判断此季节应为春末或晚秋,选项A表示隆冬,选项B表示初春,选项C表示仲夏,选项D表示晚
秋。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4.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
趋势最接近的是(  )A. 1970~1976年 B. 1977~1984年C. 1980~1989年 D. 1989~2000年
5. 该支流流入(  )A. 黄河 B. 长江C. 辽河 D. 黑龙江6. 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
是该支流流域(   )A. 建设用沙量增加B. 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 连续干旱【答案】4. A
5. B 6. B【解析】【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
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故选A。【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特征。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
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
均值1 500亿立方米;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故选B。【6题详解】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
降趋势,说明该支流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兴建水库拦截一部分泥沙,建设用沙量增加和连续干旱对该支流出口处年净
输沙量没有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则可能增加年净输沙量。故选B。图所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了保护铁路而
建的保护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 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 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 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 铁路沿箭头指示向拉萨
延伸 D.?箭头指示北方8.?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 坡 B. 河流 C. 沟 D. 原地9.?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 防御坡部位崩塌
对铁路的危害B. 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 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 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答案】7. B 8.
C 9. B【解析】【7题详解】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低(且低于零度),河流易结冰。故选B。【8题详解】M、N间的堆积物
来源于山沟,是由于高山积雪冰川融化时洪水携带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的。故选C。【9题详解】T设施位于沟谷口,主要作用是防御沟部位洪水及
泥沙对铁路的危害。故选B。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 图中所示山地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11. 该山地位
于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山脉 C. 祁连山脉 D. 昆仑山脉【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山地各自然
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
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故选C。【11题详解】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故选A。圣劳伦斯河(图
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 2个月 B. 3个月 C. 4个月 D. 5个月13.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安大略湖至普雷
斯科特河段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答案】12. C 13. B【解析】【12
题详解】当气温低于0℃时,河流出现结冰期。结合图b中气温曲线分析,12月至次年3月,该地气温低于0℃,河流处于结冰期,因此蒙特利尔
附近河流结冰期大致为4个月。选C正确。13题详解】河流是否结冰除了受气温影响之外,还受到地形等因素影响;图中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
康沃尔河段分布有水电站,说明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较大,因此受地形影响,该河段可能不结冰。选B正确。点睛: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
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枯水期,结合
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
有流水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
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14. 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
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问题。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
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 非洲以南→南海C. 南海→台湾海峡 D. 台湾海峡→青岛【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帆船手的
航行航线图为背景区域,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材料中只
告诉了到达时间,是帆船航行,说明要借助风力和洋流的力量。要根据图示航线的位置,判断所在风带,所经海区的洋流状况。所以要熟悉气压带、
风带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及特征。【详解】4月5日荣归,航行时间在此之前,根据图中航线位置,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航段主要在西风带范围内
,顺风顺水,A对;非洲以南-南海之线在南半球是东南信风带,不是顺风,赤道是无风带,也难利用,B错;南海-台湾海峡时段,大概在春季,
风力不明显,C错;台湾海峡-青岛时段,季风不明显,不是利用风最方便的时段,D错。故答案选A项。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
,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 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
带可能漂向A. 印度西海岸 B. 澳大利亚西海岸C. 非洲东海岸 D. 越南东海岸16.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
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 温暖湿润 B. 温和干燥 C. 高温多雨 D. 高温干燥【答案】15. A 16. 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15题详解】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在西南
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所以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的大量原油,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植物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
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
。读图,完成第下面小题。17. 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 B. 地壳抬升C. 流水搬运 D. 风力
侵蚀18. 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A. 冰蚀作用增强 B. 绿洲面积增大C. 干旱程度加剧 D. 流域面积扩
大【答案】17. A 18. C【解析】【17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图中看,与1972相比,2011年冰川的
面积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冰川融化。答案选A。【18题详解】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减少变化趋势不变,冰川的调节气候的能
力降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将导致干旱程度加剧,答案选C。中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舰艇编队,北京时间2008年12
月29日6时许依次驶入新加坡海峡,30日进入印度洋。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加坡已旭日东升B. 海峡临近赤道,终年高
温潮湿C. 在印度洋逆水航行D. 从三亚到新加坡逆风航行20. 北印度洋夏季,M地近海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但形成寒流,其主要原因是
( )A. 盛行西南季风,深层海水迅速上升补偿B. 盛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的东北季风C.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D. 盛行西南季风,
表层海水下沉【答案】19. B 20. A【解析】【19题详解】12月29日6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新加坡位于北纬1°18′,北半球昼
短夜长,新加坡6时还未日出,A错误;新加坡海峡纬度较低,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潮湿),B正确;此时为北印度洋洋流受东北季风
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顺风顺水,C错误;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偏北风),从三亚到新加坡,顺风航行,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夏季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将M地表层海水吹走,深层水迅速上升补偿,形成寒流,A正确,M地
表层海水并未下沉,而是被吹离海岸,D错误;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索马里暖流,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中、东太平洋海区异常
升温,对北印度洋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点睛】北印度洋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
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读下图(世界海洋多雾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21.
下列关于图中多雾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多雾海区均为暖流流经的地区B. 与多雾海区相邻的陆地上均为草原C. 多雾海区均为信
风盛行的大陆西岸地区D. 多雾海区多为寒流流经的地区22. 关于图中海区雾的共性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 表层海水温度较低,
使其上空大气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B. 有冷空气从温暖的洋面上吹过C. 锋面频繁过境,使其上空出现逆温层所致D. 受高压系统影响,晴朗
少云,大气逆辐射弱【答案】21. D 22. A【解析】【21题详解】图示阴影海区的表层洋流均为寒流,A错误。与多雾海区相邻的陆地
上多为热带沙漠气候,以沙漠为主,B错误。根据图示的阴影区分布,结合世界海洋洋流分布图,即可判断图中多雾区均在有上升流(寒流)的海区
,这些海区的上升流都是由离岸风引起的,而不都是信风带,C错误,由于寒流经过故使洋面温度较低,则形成平流雾,D正确;故选D。【22题
详解】上升流促使冷海水上升到海面,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使其上空大气降温,水汽容易凝结而出现雾天,A正确;海水受离岸风吹拂,不是冷空气
吹过温暖的洋面,B错误;逆温层出现使得气流运动受阻,且海雾的形成不是由于锋面频繁过境,锋面过境多阴雨天气,C错误;受高压系统影响,
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不会产生雾气,D错误。故选A。【点睛】洋流对气候的影响:1、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远离赤道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2、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大陆西岸形成热带沙漠。二、非选择题:23.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位于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对农牧业生产影响深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两种水利工程示意图坎儿井是当地独具特色
的灌溉用水利工程,其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图1)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
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图2)材料二:新疆2006~2008年工
业构成的增量及增速时间工业构成比上年增加(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年轻工业816210.6重工业1063.5115.22007年
轻工业111.2115.5重工业1212.9715.52008年轻工业140.109.8重工业1587.2516.1(1)水资源是
影响新疆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试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2)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3)读
材料二,归纳新疆工业内部结构的特点及增速特点。【答案】(1)水文特征:多属内流河,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
夏汛;含沙量大;河流有结冰期;河流有断流现象。(2)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可减少水分蒸发,使流量稳定,提高
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江堰是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3)结构特点:重工业为主,轻工业
较少。增速特点:轻工业增速较小,增速变幅较大;重工业的增速较大,增速变幅较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图文表格材料考查新疆地区
的自然特征,涉及河流水文知识和工业问题,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河流水
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补给形式等方面来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属内流河,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
大;该地有高大山脉,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风沙大,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春季由于降水少,冰川融水少,有断
流现象。【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坎儿井的方式是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可减少水分蒸发,使流量稳定,提高了干旱地
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江堰是利用地形的坡度,进行分水,确保灌溉和蓄洪,减轻水旱灾害。【小问3详解】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新疆的工业结构
中重工业的比重大,轻工业的比重小。增速特点:轻工业增加的速度较小。增速变化幅度较大;重工业的增速较大,增速变化幅度较小。24. 读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1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
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答案】(1)流域内
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
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
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3)问题:河水污
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
草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详解】(1)海河流域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北,气候类型为
温带季风气候,流域降水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地形方面,中上游主要为山地,集水速度快,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
水不畅,且入海河道较少,易发生洪涝。因此,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开挖人工河道,可增加泄洪通道,减轻洪涝灾害。(2)
该区域水资源较为缺乏,且春旱较为严重,旱灾多发。因此,针对水资源缺乏,可以采取改良作物类型,推广耐旱品种,改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
业等措施加以缓解;针对旱灾频发,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3)河源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以及景区建设,会加剧河
水污染,导致水质下降;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且径流量变化加大,
河流含沙量增加。因此应对措施方面:需要在景区的开发中,注意加大对植被的保护,植树种草;注意对景区合理规划,控制旅游人数,从而减少对
河流的污染;同时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对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需要加强执法力度。25.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指出G河没有形成
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答案】(1)盆地 从水系(向心状)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500
米)判断,该地形为盆地。(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区域面积广。(3)流域地形高差大,河流流速快,入海口泥沙沉积少,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入海口附近大陆架窄小,泥沙较难沉积成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刚果河流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的判断、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形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根据河流水系特点,从N到M是向心状水系,所以该地形区四周高,中间低。结合图中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小问2详解】根据经纬度判断,G河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G河支流众多,水系发达,盆地地形,集水区面积广,所以河流流量大。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所以流量季节变化小。【小问3详解】G河入海口附近, 因为地形高差大,流速大,海岸较陡,泥沙不易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入海泥沙量较少。从地形条件看,图中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泥沙沉积在盆地中。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