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耆卿与《嘉定赤城志》

 窗前有树905 2023-11-07 发布于浙江

吴世渊 /文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十月,青田县主簿陈耆卿携书稿,前往永嘉城郊水心村,拜访水心先生叶适。后生晚辈拜访名士,总是带上自己的作品,以求指点一二。

此时的叶适,已年近古稀。居家十年,他一边讲学授徒,一边著书立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要完成对永嘉学派的理论总结。

有后生来做客,老人家很欣慰。在寄来书信中,这位后生说:“听闻先生写了一部《习学记言》著述,天下学子争相诵读,我却未读到,今日来,就是想提着耳朵,听先生的教诲。”

很快,两人见面了。陈耆卿呈上他的著作《筼窗初集》与《论孟记蒙》。叶适读后,惊诧地站了起来:这是颗读书种子,文章可追元祐四友、建安七子啊!

于是,他为陈耆卿欣然题序,写有《题陈寿老文集后》《题陈寿老论孟记蒙》,并称赞道,陈耆卿之文“驰骤群言,特立新意,险不流怪,巧不入浮”“理趣深而光焰长”。

陈耆卿回去时,叶适又以诗相赠,“天台雁荡车接轸,青田又促半潮近。冠岩带壑无俗情,秋干春荑竞时尽……古今文人不多出,元祐惟四建安七。性与天道亦得闻,伊洛寻源未为失”。

在青田任职的三年里,陈耆卿多次拜访叶适,跟随他学习。晚年的叶适,则将陈耆卿当作最得意的传人,恨不得将毕生学识倾倒与他。

嘉定十六年(1223)正月,叶适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临终前,他说,“我从前与吕祖谦谈论事情,现在都与陈耆卿谈论”。叶适去世后的数十年,世上文字逐渐衰落,陈耆卿却岿然为宗师。也多亏了他的传承,永嘉学派的学术思想传至台州,往后生生不息。

陈耆卿(1180—1236),字寿老,因居室窗前手植筼筜(大竹的名称),自号筼窗,临海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年少已有文名。其父陈昺屡屡科考不顺,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对其言传身教。陈耆卿也未辜负父亲的心血,嘉定七年(1214),登进士第。从集英殿出来,他喜极而泣,说:“匪孤之能,父母之德也。”这年,他三十四岁。

陈耆卿为人刚直,这种品质到官场里,就显得“情商不高”。时值史弥远专权,朝政纲纪被搞得乌烟瘴气。宝庆二年(1226),陈耆卿入秘书省工作。刚从基层到中央,他的才华便引起了史弥远的关注。史党有意拉拢陈耆卿,未曾想,此人官阶不高,脖子倒挺硬,对抛来的橄榄枝不为所动。那就待在原地吧,升官别想了。

有老乡劝陈耆卿,写一篇祠记,中间加一些吹捧史弥远的内容,服个软。陈耆卿谢绝了老乡的“好意”,谄媚权相,是万万不可为的。他在《筼窗自赞》中说:“以为似我我不欣,以为非我我不嗔,以为穷我我不屈,以为达我我不伸。我须我眉,我冠我巾,惟寄于天地之内,而游于天地之外,是之谓神。”

不畏强权的故事,史书里很常见,硬骨头哪个时代都有。而真正令陈耆卿名流千古的,是他编纂了一代名志——《嘉定赤城志》。

台州有着悠久的方志编纂历史。今可追溯的第一部方志雏形,是三国时期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南朝刘宋时又有孙诜的《临海记》。到了北宋,台州陆续出现了余嚣的《台州图经》、亡名氏的《临海图经》等多部图经。图经具有很多方志的特征,但不如方志那样完备,且这些书大多残缺、亡佚了。

宋代修志之风盛行。宋室南渡后,台州作为辅郡,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却缺少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的方志,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南宋淳熙到开禧年间,尤袤、唐仲友、李兼等人任台州知州,都曾有意推动修志工程,最终未能如愿。

嘉定三年(1210),黄㽦任台州知州,一到任,就将修志当成头等大事。谁来修呢?据黄知州多方打探,他决定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到三十啷当、还未考中进士,却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陈耆卿手上。

受此重任,陈耆卿夙兴夜寐,花费两年时间完成了方志的初稿。然而,嘉定五年(1212),黄㽦调离台州,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主抓项目的领导走了,修志一事也因此搁置起来。这一搁,就是十年之久,其间稿子还散失许多。

直到嘉定十五年(1222),台州知州齐硕才重提编修方志。他遂聘陈耆卿为统纂,姜容为主事,学者蔡范、陈维、林表民等人分头负责采集资料,最后由陈耆卿主笔统一审定。终于,在嘉定十六年(1223),全书告竣,共四十卷,三十万字。

《嘉定赤城志》分为地里门、公廨门、财赋门、吏役门、秩官门、版籍门、军防门、人物门、山水门、祠庙门、寺观门、冢墓门、风土门、纪遗门、辨误门,合计十五门。内容涵盖了当时台州的人文地理、山川风物、版籍赋税、宗教习俗,可以说,这是一本宋代台州的百科全书。

从体例上看,《嘉定赤城志》是典型的纲目体,先设总纲,纲下分细目,纲举目张,这样结构严谨,且分类清晰。例如,《人物门》下设历代、国朝、释道等目,每一目下,又细分仕进、遗逸、侨寓等细致陈列,读者一目了然。

在体例编排上,陈耆卿也做了大胆的创新,创新性地增设了《辨误门》,此门在同时期的方志中都未设立。《辨误门》的内容,出自陈维之手,主要是对史志、传说中,关于台州山水名称方位的存疑之处,进行考证辨误。因为写得有理有据,被陈耆卿看中,收入《嘉定赤城志》中。例如,当中指出宁海置县始于西晋武帝之时,而不是《唐·地理志》所说的“武德四年置宁海”。

陈耆卿既称文宗,其文笔凝练,语言平实而节制,但又气韵十足。他的文学才华,也运用到《嘉定赤城志》的写作中。在写到台州府衙时,他这样描述:“然屋宅多架巉岩,危轩杰阁,旁涌侧出,摘星辰而舞云气,视阛阓百倍。公退暇,杖藜舆竹,清赏幽讨,岂不足以呼吸光润,而增为政之清明哉。”文字不多,却仿佛绘制出一幅素雅的水墨画。

作为永嘉学派的传人,《嘉定赤城志》亦透露出陈耆卿经世务实的思想,这体现在诸多门的序言中。如《山水门〔八〕》序言中,陈耆卿就说,通过此门,将台州各处水利设施标注齐全,目的在于将来有志者能够按图索骥,来兴办水利,惠及地方百姓。在《公廨门〔四〕》序言中,他建议官员能将仓库场务、茶盐酒税以均节剂量原则处理,让政府不匮乏的同时,也不伤民力。

《嘉定赤城志》是台州现存最早的一部总志,也是全国现存二十余种宋代方志之一。它的问世,为后世修方志者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准。清代黄岩学者王棻说,《嘉定赤城志》是他见过的数十部台州郡县方志中最好的一部,并感叹道:“陈志事立之凡,卷授之引,词旨博赡,笔法精严,繁而不芜,简而不陋,洵杰作已。”——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杰作。

纵观陈耆卿的一生,父母给予他爱与心血,老师叶适传授他学术根基,弟子吴子良、车若水等传承他的思想,他本人也写出了《嘉定赤城志》这样不朽的作品,可谓大圆满。他称得上台州的左丘明、司马迁。

(题图由临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