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蒙山见闻(三)

 卧听风铃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天蒙山见闻(三)

郑建灵


索桥旁片刻的逗留,来到“大汪环“。这里,残存1668年郯城8.5级大地震遗址——一堆乱石,在索桥的对面,这堆乱石,我们还误以为山体滑坡。亿万年前的这里,原本是一片汪洋,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下降,露出本来的模样。

  

  

  

  

1941.11.30日,抗大一分校的学员,在这里留下了惨烈与悲壮的突围战,在战争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痕,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血脉喷张。那战火纷飞岁月呀,沂蒙儿女做出了多少贡献、多少努力、多少牺牲,这笔精神财富又让沂蒙儿女在扎根、延续中衍生多少故事。

是啊,临空而望胆寒极至的栈道,2888个台阶,步步高升的台阶,历经几载春秋修路的艰辛,只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建成台阶如此之多, 栈道蜿蜒,如苍龙般牢牢地攀附在悬崖峭壁上。如此之长、如此坚固的悬崖栈道,修路人伟大!修路人的精神不正是沂蒙精神的延续?没有他们,今天的我们怎么会走在悬崖峭壁上,实现“昂首笑看万千美景”的畅然。

是的,这里的山势峻峭、峰峦连绵、沟壑纵横,全在登高望远的视野里。晚秋的韵致在苍茫的山林里浮动,无论是红透了的南蛇藤,还是叶子半黄半红的灌木丛,在高而状的松树掩映下,象绸似缎,四处披挂, 把山体打扮得迤逦多彩,惟余莽莽。

这美景,曾经吸引来无数的墨客。早在唐天宝四年,诗仙李白携手官场不得志的杜甫同游,为寻访故人丹丘与隐士范十,特意登山而来,他们一路赏,一路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好一对同被而眠、携手同游、情深义重的友人!不是美景的诱惑,怎能留得住放荡不羁的李白?哪能拴住杜甫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海拔过1000米的山,在鲁南堪称亚岱。展鲁台,孔子率众弟子们在这里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这样的感叹,千百年来该引多少游人前来驻足观光。旅游业的兴起,带来的产业链与经济效益,是不可计量的。费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蒙山的开发而发展、蓬勃、繁荣。

经过齐鲁地,不得不提齐长城,这古老的建筑体系,原来,踏在脚下的山脊,也是齐鲁的分界线。曾经的齐国与鲁国,被一座高高的山岭隔开,双脚跨步,分别是踏在异国的土壤,这种自由出国的方式,在古代假若没有战争,可是随心而为的简单。今天我踏在这分界线上,脚步踟蹰,八面眺望,眸光里跳动的分明是老家齐长城那段分界线,那是怎样的熟悉模样,蜿蜒曲折,高低错落,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雨,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功能。现在,均沦落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沦落为供人们观赏的风景之一,那种处在和平年代的幸福感,自心中逸出。 (988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