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1800-1879)

 山下白鱼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常州孟河人,费氏第二十二世孙,孟河费氏第七代医,是费氏最具代表性的大家。

《清史稿》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伯雄幼聪颖甫,弱冠能文章、工诗词,对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太乙奇门、六壬数学、技击等无不通晓。

虽中秀才,并补博士弟,却无意功名,决心以医问世。他虚怀若谷,兼收诸家之长,擅治疑难杂症。

道光年间,曾两度应诏入宫治病,先为道光帝的太后治疗肺痈,获赐“是活国手”的匾额;后又为道光帝治疗失音,获赐“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的联幅。

至咸丰、同治年间,更是名噪大江南北,曾国藩、左宗棠、翁同和、李联啸等朝廷政要都曾求医于费伯雄。

各地医家常来质难问疑,远近前来登门求治者,舟楫相连数里,车马盈门,衢巷为塞,一时称盛,蔚然为医界重望。

处方、用药则主张“一归醇正,不惑殊趋”,反对将古方生搬硬套,要求“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认为“医道当自出手眼,辨证察经,不可徒执古方,拘而不化也”。善于通变化裁前人的方剂,创制了许多实用、有效的方剂达200余首。

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中国医学史》称费伯雄是治虚劳专家。平生最重养阴,善于调肝,认为肝脏和营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营血的不足是肝脏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他在临床上善用调营治肝,费氏的治疗思想主要体现在《医醇剩义》中的二十余首处方和费氏医案中,主要有疏肝解郁法、平肝熄风法、清肝泻火法、温肝散寒法、补肝养血法、肝胆同治法、肝脾(胃)同治法、肝肺同治法等。既有针对肝脏本身的,也有结合其他脏腑的治法,提纲挈领地反映了肝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趋势,费氏治肝方剂均来自医疗实践,配伍严密,在学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代表性医著《医醇賸义》四卷广为流传至今。伯雄不仅精医,而且能文能诗词,以文名居常州文坛四大金刚之列,文学著作有《留云山馆文钞》一卷。

长孙费绳甫亦是孟河医派费氏的中流砥柱和发扬光大者,以养阴派见称。擅长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在沪上门庭若市,可谓同道中之首,被誉为海内名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程门雪先生曾称其为“近代一大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