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經註·江水·巫峽》鈔記

 企愚書櫥 2023-11-07 发布于湖南

  

南北朝時期南朝多才俊,北朝則重興造而少人才,即便北朝曾有顏之推與酈道元那樣的精英,也是自南方流入。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他本是青州刺史酈範的兒子。乃父酈範去世之後,酈道元承襲永寧侯爵位,依照降等承襲的慣例襲伯爵。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任命酈道元為尚書郎,他從此步入了北魏的朝堂。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匯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本段選自《江水篇》三峽部分。本節在對於巫峽開鑿的歷史沿起交代之後,便說明了巫峽所流經的地域,即“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約長百六十里。至於巫峽的得名,乃因巫山而來,故謂之巫峽也。

作者在交代清楚巫峽的歷史沿起與概貌之後,便對巫峽的地理風貌做了翔實的介紹。其介紹文字先描述巫峽的總體地貌,那便是兩岸高山如刀劈斧削,且高峻至極,乃至除了正中午與正半夜以外,在峽中是無法看到天上的太陽與月亮的。因為除了這兩個時段以外,縱然艷陽高照也將被如斧削高峭山峰遮擋,哪怕朗月當空,也因兩岸如斧削般高山遮擋無法見到。介紹完概貌之後,作者便分四季對巫峽作出描述。先是寫夏水襄陵,處在這個季節,往來巫峽的水路往往被阻絕。然而遇上王命急需傳達之時,則飛舟可以早發白帝,晚到江陵,其間相距千二百里的途程,即便騎快馬或御風而行,都無法達到這樣的速度。經這一描述,夏水的湍急自不待言,那麽春冬等平和季節的巫峽又將如何呢?酈道元說,在這兩個季節裏,巫峽便會呈現素練般的湍流與綠色深潭,江峽中可見迴旋的清波與清晰的高山倒影。那絕高的山峰上往往生長着奇異的柏樹,懸掛的飛泉瀑布,時時飛漱其間。那清澈的湍流、青綠的山木、高峻的山峰與豐茂的青草,委實有著無窮的趣味。至於巫峽的秋季又如何呢?作者寫道:每當初晴之日或輕霜的早晨,這裏的山林頗具寒意,山澗也顯得靜寂無比。而此時常有高山上的猿猴鳴叫,前後叫聲連綿不斷,在空寂的山谷中迴蕩,那哀婉的猿聲經久才停歇。惟其如此,常在此間捕魚的漁民有歌謠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值得注意的是,酈道元所記巫峽非但總分層次明晰,且四季特色交代分明。又因援引漁歌里諺等人文資料佐證,因俾文字更加增輝添色,使得地學文獻中富於文學性。更可貴的是作者惜墨如金,用字精煉以極,寥寥數字便囊括了無盡妙義,讀之令人愛不釋卷。

附原文

江水又東,經廣溪峽②,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③。 

        江水又東,經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④。江水歷峽,東經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⑤。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⑥。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⑦。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⑧。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⑨,暮到江陵⑩,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11),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12),絕巘多生怪柏(13),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14)。 每至晴初霜旦(15),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16),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17),猿鳴三聲淚沾裳。」 

———————————— 

        ①本篇選自《水經註》。②廣溪峽,即瞿塘峽,今四川奉節東。③郭景純,即郭璞,字景純,東晉時人,長於辭賦,註《山海經》。夏後,夏禹。④杜宇,古代傳說中蜀國的一個君王。⑤因山為名,指巫峽以巫山而名。巫峽巫山均在今四川巫山縣東。⑥略無,一點也沒有。闕,同「缺」。⑦自非,若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這裏指太陽。⑧襄,上。陵,山陵。沿,順流而下。泝,同「溯」,逆流而上。⑨或,有時。白帝,即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⑩江陵,今湖北江陵。(11)奔,跑得最快的馬。(12)素湍,雪白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13)絕巘,極高的山峰,巘,山峰。(1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趣味無窮。(15)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屬引淒異,連續不斷,音調淒涼怪異。(17)巴東,郡名,今四川雲陽、奉節一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