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服务发展路径探究

 闫编辑 2023-11-07 发布于河北

近年来,数字人文作为一门冉冉升起的新兴学科,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意大利神父罗伯特布萨在阿奎那项目中所引申出的“人文计算”,计算机领域也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关联合作更加密切,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分析与挖掘等技术应用完善了“人文计算”的内涵与外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最终形成了现代数字人文学科。而数字人文对于拓宽人文学术的受众,扩大人文学术的社会影响力,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和知识生产模式,更新旧的运行方式和模式,拓展人文学研究的外延,提升人文学研究质量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角色定位

  (一)资源优势:档案馆可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珍贵资源

  数字人文技术的产生,本身就是人文领域与数字技术不断碰撞、交汇、融合所诞生的产物,其本质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传统的人文研究资料,并将人文学科方法论与计算工具相结合进行人文研究。由此可以得出,数字人文研究依旧是以人文资料为基础和出发点,利用数字技术,改善人文领域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追求知识的进一步创新和提高。而档案馆所珍藏的档案不仅数量丰富,内容覆盖多个领域,还具有其他资料所不具备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可以保证数字人文项目结果的真实有效,并且档案馆中藏有多种类型的档案资源,例如文本、图片、音视频、手稿、作品集等形式,档案馆可以将馆藏的珍贵资源库进行整理,满足数字人文学者的各种研究需求,为数字人文科研项目的基础工作添砖加瓦。

  (二)人员优势:档案工作者是数字人文研究的绝佳协作者

  档案资源是数字人文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要素之一,而档案工作者更是数字人文研究中的绝佳助力。尽管数字人文研究团队中有许多精通于数字技术的优秀专家学者,他们比档案工作者更加精通信息技术。但是档案工作者也可以为数字人文项目的研究贡献专属于自身的独特力量,档案工作者本身具备一定的史学知识,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针对资料中细节部分提供精确和全面的解答和补充,把关数字人文成果,保证结果的准确和有效性,提升用户体验效果。此外,档案工作者凭借着多年的档案工作业务经验,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数字人文学者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记录、组织等工作,并且对相关研究者提供技能培训与指导。档案工作者还可以在数字人文项目的大纲初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数据管护计划等方面结合自身行业经验为其提供切合实际的建议和理论指导,确保数字人文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平台优势:档案馆是跨界合作平台提供者

  数字人文本身数字化技术与人文学科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就包含了跨学科的含义,多维主体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而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思维方式、研究理念和技术手段上注定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何将不同学科间的冲突差异相磨合,促进学科间的沟通和配合将是数字人文领域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问题。而档案馆可以利用自身较为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多年来与其他学科合作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一个开放共享的多学科交流平台,帮助各领域学者吸取各个学科的优势长处,分享各自的经验教训,实现知识共享。构建科研人员交流和创造的互助研究平台,协助数字人文研究成果顺利转化。

  二、数字人文对档案馆服务的影响

  (一)加深文本挖掘力度,建立专题数据库

  基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底蕴加上近现代以来有序的档案管理工作,当前所积累的档案材料数量繁多,虽然这为档案馆提供查询检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却也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考虑采取文本挖掘与分析技术,深入分析知识单元之间的内部联系,建立逻辑数据链,运用文本分析进行专题分类与链条规划,对于疑难和不确定问题加以标注,建立专题资源数据库,便于档案工作者利用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网集中商讨所有疑点难点,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对档案进行更为精准的收集归纳目的,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身所需信息,还可根据已完成的专题数据库寻找相匹配的人文项目,为其提供资源更优的援助,从而进一步扩大档案领域的影响力。

  (二)拓展档案开发新形式,提高社会受众接受度

  档案馆馆藏本身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且具有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真实性,拥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基础如此优越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尝试将实体档案资料与数字人文技术相结合,拓展新的档案开发和展览形式。例如“数字敦煌”项目利用可视化技术就是对敦煌石窟以及相关文物进行数字转换,将相关事物进行可视化展现。我们也可加以借鉴,定期举办档案展览,将受到广泛受众关注的实物档案转化为动态影像,将历史场景进行复原转化为三维数字影像。这样将传统平面化的档案馆藏转化成更生动的样态,达到让受众身临其境的目的,可以更快地理解其内涵,体验档案文化的奥妙所在,并且通过这种新奇有趣的新型展览方式,吸引更多广大受众前来观看,提高社会对于档案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而且一些珍贵的档案因其保存年限过长,变得易碎和难以存放,在档案展览中,对当时的气温温差和展览条件要求十分严苛。而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和保全珍贵档案的周全,运用可视化技术将其数字化不失为一种万全之策。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档案展览次数提高其保存年限,还可以解决档案馆“既想让档案获得展览,同时又想其得到充分保护”的矛盾,又可以使得参观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意的角度参观他所需要的珍贵档案,数字人文技术的横空出世完美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提供集成化特色服务,塑造个性化知识理念

  在我国档案馆专题数据库数量足够丰富的前提下,对每个专题数据库的知识内容组织进一步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单元系统,在更深的层次上对知识进行认知,形成动态的知识库体系,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知识信息,形成集成化的特色服务。档案馆还可以尝试结合数字人文中数据分析、文本挖掘等技术记录用户的档案使用记录等信息,通过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将馆藏档案资源与用户信息相结合,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搭建记载用户使用特征和个性化需求的知识库,并自动寻找和推送与用户利用类型相似的档案资源,提供多层级的个性化交互服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全面满足用户的实在需求,提升用户利用档案的服务体验,从而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强档案馆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

  三、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服务发展路径

  (一)搭建数字人文平台,丰富档案馆藏资源

  当前数字人文兴起的趋势愈演愈烈,国外已有许多人文机构建立专属于自身的数字人文平台,用于提供咨询、资金申请等服务。而我国档案馆想要在此环境下趁势而起,也需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于数字人文与档案馆相结合的条件,再加上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和多年的社会服务阅历,完全可以吸引更多的数字人文学者主动与档案馆合作交流,吸取数字人文学术经验,促进档案馆转型升级。而档案馆也可以借助数字人文近年来日趋热烈的话题热度,引发社会公众对于档案馆的新一轮讨论,激活档案馆当前僵化传统和一成不变的局面。同时,档案馆自身还要提高自身的馆藏储备,尽全力帮助社会各界人文领域专家学者克服学术上的所需资料困难,更要满足社会受众的实际需求,而想要扩大档案馆自身资料储备单单依靠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进行数据知识挖掘和整理,争取找到更多在现代具有实际意义的档案材料,在数字人文研究平台实际建成后,还可以借助研究平台在工作中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收集,借助公众的力量获取更多珍贵的档案资源。

  (二)加强档案领域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机构数字人文研究

  我国档案馆在数字人文技术支持下,探究档案馆服务发展路径过程中应注重多机构和跨学科合作,利用档案馆多年累积的社会关系网络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文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的学术平台。一方面,档案馆可以借助自身庞大的社会关系,主动参与国际间关于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学术讨论,并且派遣优秀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与心得,掌握国内外数字人文发展的最新趋势,建设适合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设备,获取有利于档案馆服务发展的数字人文项目和技术指导,从而使更多开展数字人文项目的人文科研机构前来咨询交留,扩大档案馆在社会中的时效影响力。而档案馆只有通过长期与数字人文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发科研项目,并且实地参与到研发创作之中,才能进一步掌握对于数字人文理念的认识,了解数字人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我国档案馆服务与数字人文相结合汲取更多宝贵经验,从而加快双方的契合速度。档案馆还可与社会公众开展合作,社会公众是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力量,因此应当尝试通过建立开放式互动平台和社交媒体网络,为探究档案馆服务发展路径提供社会公众的力量与智慧。另一方面,要主动与高校、企业等机构联系,建立长期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利用高校系统的教育规划,加强人才培训,通过课程研讨、专业进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馆员的技能素养,并努力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在形成一定学习规模后,还可尝试建立起专属于自身的数字人文培训机构,形成专属于自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出能够推动数字档案馆服务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人才,以实现绝大部分馆员都可基本掌握数字人文相关知识,识别和分析新兴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可以尝试应用与改进相应技术的目标,从而提升档案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技能素养,以促进档案领域转型升级发展。

  (三)提升档案馆人员技能素养,建立数字人文培养机构

www.

  由于档案本身就是许多行业领域所必备的,档案馆人员也会接触到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视野开阔,乐于接受新兴事物,具备跨学科学习研究的基础,并且档案馆人员具备多年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经验和扎实的业务知识,更为适合将档案馆服务与数字人文相融合的工作。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对于档案馆人员而言,不仅要完成自身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对收集来的用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导概括出每一位档案用户的兴趣特点,提供交互式个性化知识服务,争取早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受众需求。当前数字人文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宽,档案领域与其更是联系密切,我国档案馆若想借此机会扶摇直上就要建立起专属于自身的培训机构,培养出能够推动档案馆服务转型升级的现代数字人文人才,可以基本掌握数字人文相关知识,识别和分析新兴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尝试应用与改进相应技术,促进行业发展。并且,不同地区的档案馆还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优势特征,选择适应本馆知识服务需要的数字人文人才,明确数字人文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更好的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档案馆服务与数字人文相结合工作进行调控。

  近年来我国各类社会服务型行业都呈现出求新求变的积极态势,但是档案馆的服务方面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而其中一关键因素为以往的服务方式过于单调乏味,缺乏足够吸引当前主要受众群体的新奇要素,难以扩大档案馆在社会中的社交影响力。而数字人文可借助新媒介所拥有的多样性和扩展性提升档案馆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数字人文技自身所独有的魅力,将最为古老的行业与最炙手可热的数字人文技术相融合,探究档案馆服务发展新路径,这样的服务方式即蕴含着古朴深沉的档案文化又夹杂着新时代科技的神秘诱人,再结合社会公众生活中的日常需求,争取早日探索出适合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服务新方式。

  [参考文献]

  [1]安妮·伯迪克,约翰娜·德鲁克,彼得·伦恩费尔德,托德·普雷斯纳,杰弗里·施纳普.数字人文: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张斌,李子林.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馆发展的新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9(06).

  [3]汪东升,王瑛帆.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策略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05).

  [4]数字敦煌[EB/OL].

  [5]原野.我国数字人文研究在博物馆中的发展及应用[J].创新科技,2016(09).

  [6]凌欢.“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7(17).

  [7]罗琳娜.智慧档案馆服务功能实现研究[J].档案管理,2017(04).

  [8]马丽君.浅析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转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07).

  [9]王新雨.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8).

  [10]邵纬.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