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情愫小菜园】◆张龙举

 白云之边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张龙举,泗水县金庄小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从教三十余年,热爱写教育故事,多篇作品发表在省县级杂志报刊上,心灵随笔《爱在花开的季节》《一份痛,几分爱》在泗水县教育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多次获得市、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


 情愫小菜园

美好的记忆总是那么令人怀念。

在农村老家的南院,它东西宽约12米,南北长约14米的一处空宅基地,多年前这是奶奶在世分给父亲和三叔的两块小地。后来父亲想种点菜就用自己别的地方与三叔兑换了过来,它就在我们家住的这个胡同南头,有条东西方向的路把村子南边坡上其它土地和我家小菜园隔开,村庄地势往南成梯坝高一些,坡下就是小南园。当时父亲在地里打了一口四五米的井用来浇菜,村庄往南有好多石塘坑,夏秋两季雨水多塘内灌的满满都是水,秋天胡同里也是溪水长流。四周用碎石头堆垒了一道道矮石墙,上面还用杂草和泥巴插上好多从丘陵坝子上割来带刺的山枣牙子,来阻挡邻居家的那些小鸡和小狗等动物钻进去践踏损害心爱的蔬菜。那时日子过得穷没有多余钱,舍不得也没能力砌现在的水泥墙。依稀记得二老在里面种上了好多蔬菜水果,诸如:菠菜,萝卜,黄瓜,豆角,葱,蒜,莓豆,白菜,西红柿,甜瓜,西瓜等等。花果飘香,绿意盎然,硕果累累,母亲常对我们说,人勤地不懒,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如今细细想来,朴实的语言道出是实在道理。你行下春风,一定会有秋雨。这些成了我们一年四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喝最爱。在那时候还没有完全实行改革开放,守着一点自留地靠天吃饭的时代,父母亲就是这样靠着勤劳的双手吃苦流汗,坚持自给自足,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算是丰衣足食,平淡安康。再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小南园仍然在那里见证着父母的撅镰锄锹,起早贪黑,披星带月以及瘦弱不服输的身影。春夏秋冬,年复一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光景。前几年父母俩人在里面盖了两间房子,墙也换成砖石头墙。但最重要的是对它的这份情感在父母心里久久抹不去。因为老家村庄靠近县城,新汽车站和南外环高速路口穿过村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随着新时代新农村城镇规划建设,村容村貌越来越好,周围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厂矿企业拔地而起,村庄早已在搬迁之列,我们工作在外安家,家里还有一处父母现居住的老住宅,城里有眼光的人就不断打听托人捎话想买它,父母好几次都差一点就卖掉,说咱住不着,不如换点钱。我没有同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家业根基,将来在外地的孩子们回家探亲,溯源寻根也是个明显的有意义的坐标。况父母健在,身体还不错,还是待他们百年后再处理吧。就这样,在我的执着倔强下,它逃过离开我们一劫。近几年父亲的腿脚不太利索,母亲在家照顾他。同时独自一人担负起管理小菜园的重任,我们也曾好多次不让她在辛苦种菜,说条件好了啥菜都能买到的,怎么也劝说不了。小菜园在她的心里一直是个牵挂,放心不下,比她的孩子还重要。因此,我们抽空回家照顾父母的时候,也常去小菜园看一看,逛一圈,帮母亲打理一下它,除除草,浇浇水,打打药,更重要的是听听她的唠叨,让她老有所盼…..
小菜园留下了我们在那里成长的美好难忘记忆,更是父母亲心中的最爱最密。盼望着它和父母亲永远一直相伴下去,让父母亲多一份快乐添一份希冀。

(一)

每一次休班回家探望父母,顺便给父母送点东西,到小菜园走走看看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不周末和父亲又来小菜园,父亲坐在菜园一角,宁静安详。看着母亲栽的黄瓜,豆角,一畦一畦长势良好。棚架也早早立好。来年的菠菜种子,香菜种子已待成熟收栽。更有无公害大蒜随时可以品尝。小园子不很大,蔬菜样数还不少。她说:农村人勤快一点,种点日常吃的东西,过天就能少买点够自己用的。这不正是播种希望,收获未来吗?而今日重要的是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情。一是稀疏的韭菜参次不齐,我拿起镢头三下五除二就补移起来,把苗子适当挪动移栽,就整齐有序,有模有样的,布局则迥然不同;二是见稠密的小葱逐渐长起来,越发拥挤在菜畦里。它们摩肩接踵非常难受。学着间苗吧,大点的拔下来当做炒菜的葱花,也可煎饼卷葱蘸豆瓣酱非常可口匹配。小一点的葱苗再移栽到别的地方,过天又是一畦一垄郁郁葱葱。韭菜和小葱苗都需保持适宜间隙,才能更好共生长。就如人与人交流相处也要合理的空间,距离产生美。走进养育我们的土地,才体会土生万物的奥秘。和自然亲近接触,感受植物知时节的规律。

看着菜苗在甘甜的水流中哗啦哗啦潺潺欢唱,挺拔健壮,枝叶舒展。我在小菜园里跑来跑去,穿梭于畦与畦之间,手脚筋骨一下舒展开来,忙的也是不亦乐乎,别有一番情趣在心间。

“吃饭了” 母亲在家做好饭过来喊我们,我赶紧洗把手,拍打一下裤脚和鞋子的泥土,收拾好工具。父亲推小车在前,我们随后。还不时驻足回眸充满诗情画意的它。

(二)

随着时光流转,小菜园同样经历着岁月洗礼。今天再到小菜园,先是移栽了几颗长大的南瓜苗子于菜园东墙下,僵硬的土壤用镢头使劲刨不动,体会了一番“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着它们离四季眉豆很近故不忍心移开。然后为这些苗儿灌足移苗水,又找几株杨树叶插在旁边遮蔽阳光。再看看右边成畦的早已爬上架四季眉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招手。父亲还是默默无语端坐在菜园中间,虽然不吱声,但心里一定挺开心,因为老人安稳平静,一定是心中无事。这正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又在稠密的葱畦里间了两把较大的小葱,刨了十几颗新蒜,然后拧开水龙头补灌一下松动的根系。呆萌憨憨的老父亲这一刻挺灵动,缓缓移步蹲下拾起葱和蒜放到自己的代步工具小推车上回家啦。我望了望在胡同里远去的他,甚是放心,欣慰。

小菜园里藏着家。有父母,就有家。因为牵挂,所以有爱。一草一木,山水之间写满深深亲情。听闻远方有你,才会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和你相逢,再次相拥!

(三)

到了夏日,小菜园在母亲的管理下进入硕果累累丰收的时节。今天再到小菜园,菜园变了样不敢相认。老来白芸豆,豆角,黄瓜已是爬满藤架,密不透风。个别伸出头早已是枝头独俏,迎风招展。老来白芸豆细细弯弯挂在茂盛的藤条上,嫩的浅绿色,老的漂白。好生令人惊喜。今天要说的“主”是黄瓜。黄瓜茎顺着架棚来回攀缘缠绕,蔓延的藤秧间窜出一根小黄瓜,柔软细腻的表面长满齿状刺儿,尾端吹着五瓣黄色的喇叭花,模样水灵灵得十分可爱。一根两根三根…….用不几日,它们就会长的一乍长左右,直直的或弯曲电话形。有的从藤架上垂下来,有的悬吊坠着,有的卧在沟底,从初夏到深秋,黄瓜花开不断,黄瓜总也结不完。生吃拔凉解渴,凉拌熟食调菜味道极佳。依稀记得儿时从架上摘几根黄瓜浸入甘甜的井水泡一会,然后咬吃一口,清凉的香味在唇齿间漫溢,直入心扉。

黄瓜,芸豆有自己的成熟时节,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周期。自然规律同时也让人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春争时夏争分,节气不由人。

(四)

秋天到了,菜园里的白菜愈发惹人喜爱。长势旺盛,一日一个样,越长越有看头,愈看愈发令人惊喜。蛋黄的白菜心铺满心田,洋拉菜突起圆溜溜的疙瘩,水萝卜伸直了腰杆,蒜苗张开羊家角。大家赶趟儿般往上窜,往外冒,绿油油嫩嫩的,只想抓住秋日的尾巴,不负这金秋时光,为把自我完美。正如陶渊明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后记:小小的菜园虽然赚不了多大的钱财,甚至还白搭上不少化肥种子等投资,更有数不尽数的精力时间在其中。但父亲母亲那一辈人却是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乐此不彼地为它奔波忙碌不停。她像照顾孩子般呵护着心爱的小菜园。与它相伴成为她心里的牵挂,寄托着母亲她的一份情素。每一次走进它,都得以劳动锻炼和心受到灵陶冶。体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虽然带些辛苦劳累,但却十分欣慰开心。如今能把母亲的小菜园在我的精心动手下进行打理,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也让包含母亲深情的这份情感得以传承延续下去。

小菜园里深藏着两代人的情怀,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足迹。相信不远的将来,小菜园定会继续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祝愿:明天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