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墓志铭》——这篇令人感动的大作,牵出太多沉甸甸的往事

 凤凰山居士 2023-11-07 发布于江西

2021-09-16 15:00·中书汇书法学苑


一,文字是怎么变成感人的书法的?

文字的力量不仅是通天地、治百官、理万事,它还是历史的凭证。

打开尘封的文字,从历史角度看,它是文献,从文化角度看,它是书法。

如果我们跟文字的书写者、被记录者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络甚至情感,这个书法作品,就开始生动起来。

写下这段文字,我有点释然——我用了最通俗的文字、最简化的逻辑讲清楚了书法作品是如何产生力量的。

这段文字,也是个伏笔。因为下面这段沉甸甸的历史过往,是我们中书汇每位同学的学友、杨士卓先生的亲身经历,里面有他的祖父杨树诚、有杨树诚的义弟李宗仁、有我们中书汇学友们之间的相互激发,当然,有颜鲁公!


二,小楷三千字长文《颜鲁公墓志》的诞生

我先把这件事的缘起略作表达,剩下的,还是让士卓兄说,他的文笔朴实风雅有克制,比我好。

看到这件作品我并不惊讶。因为杨士卓擅小楷,每日必课,也常常发在“地师同学会”中,激励大家。

让我越来越激动的是,这是一篇大作,内容是学友小闫发在群里的一篇全唐文,唐代令狐亘所撰之《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令狐亘,天宝末进士,累迁起居舍人。大历中迁司封郎中、知制诰。建中初进礼部侍郎,累贬衢州别驾。顺宗立,以秘书少监召,未至卒。元和中赠工部尚书。这篇《颜鲁公墓志》,详尽地介绍了鲁公生平,并赞颂了鲁公品格,全文近三千字。杨士卓用1.8厘米方格,每页128格的日课纸,共24页全文抄录,耗时5天。

得知我想对此大作做一番公开评价,他这样对我说——

在下抄写间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颜鲁公太高大,现下却不能见到对其评价记述的墓志铭书法传世,只能就您倡办的鲁公书法节表致敬意。

如蒙先生据此题材作述,单就字论,乞勿多褒。一则远不到家,二则系软件反色有美化遮丑之嫌。

杨士卓小楷《颜鲁公墓志》选页

三,身世——熬夜与小楷的秘密

杨士卓的祖父杨树诚是民国初期的地质勘探家和河南焦作煤矿承包商和总工程师,上世纪二十年代独资创办徐州、蚌埠两地的宝兴面粉厂。李宗仁北伐时统第七军在徐州与杨树诚义结金兰,台儿庄会战中杨氏两厂无偿提供60万袋面粉支援抗战,沦陷后徐蚌两厂被日军占领军管。胜利后祖父资产归乃父名下,解放后所有财产归公。文革时期父母均遭隔离审查,8岁的杨士卓独自在家照顾双目失明的祖母。父亲三十多年前谢世,十年前母亲帕金森久病卧床,看见爱人日夜照看和持家辛苦,杨士卓就因残疾提前退休,值夜看护老母,所以多年养成夕作昼眠习惯。当我发现他深夜两三点还在线方知此情,我以为此时只有我还在学习工作。

杨士卓自小受家教和父辈朋友熏陶,喜欢写字,工作后在单位经常书写大幅会标。改革开放以后任外企管理,工作忙便放下书法爱好。四年前又拣回毛笔习字,他说受我和中书汇影响不小。

杨士卓一岁患小儿麻痹症,当时其亲因李宗仁义子的历史问题在劳教中,母亲被迫常年上中夜班,这个无人关照的少年,终于落下残疾。几年前骑车摔倒,病肢股骨胫骨折又雪上加霜,行走困难,亦不能久站。所以大字基本放弃,遂以小楷为主。

杨士卓系统临写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经典,同时特别喜爱颜真卿多宝塔,曾一度精临不辍达半年有余。

上图为1944年杨树诚六十寿诞的贺礼。对联是谭泽闓所书颜体大字,用金线刺绣。中堂和寿联是2015年蚌埠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后杨士卓捐赠多件物品之一,现为蚌博收藏展出。

四,我对这件作品的评价

第一,书写内容填补空白。唐人令狐亘此篇鲁公墓志,辞章端肃,文采闪烁,能够选这样宏阔篇章作为创作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拳拳向往、一片赤诚。况腿残而不能有力支撑,更是难得。苦心而劳骨,饿体而乏身,但杨士卓“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莫非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至少,这次,他写出了前人未写出的《颜鲁公墓志》。

第二,全篇无一字松懈。我花了一个小时审读他的长篇,着实感人,越看越感动,因为真是一笔不苟。我常常跟学生说,颜真卿的字为什么好?因为元气充盈一以贯之,通篇毫无松懈,无论是短篇如《华严帖》还是长篇如《争座位》,无论是大字正文,还是小字补文,皆如是。这就是力量,也是经典的气质。我觉得杨士卓做到了。大家去看细节,每写到赞语,尤其是最后几页,更是神采焕发。

第三,二王小楷与多宝塔有多大的技法重合度?从这篇作品中,我看到了杨士卓自然融合的结果。儒雅敦厚,宽礡而精致,非常符合杨士卓的品格。总体看去还是较为通畅,没有拼凑的感觉。如果说有问题,我觉得是工具的问题。他用的是普通日课毛边纸,那支笔我估计也比较秃了,如果笔精纸妙,有很多转锋的细节会更为出彩。另外,如果能把小楷经典放大了去深度读帖,可能在某些结字上,更能体现出匠心。

五,让杨士卓自己来说说

下面这个文章链接,是发表在2020年第10期《上海滩》杂志上的,记述了儿时的杨士卓与李宗仁先生的一面之交,其中插入了一些身世介绍,很值得一读。

我就不赘言了。

【申江漫忆】我与李宗仁的一面之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