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最有气节书法家,与王铎形成鲜明对比,沙孟海视他为偶像!

 三余字画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的名言,古代儒家士大夫也以“舍生取义”作为最高追求,但真到了展现气节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赵孟頫、王铎、钱谦益,一个比一个有才,就因为大节有亏、投降为臣,被讥讽谩骂到了今天。

文天祥、史可法、黄道周等民族英雄,他们或许并不是优秀的军事家,但是却选择抗争到底,最终以死明志,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儒家士大夫吧。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并称为“明末书坛三株树”,其中黄、倪二人都是顶天立地有气节之人。

本文将介绍一下倪元璐及其书法。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生于浙江绍兴上虞县。他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小接受了顶级的教育,在父亲倪冻的亲自指导下习字学文。天启二年(1622年),倪元璐中进士,开启了坎坷的为官之路。

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时,倪元璐才真正得到重用,担任兵部右侍郎一职,次年更是担任户部尚书。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此时明朝灭亡在即。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倪元璐自缢殉国,南明朝廷追封他为吏部尚书,上谥号“文正”。

相比于从政,倪元璐的书法更值得大书特书。时人以“三奇三足”形容他,“三奇”是指“笔奇、字奇、格奇”,而“三足”指的是“势足、意足、韵足”。由此可见他的字别具一格,后世沈曾植、沙孟海、启功都专门学过,沙孟海更是认为他比董其昌、赵子昂更高明,视他为偶像。

倪元璐书法一大突出特点是善用渴笔,观其作品,笔画粗细、字距松紧都与墨色干湿相关,浓处有涨墨感,渴处又飞白飘忽,呈现出干涩破碎痕迹。倪元璐写字爱用生宣,吸水性强,更容易产生自然率性、力透纸背感。另一方面,倪元璐认真研习“颜氏三稿”,尤其是其中“屋漏痕”处理,力求笔笔有迟涩苍劲的质感。

倪元璐众体皆能,尤以行、草为妙。他取法于“二王”、颜真卿、张旭、怀素、苏轼等人。用笔以颜真卿草书为主,黄道周总结倪书风格:“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由人,抹蔡掩苏,望王逾羊,宜无如倪鸿宝者。”这段话的意思是倪元璐书法用笔遒劲、骨肉停匀,结字瘦挺,左右揖让,不逊于苏轼、蔡襄,直逼王羲之和羊欣。

倪元璐草书笔画连绵,浓淡变化强烈,善用圆笔绞转,上下致密,一气呵成。间架紧实但繁而不乱,颇有傅山所说“宁丑毋媚”的风采。倪元璐能书善画,诗文一流,实在是“明季诸臣中佼佼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