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吐鲁番

 倩红 2023-11-07 发布于四川
停车场
6月18日早上,今天我们到吐鲁番市,走得早些。7:30左右就出发了,没有在天澜大酒店吃早饭,而是带上酒店早点,一盒牛奶、一个大大的面包。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知什么原因,到了出发时间,我们早点没有送到,因而等一会儿,才拿到送来的早点,好在,没有耽误我们出发的时间。

我们的大巴,先上和硕立交桥,转向东,走吐和高速,过托克逊县的库米什镇约14公里开始进山,走盘山路,这里的高速路分成两处,到吐鲁番市走东面那条道,而多吐鲁番去和硕,走的是另一条道。两条道路最远时相隔10公里。而且虽说是高速路,实则山区道路,根本谈不上高速,只是路况较好而已。就在这群山之中,有一个停车场,特别标注说“吐和高速吐鲁番方向”,已属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管辖。10:00过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一会。

托克逊县贯穿南北,我们是从焉耆盆地自西向东,切入托克逊县中部,穿过
吐鲁番盆地
克孜勒山,进入库米什盆地,在觉罗塔格山转而向北,出托克逊县,到吐鲁番市。

沿途所见,都是荒漠的山峦,山岩裸露在阳光下,植被稀少,鲜有痕迹。山坡上土地干裂,犹如一张巨大的脸庞,被风雪刻画出岁月的皱纹,充满了无尽的苍凉和寂寞。到吐鲁番市已约12:00。由于从伊犁河谷向东行至吐鲁番盆地,有350多公里之遥,且群山阻隔,极旱的吐鲁番盆地与湿润的伊犁河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维吾尔语“觉罗”意为荒漠,“塔格”即山脉。

约12:20,大巴来到一个土灰色的建筑物旁停下来,这里就是郡王府。其有介绍: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市区2公里。郡王府的主人,是一位叫额敏和卓(1694年—1777年)的伊斯兰教领袖,出身阿訇(伊斯兰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世家。即是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也是维吾尔族的民族英雄,一位维护国家统一的维吾尔族爱国主义者。

17世纪,准噶尔贵族逐步统一卫拉特各部。卫拉特,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厄鲁特。当时准噶尔贵族的势力日益强大,继而盘踞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并将其势力伸向南疆和吐鲁番盆地,对一些地区进行多次侵扰。作为维吾尔人的额敏和卓,其祖、父都是吐鲁番地区的伊斯兰领袖,到额敏和卓这一代迁居鲁克沁,其位置是今吐鲁番西62公里的鲁克沁镇。额敏和卓曾任这一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而地方事务则由两位兄长掌管。康熙57年(1718年)到次年,额敏和卓当时是皮禅城(今鄯善 )的阿奇木伯克(为正三品官,总管一城、一地的穆斯林居民事务)。

准噶尔部头目噶尔丹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继承王位后,大肆扩张,控制喀什、哈密并出兵攻占鲁克沁等地。康熙56年的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大将大策凌敦多布从伊犁河谷出发,攻占拉萨,杀拉藏汗,终结了蒙古和硕特部在卫藏57年的统治。

不过,策妄阿拉布坦在卫藏的统治也才两、三年。康熙59年,即1720年7月,当清军入吐鲁番时,宣称:“大兵征准噶尔,非仇尔也。” 出身阿訇世家的,任皮禅城(今鄯善)阿奇木伯克(阿奇木伯克为正三品官,总管一城、一地的穆斯林居民事务)的额敏和卓,“因准噶尔侵凌残暴,倡率回众投诚内附”,即率300余迎降散秩大臣阿喇衲。他的两个兄长也同时举鲁克沁城投归清军。

《清圣祖实录》如此记载这次招抚:“散秩大臣阿喇衲等,于七月初八日进兵齐克塔木地方,遇贼兵设立营寨,击破之,擒杀二十余人,贼众悉降。初十日至皮禅城,有回子兵守城拒敌。官兵进击,擒回子一人,复遣归。令晓喻众回子等:我师为征剿策妄阿喇布坦而来,与伊等无涉。若速行归顺,即免屠戮,否则进兵破城,后悔无及。是日,皮禅城回子头目率三百余人来降。十三日,大兵至吐鲁番地方,吐鲁番之阿克苏尔坦及总管头目沙克扎拍尔等,“因准噶尔侵凌残暴,倡率回众投诚内附”,俱率众迎降。

其后,准噶尔部返回吐鲁番,额敏和卓的两位兄长被杀。雍正4年清军撤离吐鲁番时,托克托玛木特(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等随军东迁,“鲁克沁有众万,不尽行,以额敏和卓辖之。” 雍正7年的1729年,清军进入吐鲁番屯田。雍正8年的1730年,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奏称:“吐鲁番回目额敏和卓屯田种地,恭顺效力,甚属可嘉。”

额敏和卓在清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编练本地人马为“旗队”,任命各级指挥,参加了战斗并取得胜利,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为了保边安民,避免准葛尔的侵扰,决定额敏和卓率部万余人迁居安西瓜洲垦荒种田。为奖励吐鲁番维吾尔群众的这次迁徒行动清政府特封其首领额敏和卓为“扎萨克辅国公”。

乾隆19年(1754年),乾隆帝认为额敏和卓熟悉敌情,勇敢能战,便命其统带瓜洲等地的维吾尔人300余名,远征伊犁,加入清军讨伐达瓦齐(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末代可汗)的行动,乾隆20年(1755年),在“格登山战役”中全歼准噶尔部主力,俘获了绰罗斯·达瓦齐。

强盛数世纪的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也标志着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地区长达五百余年的统治完全结束。

对于额敏和卓在征讨中的突出表现,清政府十分满意,特发上谕“加封扎萨克辅国公额敏和卓为镇国公”。其后,额敏和卓率众返回吐鲁番。

乾隆20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派波罗尼都(大和卓)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清朝厄鲁特蒙古辉特部台吉,即攻占拉萨,杀拉藏汗的那位可汗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乾隆22年(1757年),霍集占(小和卓)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24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这次平定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中,额敏和卓随军出任参赞大臣,屡立战功。1759年,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后,被册封为郡王,世袭罔替。

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归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
王府古井
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由于,额敏和卓的事迹得到各族人民的肯定,并载入史册,世代相传。其画像悬挂于紫光阁,乾隆亲自撰词,称赞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并两次接见他。额敏和卓为了表达对乾隆皇帝的感恩之情,晚年时自费白银7000两,命其子苏莱曼修建报恩塔苏公塔。

郡王府府门之外,有好大一个馕坑,上书“馕中囊”。现在的郡王府是根据史料记载,按维吾尔族建筑的风格、布局、特色等重新恢复兴建的,环境十分优美。进入郡王府,是一个长廊,上面生满了葡萄,因而又称葡萄长廊。我们走在长廊里,在炽热的阳光下,也有着几许的凉爽。我们顺路右行,再看其建筑风格,整体上色彩呈土黄色,其墙面稍浅,而窗框色彩更深,窗框木格上雕着复杂的花纹。其间,木雕、木刻的花饰富于装饰性的楼梯、栏杆和檐口将错落有致的房屋连接起来,配以拱廊、石膏花饰、天棚和庭院绿化,整座建筑极富民族风味。庄严、古朴,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我们下一个地方,是王府古井,地处郡王府右侧最深处。

王府古井,这里有个木牌写有介绍,叫“丝路古井”。我不赞成使用“丝路古井”这个名字。就叫王府古井吧!又名额敏和卓井,而吐鲁番和哈密等地,有很多这样的井。王府古井的主体深藏于地表之下,又分积水殷和输水段,我们身处其中,感觉到了几丝的凉意。在长长的甬道里,古井的暗渠、竖井、明渠等等,涝坝(蓄水池)则露于地面。我们终于体验到什么叫坎儿井。吐鲁番周围雪山在春夏之季,雪水消融,注入戈壁滩下。

大晾房
聪慧的新疆人利用山的坡度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水流灌溉农田。坎儿井因为在地下,水流量稳定,不会因为炎热、干燥、大风使水分蒸发。坎儿井是荒漠地区这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历史悠久,汉之《史记》有载,称“井渠”。吐鲁番的坎儿井有一千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我们今天参观体验的仅仅只是郡王府的坎儿井一部分。

炎热的吐鲁番,勤劳的当地人,用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创造了一个奇迹,用坎儿井的方法将水灌注在这片大地上,使这里人们得以繁衍生息。坎儿井的水已流淌千年,从远古走来,记录着历史,见证了变迁。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出了王府古井,就是王府大晾房,晾房用维吾尔语叫“群恰”,是晾葡萄用的。大晾房是一个由高高的墙围成的方形院落,墙面布满长方形的墙孔,使得葡萄通过通风,晾的更快。晾房里面是很凉快的!其实我们在路上见到了大大小小的这种建筑,晾房。

这里:应该用“晾”。不用“凉”。凉:指冰凉,偏旁是两点水,跟水有关,所以凉,有冷的意思;晾:晾晒的意思,日字旁,晾晒要有太阳,所以用“晾”。大晾房就是用来晾晒葡萄的建筑。

吐鲁番的春天,用“雪消门外千山绿”来形容毫不夸张,好像一夜之间,看得到叶儿绿,听得见草儿长。在这样的季节里,葡萄开墩便是农民的首要农事活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拉尔汗的心儿醉了”,这首歌让吐鲁番蜚声海内外,也让吐鲁番的葡萄,香飘千里。郡王府葡萄挂满了枝头,成为郡王府之一景。

出了大晾房就是一个大院了,斗鸡体验场。

走进这院子,四周都是郡王府的房子,从风格上看,其建筑都有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带凉棚。一楼为窑洞式建筑,共有10个地窑。二楼为平顶式建筑,由12根木柱子支撑,有约2米宽的走廊,廊上挂有伊斯兰风格的绘画,大气磅礴。这些建筑的门、窗等处有许多精美的浮雕纹饰、非常好看。二楼还有一口大钟,上面刻有“郡王府”字样,还书有“世界和平”和“风调雨顺”,又刻有“公元1787年乾隆皇赐”,从这些文字的特点,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是后来新造的。长长的走廊上有四个宽大的床,实际上是供人休息的椅子,上面铺着精美图案的床垫。

而郡王府内有不少房间,主要的郡王议室厅、郡王寝室、王妃寝室等,我们都参观了。在郡王议室厅,厅内的布置、纹饰、家具等也都具有伊斯兰风格。室内方砖铺地,宽大的座椅铺着红色的毛毡,绣工也很考究。墙面有存放物品地壁龛,壁龛是精致的石膏花饰装饰,还有精美细腻的雕刻、浮雕图案美轮美奂。

在院内可看到院外不远处的苏公塔。苏公塔建于清乾隆43年(1778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清朝吐鲁番王府第一代郡王、大清辅国公、参赞大臣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

郡王府是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吐鲁番郡王》主要的拍摄基地。

院内有一碑,全文如下:

乾隆帝御制赞云:“乾隆二十五年(1760),新疆全部统一,前50名功臣图形紫光阁,额敏和卓名列第12位。乾隆帝御制赞云:'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我们离开郡王府时,已过1时,大巴行20多分钟,我们在“葡萄藤农家庄园”吃中午饭,大巴前往约29公里的火焰山,到火焰山已是下午2:50。

吐鲁番之所以有火焰山,这是因为这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地方,置身于此,仿佛进入到了一座大大的、无形的烤炉。太阳似火球一般,烤着这里每一寸土地,地面滚烫滚烫地。这里有一根高高的温度计,显示着地表温度为78度。远处的山,并不太高,在炙热的光照下,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裸露着土黄色的泥土。 我占在骄阳之下,想照上几张照,可是因为这地方温度太高,手机提示不能正常工作。没有办法,就简单的拍了几张。

不过,在整个景区的活动都放在了地宫,包括购物、娱乐、餐饮都,还有中文化展示厅、高昌名人厅等。

其实,火焰山景区基本都 打上了西游记的印记,我们从西游广场进入地宫,走在西游文化长廊,然后到了地理文化厅,里面有一个大大的沙盘,展示了火焰山的地形以及基本的介绍。

而这里到处都是西游文化,是一个唐僧师徒取经的童话故事。

离开火焰山已是下午3:30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