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数学知识点灵活运用130讲之22-高考数学考前知识点汇总复习
2023-11-07 | 阅:  转:  |  分享 
  
高考数学考前知识点
【集合部分】
1、集合相关观念
(1)集合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n n n
(2) n个元素集合有 2 个子集,有 2 ?1个真子集,有 2 ? 2个非空真子集
(3)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A
(4)交集“?”;并集“?”;补集“ C ”
U
交:A? B ? {x | x ? A,且x ? B} 并:A? B ? {x | x ? A或x ? B} 补:C A ? {x ?U,且x ? A}
U
【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 x、x ?[a,b], x ? x 那么
1 2 1 2
f (x ) ? f (x ) ? 0 ? f (x)在[a,b]上是增函数; f (x ) ? f (x ) ? 0 ? f (x)在[a,b]上是减函数.
1 2 1 2
(2)设函数 y ? f (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 ?
若 f (x) ? 0,则 f (x)为增函数;若 f (x) ? 0,则 f (x)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x ,若 f (?x) ? f (x) ,则 f (x) 是偶函数;若 f (?x) ? ? f (x),则
f (x) 是奇函数。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
奇函数 f (x)在原点有定义,则 f (0) ? 0
3、函数的周期性:若 f (x ? T ) ? f (x),则 T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差为定值想周期)
(1)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
2?
; y ? tan?x :T ?
y ? Asin(?x ? ?), y ? Acos(?x ? ?) : T ?
| ? | | ? |
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为定值想对称)
(1)如果函数 y ? f ?x?对于一切 x ? R,都有 f ?a ? x? ? f ?a ? x?,那么函数 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a
对称? y ? f x ? a 是偶函数;
? ?
a ? b
(2)若都有 f ?a ? x? ? f ?b ? x?,那么函数 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x ?
2
5、极值、最值(极值点处的导数值为零,最值只在极值点处或端点处)
? ?
求函数 y ?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 f x ? 0.当 f x ? 0时:
? ? ? ? ? ?
0
? ?
(1) 如果在 x 附近的左侧 f x ? 0,右侧 f x ? 0,那么 f x 是极大值;
? ? ? ? ? ?
0 0
? ?
(2) 如果在 x 附近的左侧 f x ? 0,右侧 f x ? 0,那么 f x 是极小值.
? ? ? ? ? ?
0 0
6、图象变换问题
(1)平移变换:ⅰ) y ? f (x) ? y ? f (x ? a), (a ? 0)———左“+”右“-”;
ⅱ) y ? f (x) ? y ? f (x) ? k,(k ? 0) ———上“+”下“-”;

(2)对称变换:
x轴
(0,0)
?? ?
ⅰ) y ? f (x) ?? ?? y ? ? f (?x);ⅱ) y ? f (x) y ? ? f (x);
y?x
y轴
?? ? ?? ? ?
ⅲ) y ? f (x) y ? f (?x);ⅳ) y ? f (x) x ? f (y);
(3)翻折变换:
ⅰ) y ? f (x) ? y ? f (| x |)———(去左翻右)y 轴右不动,右向左翻( f (x) 在 y 左侧图象去掉);
ⅱ) y ? f (x) ? y ?| f (x) |———(留上翻下)x 轴上不动,下向上翻(| f (x) |在 x 下面无图象);
(4)伸缩变换
1
ⅰ) y ? f (x) ? y ? f (?x), (? ? 0)———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
?
ⅱ) y ? f (x) ? y ? Af (x), ( A ? 0)———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A倍;
7、函数零点的求法:
1 ⑴直接法(求 f (x) ? 0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4)零点定理:若 y ? f (x) 在[a,b]上满足 f (a)? f (b) ? 0,则 y ? f (x) 在 (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8、基本运算
m n mn m m m
m n m?n m n m?n
(1)指数运算: a ?a ? a ; a ? a ? a ; (a ) ? a ; a b ? (ab)
M
n
(2)对数运算: log M ? log N ? log (MN);log M ?log N ? log ; log M ? n log M ;
a a a a a a a a
N
log N n
log b n
m
a
log 1 ? 0; log a ?1; a ? b; log N ? ; log b ? log b;
m
a a a a
a
log a m
m
n '' n?1 1
1 1
'' ''
''
(x ) ? nx
(3)导数运算:① C ? 0(C为常数)② ;特别地, ( x) ? ,
( ) ? ?
2
2 x x x
1
''
x '' x ''
''
(cos x) ? ?sin x
③ (e ) ? e ④; (ln x) ? ⑤(sin x) ?cosx;
x
? ?
u u v ? uv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 ? ? ? ? ? ?
(u ? v) ? u ? v ;(uv) ? u v ? uv ;( ) ? ;
2
v
v
f ( x ? ? x ) ? f ( x )
(5)导数定义:f(x)在点 x 处的导数记作 0 0
0
y ? ? f ?( x ) ? lim
x ? x 0
0
? x ? 0
? x
(6)函数 y ? f (x)在点 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 y ? f (x)在点 x 处的导数是曲线 y ? f (x)在 P(x , f (x ))
0 0 0 0
? ?
处的切线的斜率 k= f (x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y ? y ? f (x )(x ? x ).
0 0 0 0
原函数图象只看升降判增减;导函数图象只看上下定正负
2
9、二次函数:(1)解析式:①一般式: f (x) ? ax ? bx ? c ;
2
②顶点式: f (x) ? a(x ? h) ? k , (h, k)为顶点;③零点式: f (x) ? a(x ? x )(x ? x ) (a≠0).
1 2
2
2 b
? ?
b 4ac ? b
(2)二次函数 y ? ax ? bx ?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坐标是 。
x ? ?
?? , ?
? ?
2a 2a 4a
? ?
(3)二次函数问题解决需考虑的因素: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③判别式;④与坐标轴交点;⑤端点值
10、指数函数图象
x x
指数函数 a ?1, y ? a 0 ? a ?1, y ? a
图象
(1)定义域: R
(2)值域: (0,??)
(3)过点 (0,1),即 x ? 0时 y ?1
性质
(4)在 R上是增函数 (4)在 R上是减函数
(5)x<0时,00 时,y>1 (5)x<0时,y>1; x>0 时,011、对数函数图象
a ?1 0 ? a ?1
x ?1
x ?1
y ?log x
a


(1,0)
(1,0)
y ?log x
a
(1)定义域: (0,??)
(2)值域: R

质 (3)过点 (1,0),即当 x ? 1时, y ? 0
(4)在 (0, ??)上是减函数
(4)在(0,+∞)上是增函数
2 (5)0〈x<1 时 y<0; x>1 时 y>0 (5)0〈x<1 时 y>0; x>1 时 y<0
a
12、几种幂函数 y ? x 的图象(分清 a ? 0; a ? 0; 0 ? a ?1; a ?1; a ?1)
1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
y ? cos x
y ? tan x
y ? sin x
图象
?

{x | x ? ? k? , k ? Z}
定义域 R R
2
[-1,1] [-1,1]
值域 R
?
x ? 2k? , k ? Z时,y ? 1
x ? 2k? ? , k ? Z时,y ? 1 max
max
2

最值
x ? 2k? ? ? , k ? Z时,y ? ?1
min
?
x ? 2k? ? , k ? Z时,y ? ?1
min
2
周期性
T ? 2? T ? 2? T ? ?
奇 偶 奇
奇偶性
在 上单调递增
? ?
[2k? ? ,2k? ? ]
2 2
在 上单调递增
[2k? ?? ,2k? ]
单调性
? ?
在 上单调递增
(k? ? , k? ? )
在 上 单 调 递
? 3?
[2k? ? ,2k? ? ] 2 2
在[2k? ,2k? ?? ]上单调递减
k ? Z
2 2

? 对称轴方程: x ? k?
无对称轴
对称性 对称轴方程: x ? k? ?
? k?
2
对称中心
( , 0)
k ? Z 对称中心 (k? ? , 0)
对称中心 (k? , 0) 2
2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0
0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角度 ? 180 ? ? 弧度 ?? ?180 角度
uuuuuuuuuuuu r uuuuuuuuuuu r
? 180
? ? ? 0 o ''
(1)? ? 180 ,1 ? ,1弧度 ? ( ) ? 57.3 ? 57 18
y
180 ?
l 1
sinα(+)
(2)圆心角弧度: ? ? ;扇形面积公式: S ? l ? R
R 2
2、三角函数定义:角? 终边上任一点(非原点)P (x, y),设| OP |? r
x
y x
y
则: 三角函数符号由才字(如右图)
sin? ? ,cos? ? ,
tan? ?
cosα(+)
tanα(+)
r r
x

3、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 x
2 2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sin x ? cos x ? 1; ? tan x
cos x
6、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3 tan? ? tan ?
?
cos(? ??) ?cos?cos? ?sin?sin?
? sin(???)?sin?cos??cos?sin?
? tan(? ? ? ) ?
?
; ;
1? tan? tan ?
? ?
?
cos(? ??) ?cos?cos? ?sin?sin? sin(???)?sin?cos??cos?sin? ?
?
?
tan? ? tan ?
?
tan(? ? ? ) ?
?
1? tan? tan ?
?
2 tan?
tan 2? ?
sin 2? ? 2 sin? cos?
7、倍角公式: ; ;
2
1? tan ?
2 2 2 2
cos 2? ? cos ? ? sin ? ? 2 cos ? ?1 ? 1? 2 sin ?

1
1? cos 2? 1? cos 2?
2 2
sin? cos? ? sin 2?
?(降幂公式) cos ? ? ,sin ? ? ,
2 2 2
b
2 2
8、辅助角公式: a sin x ? b cos x ? a ? b sin(x ??),其中 tan? ?
a
b ?
b ? b 3 ?
( ; ; )
? 3 ? ? ? ? ? ? ? ?1? ? ?
a 3 a 3 6 a 4
a b c
9、正弦定理 ? ? ? 2R( 2R是 ?ABC外接圆直径)
sin A sin B sin C
边化角: a ? 2Rsin A,b ? 2Rsin B,c ? 2Rsin C
a b c
角化边:sin A ? ,sin B ? ,sin C ?
2R 2R 2R
2 2 2
2 2 2 2 2 2
11、余弦定理:在 ?A?C 中, a ? b ?c ?2bccosA,b ? a ?c ?2accos?, c ? a ? b ? 2abcosC .
2 2 2
2 2 2 2 2 2
a ? c ? b
b ? c ? a a ? b ? c
推论: , ,
cos ? ?
cos A ? cosC ?
2ac
2bc 2ab
1 1 1
12、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absin C ? bcsin A ? acsin B
?ABC
2 2 2
【平面向量】
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设 a= (x , y ), a= (x , y ),
1 1 2 2
① a+b= (x ? x , y ? y ).② a-b= (x ? x , y ? y ). ③ ? a= (?x,? y).
1 2 1 2 1 2 1 2
???? ???? ??? ?
uuu r
2 2
④设 A (x , y ),B (x , y ),则 AB ? OB?OA? (x ? x , y ? y ),
AB ? (x ? x ) ? (y ? y )
1 1 2 2 2 1 2 1
1 2 1 2
2、向量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 ??? ? ????
⑴ AC ? CB ? AB(尾首接,首尾连)
???? ??? ? ????
⑵OB ? OA ? AB(同起点,后向前)
? ?
3、重要性质:设 a ? x ,y , b ? x ,y
? ? ? ?
1 1 2 2
? ? ? ?
? ? ? ?
①证明垂直: ②证明平行:
a⊥b ?a?b ?0?x ?x ? y ? y ?0 a∥ b ? a ? ? b? x y ? x y ? 0
1 2 1 2 1 2 2 1
? ?
2
? ?
2 2 2 a? b x x ? y y
1 2 1 2
③求向量的模: ④求夹角:
a ?| a | ? x ? y
cos? ? ?
1 1
? ?
2 2 2 2
x ? y ? x ? y
| a | ? | b |
1 1 2 2
? ? ? ? ? ? ? ?
⑤ a ?b ? x x ? y y ; a ?b ? a ? b cos? (? 为 a与b的夹角)
1 2 1 2
【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相等)(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 2
(1)若 a,b? R,则 a ? b ? 2ab(当且仅当 a ? b时等号成立)
?
若 x, y ? R ,则 x ? y ? 2 xy (当且仅当 x ? y时等号成立)
2 2 2
(a ? b) a ? b
(2)若 a,b? R,则 (当且仅当 a ? b时等号成立)
ab ? ?
4 2
2、目标函数的类型:(判断 Ax ? By ? C ? 0(或 ? 0),观察 B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同上异下,或代
y y ? b
点计算)①“截距”型: z ? Ax ? By; ②“斜率”型: z ? 或 z ? ;
x x ? a
4 2 2 2 2 2 2 2 2
③“距离”型: z ? x ? y 或 z ? x ? y ; z ? (x ? a) ? (y ? b) 或 z ? (x ? a) ? (y ? b) .
【数列】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
s , n ?1
?
1
a ? ( 数列{a }的前 n 项的和为 s ? a ? a ??? a )
?
n n n 1 2 n
s ? s , n ? 2
? n n?1
2、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
a ? a ? (n ?1)d a ?(n?m)d
(1)定义: a ? a ? d(常数) (2)通项公式: =
n 1 m
n?1 n
n(a ? a )
n(n ?1)
1 n
(3)前 n 项和公式:
S ? ? na ? d
n 1
2 2
(4)若 m ? n ? p ? q,那么 (5)等差中项:2A=a+b;
a ? a ? a ? a 2a ? a ? a
m n p q n n?1 n?1
?a ?
(6) 等差数列,则 S , S ? S , S ? S 仍成等差
n k 2k k 3k 2k
3、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n?m
n?1
a
n ?1 a q
a ? a q
(1)定义: (2)通项公式: =
? q(常数 ) n 1 m
a
n
na q ? 1
?
1
(3)前 n 项和公式:
?
n
S ?
?a (1? q ) a ? a q
n
1 1 n
? q ? 1
?
1? q 1- q
?
2
2
m ? n ? p ? q a a ? a a a ? a a
(4)若 ,则 (5)等比中项:G = a b;
m n p q
n n?1 n?1
?a ? S , S ? S , S ? S
(6)等比数列 ,则 仍成等比数列 (q≠-1或 k为奇数)
n k 2k k 3k 2k
【立体几何】
1、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利用长方体与正方体模板)
2 2
圆柱侧面积= 2?rl,表面积= 2?rl ? 2?r 圆椎侧面积=?rl,表面积=?rl ? ?r
1 1
( 是底面积、 是高) ( 是锥体的底面积、 是锥体的高).
S h S h
V ? Sh V ? Sh
柱体 锥体
3 3
4 2
3
球的半径是 R,则其体积 ,其表面积 S ? 4? R .注意: S ? 2 2 ? S
V ? ? R
原图形 直观图
3
2、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3、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
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a ? ? ?
? a
O
b
b ? ?
a ? ?
? ?
a
?
?
? a ?b ? o ? ? P?
?
b ? ? ? a P?
?
?
a P?
b
? ?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
a Pb
?
bP? ?
?
?
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
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a P?
?
?
? ? P?
a ?
?
a ? ? ? a Pb
?
? a
? ?? ? a ? a Pb
? ?
?
b
? ? ? ? b ?
?
?
b
? ?? ? b ?
?
7、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
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
m
?
5 a ? ?
?
? m
m ? ?
b ? ? ?
?
? ? ? ? ?
?
a ?b ? o ? m ? ?
?
m ? ?
?
a
?
m ? a
?
O
b
?
m ? b ?
?
(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8)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
a 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b

a ? ?
?
? ? ? ?
? a
? a Pb
?
?
?
b ? ? a ? ?
?
?
b
? a ? ?
?
? ? ? ? b
?
?
?
a ? b
?

【解析几何】
y ? y
?
? ?
2 1
1、斜率公式:① .(其中两点 P (x , y )、 P (x , y ))
k ?
? tan? ? ?
1 1 1 2 2 2
? ?
x ? x
2
? ?
2 1
/
②曲线 在点 P x , y 处的切线的斜率 .
y ? f x ? ? k ? f x
? ? ? ?
0 0 0
0
2、直线的五种方程﹙一般两点斜截距﹚
(1)点斜式 y ? y ? k(x ? x ) (直线l过点 P (x , y ),且斜率为 k ).
1 1 1 1 1
(2)斜截式 y ? kx ? b(b 为直线l在 y 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 Ax ? By ? C ? 0 (其中 A、B不同时为 0).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l : y ? k x ? b ,l : y ? k x ? b ① ②
l || l ? k ? k ,b ? b ; l ? l ? k k ? ?1
1 1 1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2))若l : A x ? B y ? C ? 0 ,l : A x ? B y ? C ? 0 ,且 A 、A 、B 、B 都不为零,
1 2 1 2
1 1 1 1 2 2 2 2
⑴l / /l ? A B ? A B且B C ? B C ; ⑵l 和l 相交 ? A B ? A B ;
1 2 1 2 2 1 1 2 2 1 1 2 1 2 2 1
⑶l 和l 重合 ? A B ? A B且B C ? B C ; ⑷ l ? l ? A A ? B B ? 0 .
1 2 1 2 2 1 1 2 2 1 1 2 1 2 1 2
注:①与直线l : Ax ? By ? C ? 0平行的直线可表示为 Ax ? By ? C ? 0;
1
②与直线l : Ax ? By ? C ? 0垂直的直线可表示为 Bx ? Ay ? C ? 0;
1
4、距离公式
2 2
(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 (x ? x ) ? (y ? y ) (A (x , y ),B (x , y )).
A,B 2 1 2 1 1 1 2 2
| Ax ? By ? C |
0 0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P(x , y ) ,直线l: Ax ? By ? C ? 0
d ?
0 0
2 2
A ? B
C ? C
1 2
(3)平行线 Ax ? By ? C ? 0和 Ax ? By ? C ? 0的距离公式
1 1 d ?
2 2
?
A B
5、圆的方程
2 2 2
(1)标准方程: (x ? a) ? (y ? b) ? r ,圆心 (a,b);半径 r
2 2
2 2 2 2
D ? E ? 4F
D E
(2)一般方程: x ? y ? Dx? Ey? F ? 0( D ? E ?4F>0),圆心 ;半径
r ?
( , )
?2 ?2 2
2 2 2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 Ax ? By ? C ? 0与圆 (x ? a) ? (y ? b) ? r
d ? r ? 相 离 ? ? ? 0; d ? r ? 相 切 ? ? ? 0;
Aa ? Bb ? C
2 2
d ? r ? 相 交 ? ? ? 0. 弦长= 2 r ? d ,其中 d ? .
2 2
A ? B
7、两圆位置关系:设两圆圆心分别为 O ,O ,半径分别为 r ,r , O O ? d
1 2 1 2
1 2
① d ? r ? r ? 外 离 ? 4条 公 切 线 ; ② d ? r ? r ? 外 切 ? 3条 公 切 线
1 2 1 2
③ r ? r ? d ? r ? r ? 相 交 ? 2条 公 切 线 ; ④ d ? r ? r ?内 切 ? 1条 公 切 线 ;
1 2 1 2 1 2
6 ⑤ 0 ? d ? r ? r ?内 含 ? 无 公 切 线 .
1 2
2 2 2 2
注:①圆的切线方程:过圆 x ? y ? r 上的 P (x , y )点的切线方程为 x x ? y y ? r ;
0 0 0 0 0
②圆上的动点到圆外的点或直线的最长距离( d ? r)或最短距离( d ? r )
8、椭圆的几何性质
9、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7 ?
2 2 2
注:①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
(1? k )? ?(x ? x ) ? 4x x ? ? 1? k ?
1 2 1 2
? ?
?
a
②焦点三角形处理方法:定义+勾股定理+正余定理
p p
③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
AB ? x ? ? x ? ? x ? x ? p
1 2 1 2
2 2
2 2 2 2
b
x y x y
④若双曲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 .
y ? ? x
? ? 1 ? ? 0 ?
2 2 2 2
a b a b a
2 2
b
x y
x y
⑤若渐近线方程为 ? ?双曲线可设为 .
y ? ? x
? ? 0 ? ? ?
2 2
a
a b a b
【概率统计】
1、看图注意纵轴标识
频率 频率 频数
(1)频率分布直方图:(1)频率= ×组距 (2) 是长方形的高 (3)频率=
组距 组距 总数
(2)平均数=各长方形底边的中点坐标×各长方形的面积的和: x ? x p ? x p ? ... ? x p
1 1 2 2 n n
(3)众数在直方图中面积最大的长方形的中点的横坐标
(4)中位数在直方图中使左右两边面积相等处的点的横坐标
1
2 2 2
2
(5) 作用:衡量数据波动程度
方差:S ? ??x ? x ? ? ?x ? x? ?……? ?x ? x? ?
1 2 n
n
n
?
x y ? n x ? y
? i i
? n n
1 1
i?1
?b ?
2、回归方程 y ? ? a ?bx必过定点 (x, y) ,其中 x ? x , y ? y
?
n
? ?
i i
2
2
?
n n
x ? n x i?1 i?1
? i
?
i?1
?
?
a ? y ? b x
?
2
注:① R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2
② R 越接近于 1,则回归效果越好。
2
n(ad ? bc)
2
卡方统计量:
k ? ,其中n ? a ? b ? c ? d
(a ? b)(c ? d)(a ? c)(b ? d)
2
随机变量 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P(A) ? P(A) ?
基本事件的总数 全部结果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简易逻辑、复数】
1、逻辑联结词:或( ?),且( ?),非( ?)
若 p ? q为真,当且仅当 p、q 均为真;若 p ? q为假,当且仅当 p、q 均为假;
若 ?p 为真,当且仅当 p 为假;
全称命题 p:?x ? M , p(x); 全称命题 p 的否定 ? p: ?x ? M ,?p(x)。
特称命题 p: ?x ? M , p(x); 特称命题 p 的否定 ? p:?x ? M ,?p(x);
2、原命题:若 A,则 B;逆否命题:若 ?B,则 ?A
命题的否定(非 p ):若 A,则 ?B(命题的否定条件不否,结论否)
逆命题:若 B,则 A;否命题:若 ?A,则 ?B(否命题是条件和结论全否)
3、充分与必要条件
①若 p ? q ,q? p,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若 p ? q ,q? p,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 p ? q ,q? p,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④若 p ? q ,q? p,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4、复数部分:(1)i ? ?1,若 z ? a ? bi
2 2
① a为实部,b为虚部, z ? a ? b ,其共轭复数 z ? a ? bi
② z ? a ? bi且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 (a,b)
(2)若 z ? a ? bi, z ? c ? di,
1 2
① z ? z ? (a ? c) ? (b ? d)i ; z ? z ? (a ? c) ? (b ? d)i
1 2 1 2
8 z
(a ? bi)(c ? di) ac ? bd bc ? ad
1
② z ? z ? (ac ? bd) ? (ad ? bc)i ; ? ? ? i
1 2
2 2 2 2
z (c ? di)(c ? di) c ? d c ? d
2
二次函数知识梳理
2
函 数
二次函数 y ? ax ? bx ? c(a,b,c是常数,a ? 0)
a>0 a<0
y
y
图 象
0
x
x
0
开 口
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 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
2
对称轴 b b 4ac ? b
对称轴是 x= ? , 顶点坐标是( ? , );
顶 点
2a 2a 4a
b b
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 x< ? 时, 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 x< ? 时,y 随 x
2a 2a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 x>
增减性
b b
侧,即当 x> ? 时,y随 x的增大 ? 时,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2a 2a
而增大,简记 左减右增; 简记 左增右减;
b b
抛物线有最低点,当 x= ? 时, 抛物线有最高点,当 x= ? 时,
2a 2a
最 值
2 2
4ac ? b 4ac ? b
y有最小值, y ? y有最大值, y ?
最小值 最大值
4a 4a
2
? ?b ?4ac
2 2 2
b - 4ac > 0时,有 2 个;b - 4ac =0时,有 1 个;b - 4ac < 0时,没有
管与 x轴交

2
? b ? 4ac
x
轴两交点
M M ? x ? x ? ?
1 2 1 2
距离
a a
图象平移 x管左右,左加右减; y管上下,上加下减
a开口方向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a,b合管对 b
对称轴 在 y 轴左边则 ab ? 0,在 y 轴的右侧则 ab ? 0,概括“左同右异”
x ? ?
2a
称轴
c管与 y轴
当 c ? 0时,交点在 x轴上方;当 c ? 0时,交点为原点;
当 c ? 0时,交点在 x轴下方
的交点
9
献花(0)
+1
(本文系瑞风瑞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