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32-10)

 书虫小记 2023-11-08 发布于北京

19401126日,德、意、苏、日签订了《四国公约》,约定相互尊重势力范围,并且不与任何一方的敌对国结盟

公约中的势力范围是这样的:德国除欧洲外,还有中非;意大利是南欧和北非和东北非;日本是日本以南的东亚;苏联则是苏联以南直达印度洋。当然,苏联对东欧和北欧有更多的领土要求,希特勒未予同意。

苏联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现状予以默认。这个公约事件,在苏联的二战史中从未提到过,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也没有提到过,今天也不能提——当然不能提,立场嘛

19401218日,一边与苏联谈判,一边就是德国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出台了。温斯顿全文展示了巴巴罗莎计划。

总体而言,巴巴罗莎计划的核心在于闪电般的猛攻,一是借助装甲部队的速度,纵深穿插分割包围,尽快消灭苏联西部主要部队,并且一直纵深推进,推进到什么地步呢?直到苏联的飞机无法直接飞到德国领土为止;二是借助空军优势,在初期就让苏联空军瘫痪,使之失去战斗力;三是借助罗马尼亚和芬兰的力量迅速开展占领地的经营治理

第二卷结束。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本卷原著629页,译著1071页。真心给大家省时间和精力。

1941年各国领导人都在表达新年贺词和感想。希特勒的感想是:

1)英国已经被击溃,经过了这样强大的袭击,究竟是哪些因素让英国没有全面崩溃,这是值得研究的

2)法国当局内部有一个不赞同我国的派系;

3)西班牙的弗朗哥,仅仅因为民主国家能供给他足够的小麦,就始终不愿意与我们共同作战,他的加盟取决于我们的胜利;

3)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倒是好办一些。

纳粹德国要调动大军移师向东,要骗过苏联,也得花费十分心思。希特勒的做法就是两条:一是继续与苏联就欧洲势力范围划分问题进行谈判,二是先从东南欧下手,将大军摆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一线,做出吞并巴尔干诸国之态势,逐步调动,积少成多

从后来苏联的防务来看,好像确实被希特勒这简单的瞒天过海招术给蒙过去了,其中也有斯大林之对东欧、北欧领土的贪欲实在太大的问题——利令智昏

当然,不能不说,英国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把战火引向苏联,在1941年之前没有这么想或这么做,那么1941年之后确乎就开始了。

194011月开始,英国一边承受德国对大不列颠本土的轰炸,一边还持续派出远征军,把手伸向北非和希腊,这就是一个阴谋——让希腊和巴尔干区域的局势紧张起来,给德国制造增兵南欧的理由!

实际上,在19411月德国增兵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时,苏联就已经感到了一丝不安——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这都是关系到苏联西南领土安全的核心地带。对于德军行动,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出了警告。

不过,德国外长舒伦堡立刻就向苏联做出了解释——鉴于英国持续增兵克里特岛和希腊,可以预见英国试图控制土耳其和两个至关重要的海峡,德军需要加强对巴尔干区域的部署。

看到德国和苏联暂时都谈妥了,温斯顿当然想着再折腾你们一把——他直接给土耳其总统去了信,鉴于保加利亚已经被德军全副武装起来,你们也得做些准备,需要的话,英国可以随时调派舰队和战机前往土耳其加强协防。

英国试图撺掇起一个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的联盟体,以增加巴尔干岛局势的危险程度

应该说,英国的这一系列举动,为德军的移师东线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足够的掩护,导致苏联对德军真实动向发生了误判!

1941110日,有一个人带着罗斯福总统的意图,到访唐宁街10号,并与温斯顿共进午餐。此人就是哈里·劳埃德·霍普金斯。用温斯顿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非凡的人物、睿智深远、极富魅力

用后世的评价来说,这就是一个神奇的人,类似后来的乔治·凯南一般。霍普金斯就是罗斯福新政的设计者和推动者

他本来只是在一个民间组织——纽约州红十字会的职员,创立了救济署,可谓是做公益事业出发,提出了刺激经济的一套公共政策方案,由此直达国务院,直到担任了美国商务部长。

不过此人天生只擅长做幕后智囊的工作,体弱多病,后来辞去了一切公职,成了罗斯福的私人顾问、首席外交顾问。

他是罗斯福总统以及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与英国、苏联、中国之间所有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实际上也就是白宫“二号首长”,也被称为“影子总统”

温斯顿评价说,仅是吃饭聊天,就能感受到此人的魅力和睿智,虽然弱不禁风,却又光彩照人。对世界局势、国内政治,均有极强之魄力和一针见血的领悟力。

他就像一个即将倾颓的灯塔,放射出的光芒,仍能引领庞大舰队进港。温斯顿认为终其一生,这样的人也不多见——想想这种人

后来我在读华盛顿邮报前董事长,有着华盛顿最有权力女性之称的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时,再次领略到了这位传奇女性眼中的霍普金斯先生的风采。敝号即将推出这个本子的随笔。

后来诸多同盟国领导人会议的参会名单,上面都是这个总统、那个首相、这个元帅的,唯独到了霍普金斯,就是“先生”。这是一个可以跟国家领袖们并列的“先生”。

19413月到5月,德国空军再次对英国发动闪电空袭——这也是最后一次。由于英国的雷达阵逐步完善,且干扰射束技术也完善了,使得这一波轰炸的效果远不及1940年下半年。

就在空袭尾声的5月份,发生了一件趣事。

一个叫鲁道夫·赫斯的德国空军中尉独自驾机落到了大不列颠,声称要跟温斯顿聊聊

鲁道夫·赫斯不是泛泛之辈,他虽然级别低,但却是希特勒非常喜欢的一名心腹,属于希特勒本人的副官类型的,每天能和希特勒一起吃饭那种,他自认为非常懂得希特勒的内心想法。

随着战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将领加入到了希特勒的小圈子,这让赫斯感到嫉妒。

他自以为是地认为,德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盟友,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好战的将领们的推动,所以他赫斯要展现出他独到的能力,凭一己之力对抗那波杰出的德军将领——直接找温斯顿去聊聊,缓和德英关系

他撰写了一本小册子,从回顾历史上的德英关系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到未来,呈给了温斯顿。

这真是个神人。在侦讯期间,他几乎无所不谈,对于空袭表示了他的忏悔。当然,后来确证,赫斯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他被一直关押到了战后纽伦堡审判时期,后来被释放。

温斯顿认为,鲁道夫·赫斯已经用他那愚蠢的仁爱之心为他前期亲近希特勒的行为赎了罪

19412月到3月,英国远征军在北非仍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主要是进攻意大利在北非的领地,在非洲沙漠戈壁中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意大利驻军的战斗意志基本没有。只有在遇到法属殖民地时,才会遭到一些像样的抵抗。

远征军从利比亚一路横扫到埃及,一直杀进阿比西尼亚,直到红海边,甚至把红海里的意大利舰队都消灭掉了。

回过头来看英国本岛,仍然面临德国空军、海军的严密封锁。最搞笑的地方是,由于北大西洋航线上德军潜艇较多,导致英国进口损失大,所以英国一度想通过南爱尔兰出中大西洋。但却因为南爱尔兰始终在与英国闹独立而无法实现——南爱尔兰政府始终不同意英国使用本地港口

这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有趣之处。在我们价值观里所谓天下一统、天下为公啥的,在他们那里什么都不算,就是我行我素。

不解决大西洋运输问题可不行了,所以,194136日,战时内阁正式发布了大西洋作战命令,全力以赴与德军大西洋舰队决战。

温斯顿列示了大西洋作战计划全文,和当年他的达达尼尔海峡作战计划几乎是一个风格和样子,也是我挺喜欢的文风。

计划都是按条列示,用数字标识,即便去掉数字标识,也可以整体成为一篇文章。

一个显著的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是里面专门提到了劳工大臣的职责极其重要——处理好劳资关系与劳资纠纷问题,维持工人和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平衡

显而易见,这是因为即便是作战,政府也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分包给诸多私人供应商,所以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问题

而且,即便是在战争时期,工会和工人也都有罢工和集会的权利——这与爱不爱国没有关系,国家首先应当尊重公民的权利。

人民爱国,不是出于没有选择,而是因为国家尊重人民的权利并保护个人权利。

这当然也就是当年轴心国首脑们以及今天的我们嘲笑英美国家不行的重要之处。

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将军发明了“群狼”战术,即使用多艘潜艇从不同方向对舰队发起攻击,利用夜色让潜艇浮出水面高速行驶,到接近目标时再下潜。——潜艇在水下的行进速度要慢很多。

这让处于防守状态的英国海军很头疼,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其一是提升反潜侦测技术,其二是充分利用飞机对浮出水面潜艇的绝对优势。

“群狼”战术的局限性在于,需要有极强悍、极优秀的艇长进行组织,也是极其危险的战场战术组织19413-4月,德国海军三名最优秀的艇长先后牺牲,给“群狼”战术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德国海军缺乏像英国那样的海空军协同,潜艇几乎都是独自作战,这也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尽管如此,大西洋“群狼”战术进攻,还是给英国的运输线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在1941年上半年一两个月份中造成短期运输中断的损失,最大的损失发生在4月,被德军潜艇击沉了65万吨货物。

19413月,美军参谋部开始与英军接触,参与一系列大西洋航线上中转站和港口的部署设计工作,并将美国的安全防范区域扩展到西经26度以西全部北大西洋海域,这应被视为美国逐步参与到二战中来的标志。后来,这条经线就成了美国的实际海上边疆。

美国东海岸与英国之间有两大岛,格陵兰和冰岛,格陵兰因为缺乏资源,基本被大家无视存在,冰岛就不一样了,几乎是1940年底开始,英国海军就已经上了冰岛,开始建设港口。

冰岛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设立机场,飞机可以无须航母搭载,直接飞向英国本土,这样可以加大飞机在大西洋上的作战半径

德国海军对于英国把美国拉到大西洋海域来极为警惕,邓尼茨曾数次向希特勒请示,是否可以把德国潜艇的活动范围扩展到西印度群岛——也就是美国的海岸线了,被希特勒严词拒绝,他对于招惹美国还是非常忌讳的

应对大西洋运输线受阻,除了在海洋战场上的对抗,更重要的还有国内市场上的组织。

这就是英国这类商贸岛国最大的特点——无论何时都不会忘却市场和商业的力量,无论何时也会注意限制政府的权力。温斯顿启用了他早在八年前就看准了的一个商业天才——时任伦敦煤炭及航运协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莱瑟斯

弗雷德里克·莱瑟斯出身于木匠之家,自学成才,很早就进入运输公司打杂,从底层一直干到威廉·考克父子公司的经理。

此人极有商业天赋,极强的管理组织能力,在他的组织协调之下,组建起了一个涵盖四十余个煤炭、运输、铁路公司的卡特尔

温斯顿正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家赋闲时,出任了其中一个公司的董事,参加定期公司会议时,注意到了这个当时英国最大运输业卡特尔的主持人

二战爆发后,莱瑟斯自荐到海运部服务,依据其商业管理经验,提出了公路、铁路、港口、船运协同起来的联运联保构想

这个构想吸引了温斯顿的注意,他立刻把莱瑟斯调过来,把海运部和运输部整合成一个机构,让莱瑟斯来主持此机构。温斯顿还专门申请了一个军事运输大臣的职位,委任给了莱瑟斯。

事实证明,运用商业管理思想和模式来驾驭当时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运输、仓储、供应管理事业,是温斯顿极为高明的策略

莱瑟斯充分使用了商业领域适用的很多管理、激励方法,在协调政府机构,联通政府与商业机构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能够解决几乎所有在单个政府职能部门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在两天时间内把一个师从美国军舰转运到英国军舰上;比如一天之内疏通因为调运阻滞问题导致的港口拥塞等等,在他的协调下,几乎不存在任何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