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常换位思考

 萨拉的笔记 2023-11-08 发布于广东

有个师妹,她说刚入外贸这一行,感觉竞争真的太大了,没有业绩的时候即使每天写总结一样在集体会议的时候提心吊胆。在平台看到别的小姐姐做直播口语好溜,也想着要不就辞职去做跨境电商直播算了。

问我有没有认识直播的培训达人?其实我比较少关注直播,当然是无法推荐的。平时也不习惯给别人推荐任何的东西......

先做事,再立名,后换圈,再结交人脉,切记,这个顺序是不能反的。别走弯路!

我们常说吸引力法则,可能整天念着:我要努力赚钱,我要赚钱,其实就等于一直在暗示自己没钱,这样吸引来的不一定是你要的能量.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每天和自己说,我现在已经是有钱人,已经是牛掰的人,美丽的人,自信的人,也就是代入身份,以终为始。把自己定位成什么样的人,去思考这类人会做什么事,然后就去做,一定要常常多想这类人的做事风格,再基于这类人的特性去做事和选择,从而达成目标。

《小狗钱钱》里就有类似的做法,吉娅的梦想相册,成功日记等。她会把想去的地方用相片的方式呈现出来,每天都想象着自己已经去到那里的喜悦之情,想象着自己已经成功实现梦想时的状态,从而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因为她会思考如何达成这样的心愿。比如你的目标是在年底赚够出国去巴黎旅游一次的钱,此刻你就想象着自己已经去到巴黎了,去巴黎之前你要做些什么准备?出国的费用从哪里来?再把这些计划和做法落实到每一天里,整个过程都是有导向性的。

再比如,你想做英文主播带货。你就要想象着自己现在已经是口语流利的自信英语主播,一般这类人她都有什么特点?你可以找个做得非常好的头部主播,去学习她的表达,学习她设问法,讲故事和场景设计的内容等,然后进行模仿,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去练习。人家是如何穿搭,化妆这些,你去观摩,然后为你所用。

没错,这样就会通过磁场的影响,吸引到这类人能吸引到的一切。

事实就是两类人的不同,一个是你站在自己的角度,另一个就是站在想成为的那类人的角度。我们习惯性地站在自身去思考,而很少想象自己已经成为的那类人去思考,所以不妨换个方式。

就像与客户的关系也一样,为什么我们发朋友圈,发社媒潜心研究产品,依然无人问津?或者承担寥寥无几,同样的道理。

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把力气用错了地方,我们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都放在产品的卖点上。有时候,消费者不关心你的科技有多发达,你的销量有多少,或者你的产品外观有多漂亮。

他们只关心一件事,就是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他能从中获得什么利益?它强调的是产品使用价值!

产品的卖点是销售的逻辑,就是卖家思维,我能给什么?我还能给客户什么?它强调的是具体的获得感。

而买点则是购买逻辑,就是买家思维,我能获得什么?我还能获得什么?只有把思维转变过来,你的产品才有可能狂卖。

比如,你的产品服务解决了客户什么问题?如果不用这个会造成什么后果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果你的产品是充电器,卖点的文案可能你会这样写,这个充电器,光速闪充!

其实买点文案应该是这样的:充电五分钟,通话2小时.

今日立冬,愿你一岁终,而一岁又起!大家无恙,喜乐长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