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女西施的四种结局,哪个更靠谱?为何说“沉鱼”是她最终归宿?

 凤凰山居士 2023-11-08 发布于江西


讲史论教D2020-06-09 12:56

【为何说西施最终结局,都与水有关?沉鱼是她的最终宿命吗?】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国苧萝人,其父以卖柴为生,其母以浣纱度日。西施不仅是绝代美人,而且是越国兴邦复国、报仇雪耻史上的重要人物。公元前494年夫椒一役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勾践一面暂时忍辱求和,一面刻苦图强决心复仇。大夫文种向勾践进献灭吴“九计”,其四为美人计,勾践委派范蠡遍游越中寻访美女,范蠡终于在苧萝访到西施和郑旦,后来越国向吴王夫差进献了包括西施在内的八位美女。
西施到吴国后,很快就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她在吴国忍辱负重,与吴王巧周旋,配合故国行动,使勾践终成灭吴大业。她的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2000多年来一直为民间百姓所传颂。然而,关于西施的最后归宿,却成为千古之谜。仔细查考发现,关于西施的最终结局共有四种说法,均与水有关:
第一,范蠡携西施泛舟而去
流传最广的,也最为人们所乐于接受的说法,见之于《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据说,当初越王勾践为行美人计,命范蠡遍访越中,结果在苧萝山下临江濒水的一块浣纱石上遇见了西施。一个是风流才士,一个是巾帼魁首,两人一见倾心,就在这浣纱石上,互赠定情之物,订了百年之好。后来,为了国仇家恨,西施远嫁敌国,但两人形离神合,遥相呼应,共谋大计。因此,越军攻克吴都之后,范蠡冲入吴宫找到西施,然后双双“乘轻舟,泛五湖”而去。在无锡的民间传说中,西施跟随范蠡,定居于无锡五里湖(又名蠡湖)。但根据《国语》《杂记》所载,范蠡独取西施走后,浮海出齐,三徙成名,而西施却不知所终。
第二,越王将西施盛进袋子沉江害死
与上面美好结局不同的是,西施被沉江而死的说法,最终还是占了上风。据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考证,世传西施随范蠡而去,不见所出,只因杜牧“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之诗句而附会。越灭吴后,西施不仅不能重返故国,而且被越王勾践下令装在皮袋里沉江而死。《吴越春秋·逸篇》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杨慎解释这段文章说:“盖吴既灭,即沉西施于江。浮,沉也,反言耳。”而“鸱夷”指的是革囊,而非范蠡。作为佐证,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有诗云:“一破夫差国,千秋竞不还。”曹雪芹也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借黛玉之口说:“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可见西施应该是没有能够回来。
那么,为何勾践要如此迫不及待地处死立下大功的西施呢?
杨慎以为,“伍子胥死盛以鸱夷,今沉西施所以报子胥之忠,故云随鹏夷以终。”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穿凿,较大的可能是:因为西施是勾践在吴时屈辱生活的最多目击者,同时,西施去吴之前,勾践为了讨得西施的同情和帮助,曾屈身亲自服待过她,失尽了君王的尊严。明代诗人袁宏道诗云:“西施山,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越王跪进衣,夫人亲阳鼓。买死倾城心,敏出迷天舞。”所以越灭吴后,勾践在西施面前自觉难堪,这恐怕就是他急于杀西施的真实内心想法吧!
第三,越王妻将西施负石沉江害死
《东周列国志》上所说的西施归宿,又颇有不同。西施不是被越王勾践害死而是被其夫人所害。勾践灭吴后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或许想把她纳为妃子,“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
第四,西施回乡不慎落水而死
除了上面三种说法,另外也有说西施在吴亡后是回到了故乡去的。初唐诗人宋之间《浣纱篇》说:“一朝还归都,靓妆寻若邪,鸟惊入杜萝,鱼畏沉荷花。”后来,她不幸在一次在浣纱时落江溺水而死。这种说法显然不大 靠谱。
以上四说虽然各异,但也有一个相同点,即西施的归宿均与水有联系。第一说是范蠡携着她“泛舟而去”不知所终;第二说是被盛袋沉江而死;第三说是负石沉江而死;第四说是不慎落江而死。由此看来,西施死于水中是无疑的了。西施以有“沉鱼”之貌而被列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想不到最终得的竟是“沉鱼”的归宿,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