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烧药的故事,始于1886——泰诺

 风湿中心 2023-11-08 发布于上海
1886年,斯特拉斯堡的一家诊所收治了一个棘手的病人,他肠道感染了寄生虫,而且发热。医生打算用萘来治疗,这曾是一种肠道防腐剂。令他们惊讶的是,病人在服用所谓的“萘”后不久就退烧了。之后医生们才发现,药房提供错了,这不是萘,而是乙酰苯胺。
发现有效的退热药物,是一个重大的医学进步。但随着乙酰苯胺的使用,人们发现病人皮肤会发青、变蓝,后来证实,它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不能正常携氧,导致身体缺氧。
为了寻找一种不会引起这一问题的退热剂,1893年在人体测试了扑热息痛(即对乙酰氨基酚)。它能有效退烧,但据报道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趋势,所以被搁置了60年。
此后,逐渐证明扑热息痛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关联是错误的。1955年,强生公司将扑热息痛作为泰诺出售。

几十年来,扑热息痛是唯一被推荐用于怀孕和哺乳期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中也广泛使用。然而它也有风险,过量服用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1DZ2312300


扫码制作同款科普视频

点个“在看”不失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