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夫人的 “书道” 思想

 家有学子 2023-11-08 发布于甘肃
       卫夫人的书法美学观是体系化的,她自称是“书道”。笔、墨、纸、砚在以往的书论中几乎不论,而她作了详论,说明文房四宝与书法艺术的关系,已被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促进笔墨纸质量的改进和提高,甚至有些书法家动手自制毛笔,或与笔工结成好友,让笔工按自己的要求制笔。

       书法之妙先在用笔,从毛笔的性能要求讲到执笔方法,按书体的不同用不同的执笔高度。再论运笔,“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以便 “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用笔好坏的标准在于笔力与骨肉之间的协调关系。首次以“骨”、“肉”、“筋”这些与人体自身有密切关系的概念用来审视书法之美,将人体审美意识移入书法审美。这与魏晋时期的人体审美行为现象是密不可分的。《晋书·卫瓘传》说:卫恒之子卫玠,风神秀异,“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有七,时人谓玠被看杀”。《世说新语》也记有不少这种事例。
       用笔就具体点画之势作了“七条笔阵”分析。然后论述了执笔与心意的关系,即心、手关系和意、笔关系,鲜明地提出了 “意前笔后”的创作思想,是对蔡邕《笔论》的提炼和高度概括,成为书法美学中的经典之语。
       最后论述了用笔应以书体之变而采用不同的用笔艺术之法,以 “斯造妙矣,书道毕关”结束全文。全文紧紧抓住“笔”做文章,道出了 “书道”这样一种体系性的美学思想,确实要比以往的书论丰满而完整。
       《笔阵图》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构建这一“书道”体系。卫夫人认为:“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她鲜明地提出: 知源明理。这是对蔡邕 “任情恣性”说的一种修正,又吸引了赵壹《非草书》中的一些正确观点,即心与手的合一论。“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也与赵壹 “凡人各殊气血”相通。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她提出了书法创作和书法赏评的关系问题,这是一种新的书法美学思想,说明创作和赏评有其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往往并不能兼而善之。苏轼在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诗中也作如是说: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次韵子由论书》)
       总之,《笔阵图》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未所论及的书法美学概念,如: “用笔”、“师古”、“执笔”、“骨”、“肉”、“筋书”、“墨猪”、“意后笔前”、“意前笔后”、“善鉴者”、“善写者”等等,又论述了文房四宝、书法学习、书法创作、书法品评等带有体系性的“书道”,无形中总结了汉魏以来的书法美学思想。把《笔阵图》放到魏晋时期的文艺理论中去考察,其意义显然无容置疑,为书法本体的美学地位的确立,打下一块坚实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