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楼岳阳楼传奇故事之八

 gaolaw878 2023-11-08 发布于北京
(八)岳阳楼揽胜
  
   蜡像馆
  
   到风景名胜游历,饱览山川形胜,吸纳山水灵气,游目骋怀,自然是心情舒畅,其喜气洋洋。然而,如果只是看看风景了事,不去了解名胜的深刻内涵,就如走马观花,有虚此行!
  
   进入岳阳楼,楼内有一个“知我名楼速成班”,可以让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读完岳阳楼的古今摡要,不知不觉地真正读懂岳阳楼。这个“速成班”就是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
  
   蜡像馆距岳阳楼约100米,四周新竹掩衬,绿草茵茵。馆内共塑有42尊栩栩如生,形神俱备的蜡像,每一尊蜡像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蜡像馆共分“八仙过海”、“鲁肃阅兵”、“巴陵四绝”、“诗人聚会”和“主席墨宝”五个部分。
  
   八仙是普通老百姓喜欢的神仙,八仙与楼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搂阁高耸巍峨,装饰华丽,只有神仙才有资格居住,而神仙也最喜欢到雄伟壮丽的楼阁上来作客,没有神仙光顾的楼台,肯定不会在世间存在多久。
  
   传说我国的第一座楼台叫草楼,就是西周函谷关令尹喜为迎接神仙降临而修建的。岳阳楼占山水形胜之壮美,兼制作之精巧秀丽,自然是神仙喜欢光顾的场所,八仙当然也免不了到岳阳楼来玩一玩。对岳阳楼影响最大的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三醉岳阳”的故事,而“三醉亭”就是拫据这个故事修建的。而且,有相当一段时间,吕洞宾还是岳阳楼主祀之神,他的神像置于岳阳楼三楼,神仙的故事增添了古楼灵气和仙气,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鲁肃阅兵”却是纪念三国英雄鲁肃,镇守岳阳,修建军事设施,训练部队,拒敌于国门之外,建立了不朽功勋。岳阳楼就是他修建阅兵楼衍生而来,鲁肃以非凡的洞察力和对山水的感悟,选择了这个支点,挑起了岳阳楼闻名天下的名声和高不可攀的精神底蕴。
  
   “巴陵四绝”却形象再现了当年膝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卲竦篆刻的情景。由于滕搂的建筑艺术,范文的文学艺术,苏子美的书法艺术和邵竦的雕刻艺术在当时技压天下,被誉为“巴陵四绝”。这也是岳阳楼的精神定位,岳阳楼真正成为名楼,也就是从滕子京修楼开始。
  
   “诗人聚会”室内,曾在岳阳楼留下个华章丽句的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文天祥、辛弃疾、孟浩然、柳宗元等聚集到一起,即景赋诗。他们来自不同的朝代穿着不同的服饰,让人恍惚间在唐诗宋词中氤氲……各个诗人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经历,为人风格各异,诗的表现手法都不一样,如李白的诗儒雅豪放,杜甫苦楚深沉。欧阳文雅端庄,文天祥坚定稳重……文如其人,人如其诗。
  
   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形态,就仿佛读到他们不朽的诗篇。他们相距遥远,有的还出于不同的年代,有的虽然生在同一个时期,却素末谋面,然而,因为岳阳楼,他们相聚在一起,同处一室,可以相互看见,或许可以研讨诗歌理论,可以吟诗应和。因为岳阳楼给了他们穿越时空的机会,给了他们心灵的聚会,同时岳阳楼也耍感谢这些伟大的诗人,是他们的到来丰富了岳阳楼的精神品味和文化内涵。
  
   “主席墨宝”室内,身材魁梧的毛主席身后,便是他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汪洋恣肆,笔走龙蛇。堪称书苑精品。毛泽东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而且,他还是一名了不起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完全可以为岳阳楼写一首诗,可是,他选择了书法,用书法来表现自己对名楼的感怀和心境。也许,他觉得杜甫的《登岳阳楼》诗有一种独特的悲怆和责任感,能体现他当时的情感,看到他的书法,就是不读杜甫的《登岳阳楼》诗,照样可读懂杜甫,照样可以解读伟人当时的情怀。
  
   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生动再现岳阳楼主要发展轮廓和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岳阳楼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
  
   三醉亭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南侧仙梅亭遥相呼应。三醉亭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原名望仙阁,意在此阁即可看到吕仙朗吟飞过浩淼洞庭湖,由巴陵知县熊攀懋奖筹建,不久塌毁了,清道十九年(公园1839年),岳州知府瞿声浩重修岳阳楼之后,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供奉道教女神“北斗众星之母”,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咸丰年间,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程:,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然其后再度圯毁,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荼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解放后,三醉亭又历经几次维修最后一次落架重修时间为1977年。
  
   据辞海记载:“吕洞宾的神话传说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现在的“三醉亭”,是一座仿宋建筑的方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外形装饰华丽、庄重。纯本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是吕洞宾卧像,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潇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楼上,吕洞宾的木雕像端坐在一个神龛里。他一手举杯,一手持书,神态十分端庄,龛额上题有“诗酒神仙”的字样。
  
  人们来到岳阳楼公园,登上三醉亭,暂时忘掉俗世凡尘的纷扰,做回“追仙族”。
  
   史料记载,明代人们一直在岳阳楼三楼供奉吕洞宾,可见人们对他的崇敬和膜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后来儒家知识分子对一个道士占据岳阳楼表现了不满,说吕洞宾只知喝酒,不关心人间疾苦,比范仲淹的情操差远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代巴陵知府陈玉垣,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岳阳楼碑廊上写的一段话:“余谓岳阳楼,当奉屈左徒栗主,以杜工部,孟襄阳,韩文公、范文正公、岳忠武王配食,诸君子忠义文章,宜享名胜,令人瞻仰,有以扶掖名教,若吕洞宾像置之仙梅亭可耳。”陈玉垣不愿岳阳楼成为一所道观,想将岳阳楼变成祭祀屈原等的祠堂,早已成为千古佳话,就连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琪都举双手赞同。
  
   历史的原貌是不可轻易改变的,当我们用客观公平的眼光看到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遗产时,我们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对待一切,看淡一切,这样一来我们的目光再不会因为仙迹和人道的不同而烦恼了,因为那个仙人住的亭子只不过是一种摆设而已,一种对历史尊重而已。
  • (425.09 KB, 下载次数: 17)

    downloadfile-1684362164419.jpeg

  • (298.02 KB, 下载次数: 16)

    downloadfile-1684362220934.jpeg

  • (56.78 KB, 下载次数: 19)

    u_3294153859_575859549&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jpe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