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king9413 2023-11-08 发布于广东

索格迪亚纳人(粟特人)原籍伊朗,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十世纪生活在中亚肥沃的山谷中。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索格迪亚纳人(粟特人)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擅长经商。索格迪亚商人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造城市,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中间人。这些人的遗产也保存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文字碎片中。许多文献都是佛经的译本。更有趣的是,还有五封几乎完整的私人信件,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在庞大贸易社会中的普通人的生活状况。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公元前 5 世纪,波斯波利斯阿帕达纳的阿契美尼德波斯浮雕:索格迪亚纳人(粟特人)向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献上贡品(公有领域)

这五封书信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奥雷尔-斯坦因于 1907 年在守卫敦煌城(今甘肃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的一座中国碉楼遗址中发现的。碉楼矗立在敦煌城的西面,是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上的重要一站。这些书信 '是索格迪亚文字最早的大量实例,因此为了解索格迪亚人散居在丝绸之路东端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Sims-Williams,2004 年)。

一些专家推测,这些书信是在中国对该地区的控制受到威胁时被中国官员没收的;另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些书信是在一名送信人仓皇逃出城市时遗弃的。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这些信件是在敦煌城外发现的,如图所示

每封信都有被多次折叠和重新折叠的痕迹;信的外侧还印有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至少有两封是敦煌人写的。据信,这些信件是 '邮包 '的一部分,在该地区各大城市之间传递。

第 2 封和第 5 封涉及写信人的商业活动,写信人很可能是商人或其海外代表。第 2 封信的作者住在金城(今兰州,也位于甘肃省),金城位于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之间的一个关口,最终通往敦煌,这个关口被称为河西走廊。

作者是散居在中国的索格迪亚纳人(粟特人)中的一员;他是撒马尔罕一位富有的索格迪亚纳人商人的代表。

他写信给内务部,讲述了匈奴人最近对中国城市叶赫和洛阳的攻击。

'据说,末代皇帝因饥荒逃离洛阳,他的宫殿和洛阳城都被放了火,宫殿被烧毁,洛阳城也被[摧毁]。洛阳不复存在,叶赫也不复存在![......]而且,先生们,如果我要给你们写信讲述中国的近况,那将是悲痛欲绝:你们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在]洛阳......那里的印度人和索格迪亚人全都饿死了'

(Sims-William,引自 Vaissière,2003 年)。

信中还表达了对作者存放在家中的一些钱的分配问题的担忧。

(公元311年,石勒击败西晋军队攻入洛阳。一群群粟特商人和印度商人被殃及池鱼。)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蒙古中部布古特铭文上的索格迪亚文字(585 年)。索格迪亚文字是蒙古文字的远祖。(公有领域)

第 5 封信源于古藏,位于洛阳西北的河西走廊。收信人 '可能居住在于阗国,于阗国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丝绸之路穿过帕米尔山脉到达外兴安岭绿洲(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地区)之前'(Sims-Williams,2004 年)。

这封信还讨论了匈奴给中国带来的艰难处境。这位作者的处境似乎比第 2 封信的作者更加危险:他抱怨他的商业伙伴刚刚抛弃了他。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与古代伊朗游牧民族阿兰人作战的匈奴人。19 世纪 70 年代根据约翰-内波穆克-盖格(Johann Nepomuk Geiger)的图画绘制的版画

信件 1 和 3 的性质不同。这两封信是一个名叫擢奈('虎崽')的女人写的,她的丈夫纳奈达特('纳奈女神创造的')将她遗弃在敦煌。第一封信是写给缪奈的母亲卡蒂斯的;第三封信是写给纳奈达的,代表缪奈和纳奈达的女儿森。

两封信都描述了缪奈和森在敦煌生活了三年多,纳奈达一直没有音信。由于衣服和钱都花光了,Mewnai 请求允许她回到父母家。然而,她丈夫的近亲,一个名叫法恩松德(Farnxund)的人却拒绝让他们离开。Mewnai 在信中说,一位祭司(摩尼教?)愿意为这对母女提供骆驼和护送;他恳请 Mewnai 回家。在第一封信中,Mewnai 问母亲是否可以同意祭司的提议。在另一封信中,Mewnai 和 Sen 说如果 Nanaidat 不尽快开口,他们就会被 Fernxund 卖给中国人做奴隶。纳奈达特很有可能在危险的商路上死去。无论如何,都没有证据表明这个索格迪亚小家庭曾经发生过什么。

亲眼目睹匈奴攻陷洛阳——敦煌发现的索格迪亚人信件

一个 8 世纪的索格迪亚人雕像,头戴独特的帽子和面纱,可能是骆驼骑手,也可能是在火神庙举行仪式的拜火教祭司,因为面纱的使用是为了避免呼吸或唾液污染圣火(公有领域)

人们对索格底亚人的了解大多来自中国编年史,其中 '内陆丝绸之路 '和 '索格底亚贸易网络 '几乎是同义词。希腊、印度、阿拉伯、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等地也有关于索格底人的记载。著名的商人出售麝香、银器、丝绸和奴隶。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等索格迪亚城邦是世界性的城市文化中心,但并不强大。

题图: 索格迪亚文字。摩尼教信件(公有领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