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位开国将星,少将杨永松逝世,1955年授衔将帅全部离世

 ytbwqxh 2023-11-08 发布于陕西

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很好地学习,践行为中国人民的福利服务。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开国将军杨永松

1919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中一共四个孩子,杨永松是最小的那一个。

在他五岁那年,母亲因为长期积累的疾病而逝世,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贫困。

随着出国浪潮的到来,他的大哥和二哥一同前往新加坡工作,杨永松则留在家中给地主放牛、当苦工。

不久后,远在新加坡的二哥加入了共产党,没过几年就回到家乡领导农民运动。

在二哥的影响下,杨永松也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时常帮助二哥传递消息。

1928年的3月,杨鹤松组织参与了“百侯暴动”,但后期反动派势力反扑,这次武装以失败告终。

因为杨鹤松是这次武装的主要领导人,杨家被反动势力针对,无奈举家迁徙。杨永松也到外乡大东替人放牛为生。1930年的4月,杨永松在去往闽西的路上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随后在永定县的县委机关工作参加革命工作。同年的11月,杨永松被选为闽西儿童团团总部任组织部部长。他当时的直属领导就是著名的革命将领张爱萍。

1931年7月,刚满12岁的杨永松被肃反委员会缉捕关押。两天之后,因为没人相信一个12岁的孩子会是一名革命的组织部部长,因此被放了出来。

他历经了一次惊险的磨难,然而这并不足以动摇杨永松那革命的心。因为自己在闽西被捕,所以杨永松觉得回去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此,他决定前往前线参加红军。得益于杨永松担任过儿童团组织部的部长,12岁的杨永松成为了红十二军政治部机关的一名普通杂勤文书人员。

杨永松参军才两个多月,就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战斗。
1931年9月7日,红三军团、红四军发起高兴圩战役,这是杨永松人生中的第一仗,此战红军共击毙了2000多名敌人,自己也付出了牺牲近800人,受伤近1500人的代价。
看着遍地的尸体,杨永松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他明白敌人是很强大的,要想打胜仗就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就像战友牺牲前说的那句话:“活着干,死了算!”

杨永松在革命期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不小的折磨。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杨永松在路上发起了高烧,本就身体单薄瘦弱的杨永松显得更加疲惫。

纵使是这样的身体情况,杨永松依然要坚持跟上队伍的步伐,大部队走得很快,而杨永松足足在后面追赶了五天。

好容易追上的队伍,又因为长征任务又踏上了漫长的旅途。此时的杨永松因为双脚长时间浸泡在潮湿的沼泽和雨水里,又湿又冷,双脚冻得发紫还肿得很高。

聂鹤亭看着身体瘦弱,才15岁的杨永松,于心不忍地问:“小鬼,你这么小的年龄,身体又虚弱,能跟上队伍吗?”
杨永松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怕苦,不怕难,我能行。”
但是,时任参谋长的聂鹤亭还是不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跟着吃苦受累,于是他让谭政把杨永松送回家去。
谁知谭政面色沉重地说:“他哪有家?他的兄弟们都参加了革命,现在送他回家那不就相当于送死。”于是,聂鹤亭只好留下杨永松。

谭政一句话让杨永松幸运地回到红3团,红3团团长是林总麾下的战将黄叙钱,政委林龙发。血战湘江时,杨永松所在的红3团负责防御米花山阵地,他们的左右两侧就是地三怪冲和乌龟冲。

红3团顶住了10几架飞机、几十门大炮掩护的优势敌军轮番攻击。随后,红3团又被林总调到小山村夏壁田阻击敌军掩护主力渡江。湘江10天10夜,红3团近3000余人仅剩下杨永松等880人。

最后发现他文笔好,口才好,慢慢地就让他当上了部队的文书。

杨永松不光笔杆子好使,在部队里还很能吃苦。过沼泽的时候,杨所在的部队三分之一的战士都牺牲了,他和战友一边掩埋遗体,一边拖着浮肿的双腿,凭着一口气硬是咬牙挺了过来。

年少的杨永松凭借着坚持与勇敢,一次次打败了死神,也战胜了自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杨永松在红军的队伍里学会了坚强,也懂得了革命的重要意义。一路上历经艰险与坎坷的红军们就像一只只火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熊熊燃烧,汇聚成一炬永不熄灭的火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为了保卫祖国,同仇敌忾,展开第二次合作,枪口一致对外。

杨永松被任命为685团政训处书记,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在平型关战役当中,685团负责阻击日寇的先头部队,为了不让日寇从自己的阵地上过去,685团在弹尽粮绝之后,全体上刺刀,与日寇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

最终685团以牺牲半个团的代价,出色地完成了既定任务,为之后的大捷奠定了基础。

杨永松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出现在了忻口、晋西、山东、鲁南等地的战场上,也在烽火的硝烟中不断成长。

1942年10月,时任教导二旅五团政治主任的杨永松被派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后来又在绥德抗大党校总校部担任秘书科科长。

1943年,经115师领导和山东分局同意,杨永松奔赴延安学习。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杨永松进一步确定了共产主义的先进性,并认定了一个真理:中国的革命道路必须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945年4月23日,抗战胜利前夕,杨永松以候补代表身份参加了中共“七大”。当时,参加七大的人并不多,候补代表的人更少,只有36人。

解放战争时期,杨永松奔赴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秘书长一职。在此期间,杨永松用平生所学,为中国人民军队的机械化和正规化进程作出杰出贡献。

1949年10月1日,杨永松带领战车师参加开国大典,当坦克部队整整齐齐、浩浩荡荡地开过天安门广场时,他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建国后,杨永松先后担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为我军机械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在中南海的授衔仪式上,一共有一千多名将军被授予军衔,杨永松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开国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看着胸前沉甸甸的勋章,杨永松的双眼逐渐模糊了。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而是继续在部队中默默奉献。由于工作认真,能力出众,杨永松在北京军区中担任工程兵政委一职。

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仍然担任我军工程部队的顾问,继续发光发热。

杨永松一家人,为了革命家破人亡,与兄嫂失散之后,他坚定信念,选择跟随红军,选择把红军当成自己唯一的家。

1981年,杨永松正式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趁着自己的身体还算硬朗,杨永松亲手撰写了《硝烟往事》,记录了自己这些年里的经历,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杨永松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逐渐成长为了我军的一代名将,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在1988年,被国家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8年5月,十五万字的回忆录——《硝烟往事》正式出版,在这本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鞠躬尽瘁的革命战士。

同时,我们更能看到,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烈士!让我们向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与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勇士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2019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了7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邀请出席嘉宾的时候,组织是邀请了杨老将军的,但是由于那个时候他的年事已高,出行什么的都不太方便,所以他未能到达现场,只能够在家通过电视屏幕来观看阅兵的盛况。

虽说未能到达现场,但是能够看到祖国蓬勃的发展,能看到这兵强马壮的盛世景象,杨永松本人还是非常开心的。

2022年9月1日,杨永松将军逝世,享年103岁。这意味着1955年首批授衔的开国少将全部离世,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人彻底告别了。

杨永松将军一生的信念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一生的信念,而他的兄弟和战友们也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一生心血为党付出。

珍惜亲情爱情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