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闭朋友圈的后续

 秦声何来 2023-11-08 发布于重庆


但想看秦老师、安老师等的朋友圈时,需要操作好几下,一条一条点,也有点费劲。

后来受一篇关于极简的文章启发,我换了一种方式。

我可以选择在发现页保留朋友圈入口,但在具体的人后面选择不看他的朋友圈。记得要关闭发现页的朋友圈,再重开,这个人发的内容就不会再出现。

每个人真正关心的人其实很少,能给予自己正能量的人也不会很多,通讯录里的许多人都是各种原因加上的,某些人是不值得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所以,当选择“看他朋友圈”的人比以前减少了96%的时候,即便偶尔手不自觉,刷了一下朋友圈,也不会花在上面多少时间。

更何况,关闭朋友圈两个多月下来,我已经极少有下意识刷朋友圈的习惯了。

经过这样精简后的朋友圈,主动选择去看时,比单个找人去看要方便快捷。

在这个改进的过程中,我差点又犯了要一口气吃出个胖子的老错误,因为一个一个人去点不看他的朋友圈也需要花时间啊。想要一次头完成也是不现实的,除非通讯录里的好友数量跟我爸一样,不超过20个人。

后来我就在偶尔看朋友圈时,看到有人发内容了,这人属于非保留的,就点一下头像,点一下朋友权限“不看他”,就可以了,毕竟不发朋友圈的也大有人在。

分几次点,每次点个三五分钟,朋友圈慢慢就变得简单了。

回头看这个过程,发现每一步都是当时需要的。

第一步,直接关闭,强迫自己改变了下意识刷朋友圈的习惯。

第二步,精简入圈人。这样在主动看朋友圈时,比单个点人进去看,这之前还要先想想我打算看谁的朋友圈,再一条条点方便省时。

如果这顺序颠倒过来,先做第二步,并不能改变自己下意识看朋友圈的习惯。而且说不定在精简时会纠结,这人留还是不留?

安老师跟我说过几次,没有哪一步是白走的,哪怕是犯过的错,掉过的坑,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对待这错和坑。

而我先关闭朋友圈,近些天又有时重开朋友圈这事,也验证了先做,再总结,再改进的成长方法是可行的。

这是一篇学员投稿:

这位学员是一位8岁女孩的宝妈,她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下面这篇也是她写的:

我关闭了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