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台山笔记:国清寺晨昏

 df7086 2023-11-09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国清寺大致上也与其他寺庙有一样的建筑格式,山门之内是一进一进的院落,院落互连互通,主殿上的供奉和两翼以及后院僧人的生活起居格局并无过人之处,一定要说有什么特点那就是随着天台山山路的地势逐渐升高,建筑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的过道也比较狭窄,是为山地建筑的一个特征。而黄色的围墙之内就已经有山地上蔓延过来的诸多原始森林,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倾斜的日光照射到缠绕着老藤的古树之上,也照耀在密集的灌木和野草野花之间,层层的蛛网在某一个角度上的时候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身在庙宇之中就已经有了自古而然的大自然中的诸多妙趣。

实际上,国清寺里的植物因为被佛法、准确地说是被相信佛法的僧人和善念者护佑,很多都已经安全地生长了成百上千年。唐樟、隋梅都在游客止步的高处,大殿院子里的两棵树干粗大的大樟树和两棵树干同样粗大的大柏树,则是每天庙宇开放时间之内人人可见的岁月明证。

回想北方的那些庙宇,其可信的历史往往只需要一棵老树就已经被五体投地地信服,在稀少的自然环境里,那样一棵树,就是时间的化石,是信仰的证书。据说国清寺远在七十年代初年就被意外地恢复了原来批倒砸烂的一切,重新有了僧人,还从北京调来了库存的文物。为的是几年之后外宾的来访。

即便不说历史上的渊源,只说国清寺眼前与自然融合的庙宇结构也是很容易让哪怕没有什么佛教知识的参观者产生信任的重要原因。寺前的砂石路面不用水泥硬化、铺平,保持山地原始地貌的粗粝感。与一般的寺庙不同,国清寺“修旧如旧”地始终保持着与原始山林一致的古朴建筑风格,任凭时间的斑驳痕迹留在其道路、桥梁与墙壁之间,不搞现代建材的高大上的拓宽和美化,墙壁着色这样的事情都坚持使用传统的过期陈茶为主要材料地皴染方法,不仅环保无污染而且自带斑驳的历史感,时间越久越是坚固。

而寺庙有属于自己的田产,除了蔬菜之外,每年都大面积地种植油菜和稻子,油菜籽榨油自用,稻子碾米以后让寺庙里始终能储备能用两三年的粮食。遇到疫情封控那样的事情,就能救急。这是实用主义的考量,在此之上更有关于其教义传播中务实的身体力行意味。教观双美、解行并进,达成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途径,既是对经文的学习、诵念,更是这样骈手砥足的切实体验。

在实实在在的农事劳动中,在为了三餐而做的俯仰天地的活计里,念的经才能深入人心。这也与儒家所提倡的耕读生活是不谋而合的,国人接受起来完全没有障碍。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日复一日的实践之中并且一直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华寿师傅讲了一件很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年秋天也是这样的稻子收获的季节,稻子收回来以后每天早晨阳光出来就铺到院子里晾晒,下午四点左右阳光被山脊挡住之前就要收回去。有一天,刚刚在阳光下铺好稻谷,突然天上下起雨来。大殿上的木鱼在舒缓地敲击节奏中突然就来了个休止符,主持下令停止念经,马上去收稻谷。大家急忙跑到院子里,一看所有的游客都已经参与到了从雨水下往回抢稻谷的战斗之中。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将全部稻谷都收回了竹皮编的大筐里抬到屋檐之下,倒到了偏殿里的佛像脚下。

华寿师傅在显然是多次讲过这件事之后再给我们讲的,激动之情依旧溢于言表。这位脸上常常带笑的、很有罗汉相的师傅,负责庙里的接待事务,尽职尽责地解答有关庙宇里的一切历史和现实中的大大小小之事。他认为那一天的那件大家自发地参与的抢收稻谷的事情,就是本寺佛法真谛的一个最好示例。

保持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格式与农业社会的自然环境,是国清寺与现在国内诸多寺庙的重要不同。它在相当程度上为我们保留了一处自给自足、天人合一的宗教场所的理想标本。这一点在夜幕降临之后的庙宇环境也就是山林环境中有让人非常惊艳的表现:月亮从树梢之间明亮地升起,其耀眼程度让人要戴上墨镜才好应对。几个人都感慨:这是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亮的月亮。

月亮亮也就罢了,月亮旁边的星星也一样亮,并非像以前人们说的那样,月亮高挂星光就被遮蔽了。在这样无污染的环境里显得异常纯正的月光照耀下,山林中的安静笼罩着整个寺庙,无声之中似乎有声,无声的喧闹要经过好久,让一直以来都已经习惯了各种噪音的耳朵适应下来才会进入真正的安静的状态。晚上六七点钟就已经睡意深深,自然而然地为明天早晨四点开始的早课做了身体的准备。

能有在国清寺这样的地方一夜睡眠,是人的福分。可以体会原始的夜予人的是什么样的感受,可以在无干扰的好环境里、负氧离子密集的空气中度过一个与整个宇宙为人类提供的最好的晨昏暮晓。

国清寺的黎明是从黑暗中开始的,凌晨三点半以后就已经有僧人连续起床,洗漱之后稳步至于大殿之前,经过院子里四棵参天的古树,他们穿着袈裟显得一笼统的身影,在蜡烛光和地灯的小角度小范围光线映照下的幢幢夜色里,无声地移动。双手合十,抚摸香炉,绕着大殿前的最后一阶平台行走固定的圈数,然后才会经过穿着黄色袈裟的值守僧跟前,进入大殿。

钟鼓声木鱼声相继响起,集体吟唱之中的空中旋律在寂静的山林环境里传之遥远,像是大自然的一种声响,与早起的鸟儿的啁啾和门口两条溪水汇合的哗哗流淌之声混合之后,形成与对面山坡上高高耸立的隋塔的静态景象相互呼应的音画场景。

在这样的时刻,我更喜欢在大殿之外的地方做默默的体验性静观,我愿意在这分明可以脱离开尘世的疏离之中,获得哪怕暂时忘记了一向匆匆忙忙的时间之流的好感觉。尽管值日僧不允许不进去而站在大殿门口,但选择另一个院落静静地矗立还是不被干涉的。

天光从山脊后面渐趋确,山脊上树梢的层次之状已经被清晰地刻画了出来,第一缕阳光照到了大殿前的古树的树梢上、照耀到了大殿顶端的起脊的黄色筒瓦上,国清寺明媚而纯正的一天由此再次拉开序幕。它即如你此时此刻的想象一样无始无终,也让人愿意不弃不离地在这样的氛围里永远融化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