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湘润《禄命法·千年沿革史》之七

 断尾巴狗 2023-11-09 发布于浙江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万育吾评审命书迷思

尽管以上种种“主客”的困扰,万育吾却有散存在各地,民间士绅私人家藏大约有二—五十种抄本。明代,万育吾时期——萧吉《五行大义》原文流失在日本。

廖中——《五行精纪》原文散失在朝鲜(韩国)。

对平常人看来很麻烦之事,以万氏司道大员之尊,但以禄命法而言,对彼等而言,只是很小的范围,只要调派一二位师爷,知周一下厂卫,不需一二年就可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

吾人相信摆在万育吾面前的资料,案首劳形,种类虽多,却难辨真伪,审定虚实,其中最为令人感到困扰者,莫过于——

李虚中命书  一称  鬼谷子遗文书 (托名伪造),几乎有着五种以上不同的版本。

珞琭子      与(四库本有不同之处),北宋以后历代增删,掺杂民间大量“杂录”。

九大归类  

一、寿夭

二、日时统计

三、四时五行

四、十神为依

五、五行、纳音

六、神煞,支藏天干

《三命通会》全书的结构,是属于杂录形态。若以万育吾个人的观点思维,是可以归类为:

一、五行、纳音。五行依《纬书》,纳音依《太玄数》。纳音论命依宋代文抄(《五行要论》《宰公要诀》)等。

一、四时喜忌,依十干对月令。分为四个转型期,依据本法,支藏天干,合并入 日主,格局 双轨喜忌,中和思维成立。

二、神煞,依南宋遗留,以择日家,只是沿用。

三、十神,六亲,格局。十二生旺库,即是真正的子平法。

四、寿夭,小儿。是子平法最弱的一环。

五、统计,当以六十日时,为主流(日时为主)。

六、陪衬——消息赋。

阅读《三命通会》,则是以登录的文献为主。

考证《三命通会》,则另有不同的层次,即是《三命通会》中

一、漏列了些什么,不是出于臆测,而是在《三命通会》原文中,细检访查。漏列——《子平总论》、《用神经》。

二、考证有四种立场,甲:母法考证。乙:根源考证。丙:书生业余考证。丁:专业文化考证。

甲:母法考证,譬如《三命通会》论羊刃,《三车一揽》曰:羊言刚,刃有伤——但坊间并无此书。

乙:根源考证,譬如《三命通会》论 夭寿。

《三命通会》李虚中,命带长生者 多有寿。

今日坊间仍可见得到《李虚中》命书,等。

丙:书生业余考证—例:《五行精纪》一共列有五十本文抄。

丁:专业文化考证——《珞琭子》作者是谁?

本文专以专业文化考证为主。

本文之考证,是以实务为首,不先从五行、纬书,着手,却以实务论命最为棘手。

也就是禄命法最原始论命,只是以人的寿命长短为第一优先。

尽人皆知,能洋洋洒洒,大谈喜忌、用神者,比比皆是。

若只问此命——死于何时,这就是有些棘手了。

君意如何?其次是子息。这两项俱皆是 书生业余论命者,最为难于着手之处。

却又是实务论命,最为普及型的一种。

譬如,来宾不一定会问什么时候发财,成功,有官可做,却一定会问到,寿元多少?有没有小孩?

职是之故,寿夭  为考证第一单元。

寿夭——《三命通会》考证

提要:禄命法所有有关寿命,夭折之推论法。

俱皆是承继南宋以前的规则,明清两代对寿夭层次之推理。实在并没有具体之立论。

试问:用神,喜忌,对能活几岁,几时死,有无答案,便知空谈无益。

《三命通会》寿夭之资料,是分作三个单元(纳音、杂录、胎元)。俱皆是转节录于南宋,原有之寿夭论。

只不过内容完全相同之文词,《三命通会》之惯例,是不提供原作者之姓氏,令后世读者误以为:

一、寿夭之论法,是万育吾氏个人之心得。

二、这些寿夭资料,即是万历年间,禄命文化之当时最盛行的那一种规格,是一种民间传闻,而不是某一本书所专有。今分列叙述于下:

一:夫修短之数,大抵生旺则寿长,死绝则夭折。譬如:根深者蒂固,源清者流长。凡命月上逢生旺,时上虽有死气不妨。如月上死绝,日时上虽生旺,气不甚雄。盖生承死绝,时上生旺,死在三十岁前。更有凶煞五行凌犯——必殤子。

常以月管一到三十岁,日管三十一至四十五岁,时管四十五到一百岁。或生旺或死绝,逐限详之。

人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若气遇二运太

《三命通会》原文

出《烛神经》  脱漏——有变之灾

考证源注(南宋版)

三:《三命通会》另有著名引用者,有《三命铃》,《玉门关集》、《玉箫宝鉴》(三八九页)

二:《三命通会》是连接下文

岁会集在死绝衰之乡,更太岁刑冲与灾限相应者定死,各发在身气。

日月时上,凡命中有生旺多,又不犯煞,应是少疾病善终,死于一念之间。

若死绝多带刑冲,重主憔悴,苦楚之灾,或久淹岁月,难愈之疾。

凡旺运中死,或禄上死,主称意中卒。

老人行年生旺,死于苦楚。盖生旺则旺赢淹久。少者则死于善疾。

命中是亡神大耗重叠,恐须破尸。

《三命通会》原文


但在《玉箫宝鉴后增列不是原文,是以子平,以印绶重逢者,八字停匀者寿,六格犯憎者不寿,余验人,信然。

考证——此段并不是《烛神经》节录于《广论》

出《烛神经》

考证源注(南宋版)

寿夭纳音考证   皆指纳音法,子平法无效

六:人命归前次一支,子牛须与丑为期

三逢必定遭凶死

两见须忧血渍衣

命后一辰不宜见

二重见者涉疑猜

三重死外中年夭

五百年前祸必来

五:若只见两重,流年大运遇一重……(下缺脱原文)

四:颜回夭折,只因四大空亡。

甲子甲午旬命无水,甲寅甲申旬命无金。

未明言,何为金水。

《三命通会》原文三九零页


六:此乃“沈芝”所言。但缺了一句,逢命须知寿延长,是指以上“截命”“推命”但又建禄,即可无忧。

五:亦出《壶中水》,上文下脱之字为:

甲子甲午寻之人——命中有三水夭

甲申甲寅旬之人——命中有三金夭

若见生有二字,流年大运更遇一重圆之水,亦夭(皆指纳音)

四:此说出于《壶中水》,不是干支五行,而是缺纳音五行。(不适用子平法)

考证源注(南宋版)

寿夭杂录考证    子平法有效

四:

猪鼠无良犬战牛

鸡声催促夜行彪

龙羊蛇虎不相人

巳午无人到白头

三:

生日对年须可叹

生时对日亦堪伤

那堪生处时同岁

二八风流寿不长

二:

生日对时人促寿

时日相冲寿不长

四大空亡难保守

空知恶知路头亡

或交冲而不破

一:

生日对时人短命

生年对月亦复是

此乃人间短命法

人生值此少年亡

《三命通会》原文 三九一页


四:出于《三命铃》,但其中“夜行彪”应为“虎”。

三:此出于《鬼谷要诀》原文,“二八”不是指十六岁,是指十六个月。

二:此出《神白经》,但有二项须更正。

A、原文不是四大空亡,是指天罡空亡。

B、冲而不破,只是指辰戌冲。

一:此出于《神白经》,但上文未注四正、四旺、对冲不会夭亡,即“子年,午月,卯日,酉时”等

考证源注(南宋版)

六:

金人沐浴火木胎

土死水墓四季盛

命有限逢为再犯

阎王急脚送书来

《三命通会》缺了一节 子平法无效,是指流年

五:

甲乙申酉见阎王

丙丁亥子切须防

庚辛巳午如风烛

戊寅己卯亦重伤

壬癸辰戌加丑未

未别浮生入鬼乡

《三命通会》原文 三九一页


六:此节,出于《金书命诀》,共有二节,是指“命宫”。

宝瓶在亥丑居寅

人马来蛇蜗奔辰

夫称卯宫双女牛

狮子寻牛蟹宝瓶

假令:子上安命,亥上起一岁……

五:此节,《三命篡局》,《广信集》,《玉照经》都有论及。但《广信集》是指:时支,假日申时。

《三命篡》指:大运,甲不入申运。

《玉照经》指:疾病,甲入申肝病。

考证源注(南宋版)

十:

五行满数歌 误以为皆作“夭损”。

五行生处定阴阳,日月平分二位当。

六日初生名甲乙,丙丁依次火为强。

壬癸水流相注定,从此生死不乖张。

阴阳二极君知否,男女皆从本命数。

男逢九位女三双,位位相逢兼顺去。

大小两运气全无,到此须知身死处。

二运有气则无妨,合致一年灾运苦。

九:

阴阳二极,子平法并不适用。

阴阳二极君知否,男女皆从本命数

男逢九位女三双,位位相逢兼顺去

大小二运气金无,到此须知身死处

两运有气则无妨,合致一年灾运苦

八:寿处伤残,必逢三合

七:若身旺鬼绝,虽破命而长年。

身衰鬼旺逢建命而夭寿,就中——

裸形夹煞,魄散丰都

所犯有伤,魂归仙府

《三命通会》原文 三九一页


十:此节出于《金书命诀》,三命通会漏列——值之有克,刑损夭,即是指,即是是值于上节文职阴阳不遇刑冲,不作夭论。

以上二式皆合适于子平法。

附:天元变化书——论夭寿。

可通行于子平法。

寅午戌连亥  亥卯未同申

申子辰见巳  巳酉丑从寅

光景自遮巡

九:此出于《金书命诀》,完全不能适用于子平法。因子平不用“小运、限”

八:此出于《壶中水》。

王氏注:若得三合全,寿短,不带墓者,中寿。

七:此出于《珞琭子》,但《三命通会》漏列了黄延光注语。

王氏曰:裸形夹煞——五行败气,长生前一辰裸形,称沐浴,败之依据。

夹杀——是指甲子见戊午,冲刑。

考证源注(南宋版)

寿夭  胎元考证

以上三种论寿夭,在《三命通会》中,只是节文。

二:时为未生,胎为寿尽。

一:凡人胎数长,寿必长,胎数短,寿必短。常以受胎隔零数为寿限。遇破零数增。遇杀零数减。

《三命通会》原文 八八页



二:此节出于《广信集》

一:此节出于《金书要诀》

考证源注(南宋版)

《三命通会》成书于明·万历,公元一六零零年以前。

但有关寿夭行文,完全是节录于四百年前(公元一二零零年),南宋时代之文献。

《三命通会》此书,在清代以来,是十分受重视之名典。不过,此书之重点,则是在“四时五行”“十神格局”喜忌取用为主。

按:禄命法——妻财子禄寿,子平对寿、子两项,几乎毫无自己之立论,只是杂录一些纳音时代的旧闻,摆个样式,聊备一格。

职是之故,《三命通会》论寿夭,是取纳音时代的论式。

须知,纳音时代论寿夭,与纳音论寿夭,二者是不同。

一、纳音时代论寿夭,包括唐代以前的论命方式。即是前列之杂录,与胎元。

二、纳音论寿夭,只是以纳音五行,年、月胎、生克等。二者再加上明清两代禄命法,但以夭寿与子息而言,仍完全停留在唐代以前,两晋,南北朝时代之水准。

由于唐代开科取士,禄命法已由但论寿命、爵位为主的时代,转移为个人可以中举平步青云,平民一步登天的机运,笼罩了整个禄命法。尤以子平法,只以“用神得地”“财官双美”配合伦理生态。导致对寿夭、子女,完全没有专题的研究。故此,即是《三命通会》列为名著,亦不例外。然而,即是三种寿夭考注,只是列备了一格,但也是可以看得出一些,与寿夭真正关键之征兆,这以上三种记载之中,除了只是聊备一格凑凑章节以外,在其中仍然是对今人有实务上之启发。

除了纳音式的寿夭,与今日完全无关外,其他杂录之胎元,是属于两晋文化,却实是有原始寿夭推论来之本来面目。

一、杂录寿夭,是出于四柱刑冲。

二、胎元寿夭,是出于“林开”,五命论式,年月日时胎。

分述于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