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事|歙县有个桂林,桂林有座屯之谷

 新用户2420aRkV 2023-11-09 发布于安徽
Image

文字 / 王艳

图片 / 伍天  王艳

屯之谷的故事

“屯之谷”景区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尤其是景区内的的朱元璋故事陈列馆,那一件件征集来的展品,讲述了朱元璋当年在此屯兵备战的传奇故事——

Image
观景亭

在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出生贫穷,而又当过和尚的朱元璋,云游四方,抓住乱世出英雄的时机,在25岁那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举起反元大旗,一路征战,从普通小兵成为独霸一方的将军。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重兵包围徽州府城歙县,一时间乌云压城,大家惶惶不安。紧要关头,才从池州学正官位上辞别、正在歙县石门深山讲学的朱升挺身而出,为免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冒死到府城墙下,分析局面、苦心劝导,终于说服守城元军将领福童开城投降。

朱元璋占领歙县后,马上开始练兵修整,征兵征粮。他带着手下亲信四处查看,发现府城东边有一块盆地,山环水绕,能守宜攻,既适合作行军打仗的行营,也能做发展壮大的后方根据地,于是在此筑城圈地,引水成河,屯兵操练。时间久了,这儿就有了“屯之谷”的外号。

至正十八年(1358)十一月,朱元璋从屯之谷出兵,进攻婺源。这一仗打得很困难,围城强攻一直都久攻不下。朱元璋焦头烂额之际,手下大将邓愈禀报,说前一次攻下徽州府城,是因为隐士朱升冒死劝降。这朱升人称枫林先生,是休宁回溪台子上村人,眼下正在歙县的高山村落石门隐居,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朱元璋听闻大喜,赶紧赶到石门,亲自拜访朱升。

这一年朱升年近六旬,而朱元璋正是“三十而立”的强壮之年。见朱元璋一片诚心,朱升打开话匣子,纵论天下局势,分析朱元璋面对的元军实力,以及在周围占据了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割据势力,建议仿效和巩固“屯之谷”练兵征粮的做法,巩固后方根据地,保证部队粮草供应,不要过早地出头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并总结献策九字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而在战略上提出开邦定国的长远策略。

Image

空中索桥|图片选自网络

朱元璋闻言大喜,立即着手实施。一方面秘密扩张实力,抢占盛产稻米的太平、芜湖两地,仿效“屯之谷”囤地养兵,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这样迅速地壮大起来。另一方面,在随后和陈友谅、张士诚多次的交战中,朱元璋审时度势,采用朱升的谋略建议,克饶州,下处州,捣江州,屡屡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例。南征北战,务实求稳,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终成大业,定都于南京,建立大明王朝。而此时,谋臣朱升急流勇退,回到了乡下林泉之间,山水唱和,畅想“春深雨足长青草,数亩山田自可耕”的自然生活。

新的王朝建立,朱升却要辞官而去,朱元璋为他特别颁发《免朝谒手诏》,回顾“首陈三策,朕实嘉行”,感叹一路出谋划策,为国家社稷立下功劳,贡献堪比“太公韬畧兴周室,方叔功名照汗青”! 但是朱升去意已决,朱元璋于是好言安抚,放他回归。朱升一辈子治学非常务实,“平日事师交友,读书听语,下至里巷山野樵渔妇女,一言一事,于人有补者,莫不谨服而博取之”。这种不耻“闻于贱者”的态度,使他经世致用,无论经济、地理、天文、历法,样样于事有据,施展有度,对朱元璋的建国伟业起到很大作用,故而受到朱元璋的敬重。

Image
户外训练攀援墙

朱升饱读诗书,对农事作物也深有研究。在石门隐居时,曾作《茗理》诗,序中有言:“茗之带草气者,茗之气质之性也。茗之带花香者,茗之天理之性也。抑之则实,实则热,热则柔,柔则草气渐除。然恐花香因而太泄也,于是复扬之。迭抑迭扬,草气消融,花香氤氲,茗之气质变化,天理浑然之时也。”其诗阐述:“一抑重教又一扬,能从草质发花香。神奇共诧天工妙,易简无令物性伤。”这抑扬变化是世间常理。朱升世居徽州,以茶道悟事道。他作《送分宪张公序》,对奉命巡按徽州的张公进言:“民生休戚在长吏,长吏之贤在通其民情”,希望张公体恤民情,秉公执法,不负民意。

对朱元璋在“屯之谷”的养精蓄锐时期,朱升一是对屯兵征粮表示赞许,二是对经济商贸,尤其茶叶生产,提出茶农赋税和工艺革新,从稳定的大局关乎地方治理,为朱元璋建国大业奠定求真务实的行为准则。想当年在徽州城下,感受屯之谷的兴旺气息,朱升写下《丁酉赴召时作》,感叹“西风笳鼓东南来,国本应须老手栽。净洗甲兵过练水,早承冠冕上云台。”这山间的练兵场地,居然会有这样生动的气象,让到过今日的景区游玩的人,登上城楼,走进朱元璋陈列馆,在感受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平添很多生动有趣的话题。

Image

景区内的土菜馆

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发现藏在歙县桂林镇连川村里的“屯之谷”景区俨然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点。许多朋友晒图片,将景区里的亲子游戏、丛林探险、水边烧烤等等活动一一展示,配上那里自然的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纯绿色的餐饮民宿,令人向往不已。

题图为参观屯之谷景区。下图为套环游乐场。

Image
网络视频|到歙县看古徽州
Image

Image

Image

歙县的宗族、经济与民俗
王振忠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新安故郡,古歙新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自明代以来,歙县商人就是徽商中的劲旅,他们无业不居,无货不鬻。旅外徽商将所获利润源源不断地汇回到徽州本土,促进了黄山白岳之间村落的发育和民间文化的繁荣。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老房子被推倒,村落文书大量流失,而伴随着这些变化,曾经的乡村记忆亦随之湮灭。也正因为如此,书中收录的数篇文章虽长短不一,但却提供了村落历史记忆的珍贵记录。

歙县始置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属鄣郡。因县西有歙浦,故以为名。歙县汉属丹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遣贺齐取皖南黟、歙之地,析置新都郡,歙县属之。晋太康元年(280年),新都郡改为新安郡,歙县属之。隋开皇十一年(561年)置歙州,为州治所在。大业三年(607年),一度改歙州为新安郡。义宁年间(617-618年),汪华迁郡治于歙县乌聊山,筑郡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此后迄至清末,歙县始终为皖南的政治中心。不过,晚清时期,随着茶业的兴盛,屯溪逐渐成为皖南的经济重镇,相形之下,歙县的地位有所下降。辛亥革命以后,废府留县,歙县或直属于安徽省,或隶属于芜湖道、皖南行署等。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沦陷区域内迁的难民源源不绝,屯溪愈益繁盛,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小上海”,而歙县则更形寥落。1949年以后,徽州人民行政公署、徽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徽州专署)先后成立,治所皆在歙县。不久迁往屯溪,歙县从此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

明清时期,歙县为府、县同城,治所在今徽城镇。府城滥觞于唐代汪华所筑的子城,位于今徽城镇的西部。以斗山、长青山为界,东部则为歙县县城所在。晚清婺源“末代秀才”詹鸣铎先后七次前往徽州府的首县--歙县参加府试,他写道:“徽郡风俗,凡考客入城,人家子女,都寄居亲戚,其房屋则租与考客暂居,街上多摆摊生意,各种投机事业,纷至沓来。”可见,每届府试,城里人都会将房间腾出,供考生暂住,各色人等也鳞集麇至,做起考生的生意。显然,因系府、县同城,故而如今的徽城镇,与徽州府辖下的六县有着频繁的交流。

徽城镇之西临河,新安江上游的扬之水、布射水、富资水、丰乐河在此汇合而为练江,向东流去。新安江在歙县境内的沿江,有不少重要的水运码头,如渔梁、航埠头、朱家村、薛坑口、深渡、正口、小川、街口等处。其中,渔梁是与徽城关系最为密切的码头,在近代以来的文献中,徽城与渔梁通常被合称为“城梁”。

渔梁是新安江上游-练江的交通枢纽。所谓渔梁,原作鱼梁,得名于一种与鱼筒配合使用的捕鱼方法。在新安江流域,渔梁之所以相当有名,是因为这里建有新安江上最大的石质滚水坝。渔梁坝坝长一百余米,南接龙井山,北依渔梁街。此坝横断练江,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汇于练江,至此陡泻而下,无所停蓄。坝梁始垒于唐代,后代屡次重修。渔梁坝北有一条渔梁街,路面铺砌鹅卵石,极似鱼鳞,故别称为鱼鳞街。整个渔梁村状似鱼形,渔梁街仿佛是鱼的脊椎骨,而垂直延伸的巷子则如肋骨,一道道通向江岸,一级级石阶直达水边码头。

渔梁在明代以来的商编路程书中,通常被称为“梁下”,历来为水路交通的总枢纽。根据现代的调查,练江,自朱家村至渔梁下,可通四五十担的小篷船。渔梁以上,沿西河(丰乐水)至岩寺二十里,沿北河(即富资水)至富堨二十里,沿东河(即扬之水)至绩溪县临溪镇四十里,均可通行三十担左右的篷船。徽杭公路未建之前,输出土特产品,输入工业产品,皆在此处集结。码头上开设有各类的店铺,颇为热闹繁华。

渔梁号称“徽商之源”,许多徽州人就从这里出发,沿着新安江东下杭州,前往长江三角洲务工经商。因此,渔梁被视作与徽州府城关系极为密切的地点,不仅是商业上的关系,而且还是重要的水口之所在。……

徽州村落的兴衰递嬗,与旅外徽商之盛衰密切相关。根据明清方志的记载,明代以及清初歙县村落的总数不超过300个,直到乾隆时代,见诸记载的全县村落总数才猛增至627个,及至道光时代,更高达1407个,民国以后则稍有下降。如今,这一千多个村落,随着当代社会的变迁,许多老房子被推倒,村落文书大量流失。而伴随着这些变化,很多乡间的记忆亦随即湮灭。也正因为如此,上述长短不一的几篇文章,提供了村落历史记忆的珍贵记录。

虽然,在一些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学者看来,其中的表述未必准确、规范,甚至还有不少错讹,但这些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描述,有时却在不经意间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一些缺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提供上述诸文的作者,有的已经过世,这些文字也就成了相关村落的最后记忆,因而弥足珍贵。

——节选自王振忠教授代序《历史学导言》。



Image

黟县古村|资料图片


Image

文字|王艳 王振忠
图片|伍天 王艳
编辑|信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

点「」和「分享」,让我感受你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