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作为功能序列,在MR扫描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常见部位如腹部、盆腔、头颅以及乳腺等作为常规扫描序列,DWI主要反应组织间水分子的弥散情况。 弥散是一种物理现象,指水分子杂乱无章的运动,简单的理解为一种组织或者病变有没有水分子的弥散受限可以通过DWI去检测出来,具体表现为DWI高信号而ADC上为低信号,即为弥散受限。DWI如何成像:常规DWI主要通过EPI序列进行成像,采集速度非常快,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序列比如SE类序列或者GRE序列等,因此决定了扫描出来的图像具有T2权重,而DWI成像是在该序列的基础上加了扩散敏感梯度,因此DWI图像既包含T2弛豫信息,又包含了组织的水分子弥散(DWI)信息。 经过b0和b1000两种图像计算后,即可得到ADC或者eADC图像:DWI既包含T2弛豫信息又包含水分子弥散信息,因此DWI图像对比受两种因素的影响,即b值和T2驰豫;那么什么是b值:前面提到了DWI是在常规序列的基础上加了运动敏感梯度,b值就代表运动敏感梯度的程度大小,b值越大其运动敏感梯度强度越大,最后对水分子弥散是否受限在图像上信息更真实,当然b值越大图像信噪比越低,因此在实际扫描中根据不同部位,其b值大小也不一样,头颅一般1000,腹部一般800左右,前列腺一般1500以上等等。 如何判断弥散是否受限:不论T2高信号还是低信号,只要高b值图像DWI高信号结合ADC低信号或者eADC高信号,就可以判断为弥散受限。某些组织或者病变由于T2值明显增高,在T2上表现为高信号,DWI 也表现为高信号,此时如果ADC也是高信号,说明DWI不受限,是由于T2穿透效应所致,如下图以胆囊为例: 上图是胆囊组织,正常情况胆囊内为胆汁,跟水具有相似的信号如眼球以及脑脊液,其信号特点高b值低信号,而ADC高信号,为弥散不受限:胆囊内当b值800时为高信号,并不是弥散受限,而是由于胆汁T2值增高导致的T2穿透效应,当我们通过增加b值去增加运动敏感梯度强度,如b值从800增加到1000和1500时,其T2穿透效应逐渐在下降,胆囊高b值信号逐渐在降低,如下图:使用重T2WI扫描后,肠道含水信号明显高于胆囊信号,可以看出胆囊由于胆汁的浓缩,导致T2值的下降,因此该患者DWI常规b值800,并没有将胆囊信号弥散掉,所以为高信号;因此在实际扫描中,比如上腹部的MR扫描,当高度怀疑胆道系统的占位性病变时,DWI的扫描一定要注意高b值信号是否被弥散掉,必要时可增加b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