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发布!全球近1500项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分布,涉及人体8大系统

 博雅干细胞库 2023-11-09 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 中山大学 浅蓝

本文审核专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教授

引言

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由于具有免疫调节、再生特性、多谱系分化、旁分泌信号传导等特性,并且可以从各种组织中分离出来,间充质干细胞成为多系统疾病临床治疗的候选者。根据最新2023年发布的文献,目前间充质干细胞有近1500项临床试验登记注册,其中16.53%针对肌肉骨骼疾病,15.78%针对心血管疾病,12.36%针对神经系统疾病,12.50%针对呼吸道疾病,11.41%针对免疫系统疾病,9.63%针对病胃肠道疾病,6.35%针对糖尿病,6.08%针对皮肤疾病,3.76%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剩下的5.6%针对其他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关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临床疾病的研究报告越来越多。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组特殊的细胞,具有在体内转化为特定类型细胞的非凡潜能。它们被用来再生体内因疾病而受损或被破坏的组织和细胞,且很大程度上减少免疫排斥反应,MSCs的分泌因子被认为可以介导血管生成、有丝分裂、抗纤维化、抗凋亡、抗瘢痕和神经生成功能[1]

图片来自文献1

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上的一篇名为“Clinical utility of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therapy “的新综述重点阐述了MSC在肌肉骨骼、神经、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等等各方面的研究。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根据这篇文献统计,截至到2023年3月,已有超过1476项关于MSCs的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网站上列出。其中16.53%针对肌肉骨骼疾病,15.78%针对心血管疾病,12.36%针对神经系统疾病,12.50%针对呼吸道疾病,11.41%针对免疫系统疾病,9.63%针对病胃肠道疾病,6.35%针对糖尿病,6.08%针对皮肤疾病,3.76%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剩下的5.6%针对其他疾病。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案例1: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MSCs已证实在修复和再生骨骼、肌腱、关节和骨骼肌方面的有效性。以骨坏死为例,骨坏死,又称无菌性坏死、缺血性坏死或缺血性骨坏死,是最常见的骨骼退行性疾病之一,在骨坏死中,流向骨骼的血液不足会导致该部位的细胞死亡,产生剧烈疼痛。

Joon等人将100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果提示经由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之后的患者无论是髋关节存活率还是股骨头存活率都比对照组高[2]这表明MSCs可以用于预防骨坏死。

(随时间增长的髋关节存活率,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随时间增长的股骨头存活率,图片来自参考文献2)

案例2: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MSCs由于其具有在体外被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而被科研人员用作再生疗法的候选细胞。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阿尔茨海默病可导致痴呆症,其特征是患者的语言、记忆、认知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这种疾病是由大脑特定部位的神经细胞受损或破坏引起的。

Jing等人发现通过立体定向注射将 MSC 注射到患者的海马体和楔前叶对于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是可行的、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的[3]MSCs阻止了β-淀粉样肽(Aβ)斑块的沉积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此外, MSCs还可以通过诱导内源性神经发生保护或恢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案例3: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MSC在体外和体内应用于高血压、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和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改善的结果,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以高血压为例,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不仅可以使右室收缩压恢复到基线水平,还可以在低氧伴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逆转右室肥厚和外周肺动脉肌化的情况[4]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4)

案例4: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可以影响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可以影响机体的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及数量。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狼疮类型。它会导致器官广泛炎症和组织损伤,会影响肺、血管、关节、大脑、肾脏和皮肤等等。


有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疗法可以有效控制SLE的病情。研究人员[5]发现SLE患者在1周内两次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1、3、6、9和12个月的随访中,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血清学检查(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显著改善,蛋白尿显著减少。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5)

小结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极大地增强了人体固有的愈合能力。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背后的理念是使身体能够充分恢复,从而长期减轻症状。在许多情况下,这足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健康。

与其他干细胞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着独特的优势,包括可以很容易地从许多类型的组织中分离出来,并且由于其免疫调节、迁移到损伤部位,耐受免疫反应等特性而被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

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仍然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克服目前存在的挑战。未来,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相信间充质干细胞会给更多的疾病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 Maldonado, V.V., Patel, N.H., Smith, E.E. et al. Clinical utility of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therapy. J Biol Eng 17, 44 (2023). https:///10.1186/s13036-023-00361-9

链接:https://link./article/10.1186/s13036-023-00361-9#citeas

[2] Kang JS, Suh YJ, Moon KH, Park JS, Roh TH, Park MH, Ryu DJ. Clinical efficiency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implantation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 matched pair control study with simple core decompression. Stem Cell Res Ther. 2018 Oct 25;9(1):274. doi: 10.1186/s13287-018-1030-y. PMID: 30359323; PMCID: PMC6202854.

链接: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6202854/

[3] Kim HJ, Seo SW, Chang JW, Lee JI, Kim CH, Chin J, Choi SJ, Kwon H, Yun HJ, Lee JM, Kim ST, Choe YS, Lee KH, Na DL. Stereotactic brain inje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A phase 1 clinical trial. Alzheimers Dement (N Y). 2015 Jul 26;1(2):95-102. doi: 10.1016/j.trci.2015.06.007. PMID: 29854930; PMCID: PMC5975048.

链接: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5975048/

[4] Klinger JR, Pereira M, Del Tatto M, Brodsky AS, Wu KQ, Dooner MS, Borgovan T, Wen S, Goldberg LR, Aliotta JM, Ventetuolo CE, Quesenberry PJ, Liang OD. Mesenchym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verse Sugen/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Rats.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20 May;62(5):577-587. doi: 10.1165/rcmb.2019-0154OC. PMID: 31721618; PMCID: PMC7193796.

链接: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7193796/

[5] Wang D, Li J, Zhang Y, Zhang M, Chen J, Li X, Hu X, Jiang S, Shi S, Sun L.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tive and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Arthritis Res Ther. 2014 Mar 25;16(2):R79. doi: 10.1186/ar4520. PMID: 24661633; PMCID: PMC4060570.

链接: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4060570/

声明

1.本文系原创,可留言申请授权,任何形式未经授权的转载,本主体保留投诉及追责权利。

2.本文旨在分享科普知识,进行学术交流,或传递行业前沿进展,不作为官方立场,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无任何广告目的,非进行产品贩卖,仅供读者参考。

3.本账号原创文章可能包含购买的版权图片,转载请谨慎。

4.本账号转载的图文视频等内容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