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点墨花:艺谭札记(选5)

 开心明智 2023-11-09 发布于湖南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艺谭札记(选5)
情点墨花

五一

齐白石宗《三公山碑》。

艺术家有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如果不能找到这个艺术风格,很难成就。《三公山碑》即在齐白石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齐白石的绘画和篆刻很早就从《三公山碑》汲取营养,但正式书写《三公山碑》字体,并以此形成风格,年代较晚。

《三公山碑》让齐白石重新找回自信,时间大约在1928年前后。河北元氏县的《三公山碑》、《风龙山颂》、《白石神君碑》都是求雨石刻,后两种碑刻都是援引《三公山碑》的成例,为白石山的山神求法食。《三公山碑》的字体在篆隶之间,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说:“字势长短不一,错落古劲,是兼篆之古隶也。”又作《三公山碑歌》有句云:“杂隶与篆均八体,繁省增减从所宜。前有程邈后次仲,周篆秦篆趋坦夷。五凤之石定陶鼎,西京笔法尚可窥。曾见虑俿建初尺,书言府弩铭争奇。此碑字势正相亚,短长直取天机随。”翁方纲所谓“短长直取天机随”,可称的论。《三公山碑》的篆字随形就势,无视小篆的结体和笔法,长短伸缩自如,是汉篆中的自由体。

齐白石以艺术家的眼光摄取《三公山碑》字体中的美学元素,深得个中三昧。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于《三公山碑》都有所取法,或是嫌笔法变化不多、字形结构简单,浅尝辄止。但如西彦所说,一人之美食是另一人之毒药,俟齐白石“由秦权得纵横平直自然之理”,再以此笔法写此碑,竟然就圆通无挂碍了。书画家中唯齐白石宗《三公山碑》卓然自成一家。

五二

 古琴声。

曾国藩有一句话:“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我认为最难做到的就是既往不恋,因为人有感情。有感情不能自已,就成歌、成画、成一把琴。听林友仁先生(刘少椿先生的弟子)的古琴,生活都变成了音乐,琴声里都是了解。

曹雪芹说写《红楼梦》是“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忠。”艺术在我看来就是“试遣愚忠”。阿炳的《二泉映月》就是“试遣愚忠”!那些金色大厅里摇头摆尾的表演,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歌与舞本应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暮三月的“浴于沂,凤乎舞雩,咏而归”,是汉乐府里的“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没有情感的音乐是音响,不是音乐。音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通,是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兴致和情致。艺术这个东西不是事业,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向外的显现。

林友仁老先生弹的古琴,古琴千百年了,这声音颤颤嘣嘣丝丝缕缕没有灭绝,是我们的根。这声音来自远古,来自静穆,来是准确,一种含而不露的情感,似淡而无味,却令人神往······

五三

如何评价他人。

想做到平和客观地评价他人,必须在自我修为和素质上下功夫。

要提高识见。以评价书法作品为例,则存在玄妙幽隐和不确定性,看似易赏,实则难评。如欲在赏评上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理,有赖于研习书法经典,在头脑中储存标准和

范式,并阅读古代书法理论和儒释道在内的文史哲方面的经典篇章和著作,提高认知水平和审美眼光。因为,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的指纹,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血脉和基因。每个人的历练、学养、审美和性格都不同,针对他人的评点自然有自己的特点和指向性。

要扩大胸怀。做任何事,都须有大格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站在高处、阔处、好处,积极地对待社会、看待他人。人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芥子可以纳须弥。人的心灯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光明,一灯能灭千年暗。品评书法也需要有广阔澄澈的胸怀。如此,才能无偏无私地给予正确的评价。小气量、小境界的人,时时处处狭隘地看世界,往往是以蠡测海,难量海之浩瀚;管中窥豹,难见豹之全身,容易作出偏颇的结论。

要彰显良知。我们每个人本身具有德性、仁性、天性,一旦得以彰显,是为生命的绽放,也就是良知呈现之时。20世纪初叶,一日,熊十力与冯友兰谈话,说“良知即呈现”,令一旁的牟宗三“耳目一新”“大为震动”,并花30年时间加以深思参悟,才证得这一命题。如何彰显自性?有赖于我们勇猛精进地去主宰自己的心灵,积极进取,决不懈怠,剔除贪、嗔、痴、慢、疑五毒的搅扰和污染,放下各种执念。每个人都要切实地转化自己的气质,把自己拙劣的、低级的气质转化掉。从而显露本我,将自己与生俱来的良知呈现出来,犹如莲花一样,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若能达此境,即能自然地静观世界,不带任何功利化的目的审视书家、品评书法。

彰显良知、扩大胸怀与提高识见,是三而一之事,也是一而三之事。如能彰显良知,就能胸怀广阔、识见高远;如能胸怀广阔、识见高远,就能彰显良知。在此基础上,若再具备书法品评所应有的综合知识和审美素养,即能正确、客观、公正地鉴赏书法作者及其书法作品。

这体现着一个人的学识和人品。

五四

 傅山的叛逆。

晚明书家傅山的《训子帖》很有名。我在几年前曾抄过多遍。“贫道二十几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山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他说赵孟頫“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让子孙勿学这一路字。“宁拙毋巧,宁丑毋美,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是他的书学理念。傅山对赵孟頫那么大的意见,只因赵在元时做了降臣,故“因人废字”。相反,每展读鲁公帖,“即不敢倾侧睥睥者,臣子之良心也”。傅山对颜真卿字的迷恋至老不衰。在他晚年的小行书中尤以颜体书风居多。傅山“ 宁拙毋巧,宁丑毋美,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书学观点对后世影响甚大,也使“丑书”终于可以大行其道。傅山喜欢把字夸张变形,拆开重组。至于挪动字的偏旁部首,也是他常干的。在研究者看来,,傅山是最有叛逆精神的书法家。他在绘画里也不循规蹈矩。他和毕加索是同类,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中。

在傅山之后还有一个人,也是非常叛逆的,那就是清四僧之一的石涛。石涛曾在一件梅花册页中题诗:“古画如见古遗民,谁遣花枝照古人?阅历六朝惟隐逸,支离残腊倍精神。”在另外一件山水册页中,石涛还题过这样的句子:“丑墨丑山挥丑树。”一连三个“丑”,他和傅山在亡国之痛面前有着共同的感受。叛逆、率性、夸张、变形,这样的元素都潜伏在他们的身上,也使得他们的艺术原创力要远高于常人。

五五

书法见心明性。

中国书法是见心明性的艺术,书风的形成与个人的心性修养、学书经历、思想情怀相适应;而书法创作观念的形成,其中既有创作动机、创作心态、人生经历、艺术思想、创作手法等直接原因,也有社会艺术思潮、文化环境等间接原因,因此也就造就了丰富的流派和多样的风格。所以张怀瓘曾有“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听便”之说。成功的艺术品不仅反映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也必然反映民族的和所处社会的时代精神。中国艺术强调的“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书以立意”“乐以象德”,表现中国美学思想的特征,同时也强调时代美学风范。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有才能的、敏感的当代书法艺术家,在时代美学风范面前自然也不会无所作为,他会积极的把自己融入进去,以巨大的热情和富有智慧的想法,努力创造出更加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希望以其特有艺术风格的作品被社会所承认和评判。我们真诚期待着理解、善意、包容、关怀、多元、客观、公正、严肃而具有学术姿态的书法批评以引导书法潮流,繁荣书法创作。


【作者简介】情点墨花,一名法雨苍生,号长塘居士、居敬堂人,别号白云堂主人、弘艺斋主人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湖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