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火焰山”:烧了129年,每年损失20亿,扑灭后惊艳世人!

 黄山五星 2023-11-09 发布于江苏

前言

新疆,一座燃烧129年的火焰山,在中国西北的新疆,矗立着一座神奇的火山——它已经燃烧了129年!这座被称为“火焰山”的火山,见证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奇妙结合。

多年来,火焰山持续喷发,蕴藏的煤炭资源化为燃料,燃烧出绚丽的火焰,白天,这里烟雾缭绕,夜晚更是火光冲天,站在火焰山前,你仿佛置身地狱火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如今,火焰山已成为新疆著名的地标景观,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一睹这座世界独一无二的“活火山”的风采,让我们走进火焰山,亲身感受大自然孕育的鬼斧神工吧!

持续129年的新疆大火

1874年,一场大火在新疆硫磺沟煤田蔓延开来,没人想到这场大火会持续燃烧长达129年之久。

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的硫磺沟地区,这里地质运动频繁,长期的构造运动使煤层裸露在地表,加之新疆气候干燥,阳光强烈,这些裸露的煤层非常容易发生自燃现象,1874年的那场大火,很可能就是起源于煤层的自燃。

那个年代,新疆人烟稀少,大火刚开始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有位新疆村民路过火场,亲眼见识了滔天大火,才告知附近村落的村民,但起初火场离村子较远,村民们觉得与自己无关,且无力灭火,只能任其燃烧。

随着时间推移,大火范围不断扩大,灾情日益严重,这时,这场灾难已经严重威胁到周边村落的安全,村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纷纷请求地方政府出手救火,但此时的清朝正处内忧外患之中,对新疆一隅的火灾没有过多关注,任由其发展。

清朝覆灭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战火纷飞,新疆大火与内战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才着手扑灭这场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煤层大火。

这场大火给新疆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我们必须汲取教训,提高防火警惕,避免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

长达1个世纪的燃烧,改变了硫磺沟的地貌环境,原本绿草如茵,现在荒无人烟,满目疮痍,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巨大的经济损失令人痛心。

时长129年的新疆大火被扑灭

新疆硫磺沟煤田地下自燃起火,燃烧面积迅速蔓延,起初仅局限于硫磺沟一带,后逐渐危及到附近村庄,但随着时间推移,火势越来越大,烟尘滚滚,严重污染空气,周边村庄居民纷纷搬迁,这里逐渐成为一片死寂。

129年间,煤炭在地底持续燃烧,火势从未停歇,每年约有180万吨煤被大火烧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999年,国家终于正视起这个难题,启动新疆硫磺沟煤田火区灭火工程,展开与大火的“拉锯战”。

灭火工程艰巨复杂,该地区共有18个着火点,地形崎岖,火势蔓延面积达数平方公里,为指导灭火工作,专家们深入研究煤的低温氧化理论,明确了煤层的自燃机理,他们提出的煤作为反应物和催化剂的“双重作用”理论。

解释了煤在常温下也能发生氧化反应的原因,为找出科学有效的灭火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过反复实验和总结,灭火小组确定了包括平整地表、钻孔注水降温、注入泥浆隔绝氧气、覆盖黄土等措施组成的系统灭火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硫磺沟火灾,1999年,专项立项开展灭火工程,灭火人员针对不同火点,制定了平整地形、钻孔降温、注入防火物质等技术方案。

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国家调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支援,组建了包括地质、矿山、水文、化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团队,详细调研了解火情,反复论证科学的灭火方案,不仅攻坚煤层火源,还要处理地表积水、尾矿山体塌陷等问题。

灭火工作于1999年启动,前前后后持续4年之久,灭火队伍里不乏年轻力壮的战士,但更多的是资深专家,他们克服高原反应、酷暑严寒,日夜监测火点动态,为确保效果,每完成一个火点的封堵处理,还要坚持观测1年时间,丝毫不敢大意。

推土机铺平了崎岖的地表,使灭火设备能够进入作业,接着对火区进行大量注水冷却,再注入泥浆将地下煤层与空气隔离,切断燃烧的氧源,覆盖厚实的黄土也有助于控制煤层温度。

数百个着火点被队伍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参与行动的消防人员来自新疆各地,形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以人海战术展开攻坚,他们 在硫磺沟山脚来回奔波,完成一项又一项灭火任务。

整场灭火行动耗时4年之久,总投入近亿元资金,在小心谨慎的监测下,在长达4年的灭火实践中,专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国产灭火技术,他们提出煤自燃的科学原理,建立热平衡方程计算合理的覆盖厚度,为后续煤田灭火工作奠定了基础。

灭火任务艰巨,先后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消防队伍奋战4年,终于在2003年将最后一个火点扑灭,129年“生生不息”的大火终于烟消云散,这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

不仅结束了新疆百年火灾,也使我国在处理此类煤田火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煤田火灾治理能力达到新的高度,我们付出汗水与心血,终于守护了美丽的家园。

新疆硫磺沟煤田自燃起火至熄灭,整整128年时间,这场灾难对当地环境、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也推动我国在煤田灭火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

这场持续了128年的大火,可以说是中国煤田火灾史上最长的一次灾难性事件,起火点多达18处,涉及面积约50平方公里,烟尘弥漫数百里。

硫磺沟大火的扑灭,标志着我国在煤田灭火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我们汲取这场灾难的惨痛教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任何自然灾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硫磺沟:从荒芜到生机,从绝境到重生

硫磺沟曾因煤层自燃燃烧了长达129年之久,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一片死寂变成整个地区满目疮痍,遍地烂土,然而,在大火被扑灭后,凤凰涅槃,硫磺沟从绝境中重生,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恢复硫磺沟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他们请来专家学者制定灭火计划,对火灾烧毁的山区进行地形改造和土壤治理,改善地下水环境,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输送肥沃的黑土,栽种耐旱树木,还引入了抗酸碱的菌种,帮助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换。

在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下,硫磺沟的山体上慢慢流转出生机,灰白变为五彩斑斓的色彩从山坡上蔓延开来,翠绿的小树取代烈火后的焦土,成片向日葵点缀山间,野花开遍野外,生命在这片曾经的焦土上扎根,让人目不暇接。

火灾过后,硫磺沟山体留下了独特的地貌,崎岖的火山岩层与红色硫磺交织,构成了罕见的地质奇观,政府决定将其开发成地质公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景区内,政府兴建了木质栈道,搭建了观景平台,游客可以沿木栈道穿行,登上观景台远眺山川纵横,硫磺沟的绝美风光360度尽收眼底,种满本地野花的休息区供游人歇息,木质的解说牌向人们介绍这里的地质历史。

如今,硫磺沟已成为著名的地质公园,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游客不仅可以一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可以在木栈道上漫步,感受大山的壮阔与生机。

硫磺沟,从绝境到重生,从死寂到生机,它向人们展示了生命顽强的力量,面对艰难,我们仍要保有希望,因为春天终会来临,硫磺沟的蜕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也是人类 文明的缩影。

结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硫磺沟的火灾既是一场浩劫,也孕育了美丽,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学会了与自然合谋?还是只是自欺欺人,重蹈覆辙?

山火难免,但人心可改,我们还能持续多久,才不至埋下隐患?能否在开发中回馈大自然,而不只是肆意掠夺?历史的轮回在继续,结局难料,我们仍在原地等待黎明的曙光,还是继续前行,开创新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