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16背后的奥秘:“能量机动理论”,以及长期主义观念

 没有烦恼的人 2023-11-0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很久没有在车轮号上发表原创文章了。这是我目前唯一一个能留言的号,从现在起我准备以这个号为基础,做一个长期建设。之前我的许多公号每当做到4万以上粉丝就会因各种原因被X,总的来说还是因为我太年轻了,具体原因您肯定懂的。

这次又重新在车轮号上发原创文章,我会发表一些跟时政关系不大,涉及军事、历史、人文,侧重理性思考的文章,也包含我的一些兴趣爱好,比如足球等。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篇幅都会比较长,程度也会比较深,希望大家喜欢这系列文章。如有批评建议,可以留言让我知道。

今天发的是一篇旧文。这篇文章原先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今年5月21日针对乌克兰即将获得F-16战斗机所写的,主要是介绍了对F-16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博伊德上校和其“能量机动理论”,第二部分是今年6月8日写的“能量机动理论”的后续,主要是讲述博伊德的理论让我产生了另外的深度思考。今天把这两部分合并整理为一篇文章,让阅读体验更完整。下面我们就开始。

- 上篇 -

美军F16战机的空战能力,当然是很强的。F16的设计受到一个人的深刻影响,这个人叫博伊德。博伊德是个天才飞行员,当他还在飞战斗机的时候,他在他所驻扎的机场是个传奇。他曾经多次跟人打赌,一起飞上天,然后他必能在60秒内把别人打下来。结果这个纪录真的被他一直保持到退出一线飞行,从来没人能攻破他的不败金身。
图片

在他出神入化的技巧的深处,是他自创的所谓“能量机动理论”,这套理论其实是一种思维哲学。这套哲学也曾深刻改变我的价值观,是我价值观构建的5个底层逻辑之一。

所谓“能量机动理论”,就是时刻考虑飞机的高度和速度,也就是动能和势能。在战斗机格斗中,再复杂的战术动作,也不过就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博伊德在空战中,不会做特别猛的动作,用太多动能换取一点儿势能,他认为那样很浪费总能量。相对应的,他也不会用很多势能去换取一点儿动能。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我们都知道战斗机发射导弹或炮弹是向前发射。如果你从尾部咬住对方的战斗机,你就可以发射导弹或炮弹将对方击落。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还没有来得及咬住对方,只是差一点点,你是否会大力拉杆,将机头对准敌机?博伊德认为,如果拉杆太猛,就会让飞机在空中做出过于猛烈的机动,虽然机头勉强对准敌机了,但在大拐弯中你的速度也损耗了许多--开车做过急转弯的人都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博伊德不会这么做,他会保持自己的飞机的能量,始终保持相对优势的速度和高度。只要保持了相对优势的速度和高度,这次咬不住还有下次咬住的机会。但如果一位飞行员忽视了保持速度和高度,那么他只要转上几圈,速度和高度就都没有了,到最后还是会被博伊德咬住。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用来说明能量机动理论。按能量机动理论设计的F16,比起上一代美军主力战斗机F4,有着更小的转弯半径,同时并不损失太多能量。大家都能看出来,这两架飞机只要再飞上一会儿,现在位于上方的F16就会咬住位于下方的那架F4,F4一点活命机会也没有。
图片

为什么说能量机动理论是一套哲学呢?因为它很有启发性,能涵盖很广阔的范围。想象两个拳手,一个拳手脑子里想的是找到对方的破绽然后一记直拳KO,为此,他自己可能露出更多破绽。另一个拳手耐心防御,等待对手体力不支,露出破绽。谁赢的机会更大?孙子兵法也说,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找获胜的机会。
图片

在博伊德的影响下,在他身边形成了所谓“战斗机黑手党”的小团体。博伊德本人有机械方面的学位,他除了能开飞机,也能对设计提出意见。在他不懈的努力下,F16被设计成一架非常轻巧的飞机。在别国空军设计飞机时强调飞行高度或者最大速度或者极致轻量化等单一性能的时候,F16追求的是却是最少的能量损失:设计师希望F16无论在转弯还是筋斗的时候,它在动能势能相互转换的时候,能量损失要最小。这样,驾驶F16的飞行员,只要明白博伊德的“能量机动理论”,就一定能在空战中占据上风,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

我们通俗一点看F16和其他战斗机之间的缠斗会发现是这样的:两个飞行员不断翻滚缠斗,一架越飞越慢、越飞越低,而F16能够在同等条件下保持较高的速度和高度,最终牢牢掌握一击必杀的选择权。你想一下,制造一架战斗机几千万美元,培养一个飞行员几百万美元,还要花费5年时间。然而若你驾驶的只要不是F16,就必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F16的声誉是建立在这样一套严密的哲学之上,它从理论上就是不可能被击败的,美国的军事实力恐怖如斯。

时代在进步,如今的空战已远不是F16诞生之初的模样,那时F16是一架为缠斗而生的战斗机,现在的空战主要是依靠空空导弹了。所以今天美军普遍装备的F35战斗机绰号“肥电”,机动性能大幅落后于F16,但F35装备的空空导弹,无论性能、射程还是稳定性,依然占据很大的优势,这足以让缠斗能力已被削减的F16后续型号和原本就不太擅长格斗的F35们继续牢牢掌握空优。虽然博伊德虽逝,能量机动理论也不再是新型战斗机设计的圭臬,但美国代有才人出,不断涌现天才的飞行员和设计师,继续让美国空军笑傲江湖,美国的人才优势同样恐怖如斯。

很多军盲博主总说西点军校学习孙子兵法,好像西方人不如“古老东方智慧”似的,其实西方人有自己关于战争的实践和理念,未必就比东方军事思想差。人家能够博览众长,可我们的土生军盲博主却总是看不起全世界军事力量第一的国家,这样的思路将来要吃亏的,而且是吃大亏。弱小不是失败的原因,傲慢才是。

- 下篇 -

之前,在介绍F16战斗机时,讲述过深刻影响F16设计的“战斗机黑手党”团体。“战斗机黑手党”的核心成员是飞机员兼工程师博伊德。此人早年在美国空军服役,是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后官至上校退役。

当时我说过,博伊德的“能量机动理论”是我的五个底层逻辑之一,此后有好几位读者询问我,其他四个底层逻辑是什么?我开始想要在文章中较为具体地与大家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能量机动理论”是我的底层逻辑之一?因为他第一次让我明白了博弈过程中的“转换”这个概念。由此触类旁通,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们首先重复一下“能量机动理论”:所谓“能量机动理论”,就是时刻考虑飞机的高度和速度,也就是动能和势能。博伊德认为,在战斗机格斗中,再复杂的战术动作,也不过就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博伊德在空战中,不会做特别猛的动作,他不会允许用许多动能换取一点儿势能,他认为那样很浪费能量。相对应的,他也不会用很多势能去换取一点儿动能。

因此,博伊德在空战中,他非常节制地使用势能和动能。他不是猛拉机头,消耗飞行速度勉强咬住对手的尾巴,而是耐心地和敌机周旋,同时保持自己的高度和速度。由于他始终能节制地利用动能和势能,所以他总能保持更高的速度和高度,而敌机往往迫于压力,或者没有远见,鲁莽地损失掉更多的高度和速度,最后,博伊德的速度和高度远远大于对手,对手既不能摆脱,也无法逃避,肯定会被博伊德的飞机咬住或者击落。果然,博伊德用这一套战法,总是能够在60秒内把别人打下来,他保持这个纪录无人能够打破,直到他从一线退役为止。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启发是很大的。“能量机动理论”实际就是研究在空战过程中,如何更科学有效地进行“能量”或“资源”的转换。这条理论放到其它博弈过程中,同样有效。

首先他让我明白,博弈是一个长期过程,切不可为追求一时的短暂的目标,而丢失太多可用的“能量”。比如,俄乌战争刚开始时,许多军盲博主和俄罗斯孝子贤孙极为兴奋,狂呼乱喊“1小时22分钟拿下基辅”、“一天之内击溃乌克兰空军和海军”、“3天打穿乌克兰”。确实,俄军第一天就搞“阅兵式”进攻,并且分兵多路,“十路突进”,俄军还向乌克兰大城市发射了一百多枚巡航导弹。我们从直播中看到基辅上空俄军导弹飞来飞去,一副末日场景。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泽连斯基逃跑了没有?乌军指挥中枢瘫痪没有?乌军野战部队是否已被围歼或主动放下武器?全世界各国是否已经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吞并?并没有。

那么在这里,简中军盲博主和俄罗斯孝子贤孙们高兴得就太早了。他们过于兴奋,以至于用幻想替代了现实。他们被表象冲昏了头脑,以为乌克兰像阿富汗那样不堪一击。他们在去年2月底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在舆论场中获得的声浪,实际并不是基于俄军真实战绩,而只是基于俄军表现出来的“造势”。而他们喧嚣的声音,由于缺乏实际战绩的支撑,所以只能是昙花一现。

不用说,大家都明白了,这并不符合“能量机动理论”。这帮笨蛋在狂热中,过于迅速地透支了自己的信用。许多网友给这些“砖家”搞了所谓的“合订本”,里面每一条预测,都是这些家伙振振有词地讲出来的,最后,又狠狠打自己的脸。待硝烟散去,人们发现泽连斯基没跑、乌军没乱、俄军攻不动、俄罗斯战略企图破产的时候,那些声浪越大的军盲博主,声誉就越是不堪,那些说话最狠的法西斯教授,就越没人相信。

如果套用“能量机动理论”的话,我们发现,孝子贤孙们的喧嚣,就像是新手开飞机,为了将机头对准敌机尾部而损失了自身太多的能量一样。而如果他们本来不这么莽撞的话,招架的时间无疑是可以再拖上一段的。

因为接触“能量机动理论”,我从此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我会耐心地分析,事物的表象是怎样的,而实质又是怎样的。我们不能被花里胡哨的表象所欺骗,而应看到更加实质性的东西。我们不能被表象牵着鼻子走,着急忙慌乱了节奏,而是应该坚持按照我们既定的最节约能量的方式进行连绵不断的操作。

乌克兰军队就是“能量机动理论”的高手。不管俄罗斯军队分成几路来,声势有多么吓人,扎卢日尼和西尔斯基没有被吓倒。基辅上空飞来飞去的导弹看着吓人,但是到底击中乌军高价值目标没有?有的话,采取补救措施,没有的话,只能证明俄军情报太差,或者导弹准头不行,那么就不足为虑。开战第三天,基辅西北面出现了60公里长的“钢铁洪流”,但俄军的行军队列为啥拖这么长?是真的部队太多,还是缺少油料,抑或进军路线被掐断了?这几种可能性导致的最终结果那可完全不同。
图片

扎卢日尼没有因为这列车队竟然有60公里长而被吓坏,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么多部队,需要大量补给!所以他放弃了相当广阔的地区,放他们进来,唯独扼守住当地唯一一条高速公路。原因就在于,俄军装备的卡车不多,通过其他路面条件没那么好的道路,俄军没办法运送足够三个集团军使用的补给。所以,俄军人数越多、坦克越多,就越会因为补给送不上来而失去战斗力。果然,到了3月份,这路俄军就争先恐后往白俄罗斯方向溃逃,甚至不惜在捷捷列夫河上表演裸体自由泳锦标赛。相比之下,扎卢日尼就是那个稳扎稳打,善于利用自己手头全部能量和资源的高手,而俄军的表现就完全是个菜鸟。

长期主义者的思想,也让我在针对俄乌战争的写作中游刃有余。我从不造谣乌军获得什么大捷,也从不担心俄军会获得最终的胜利。我相信符合道义的乌克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顺利,也不会消耗过多资源。因为他们有道义作为后盾,许多资源,源源不断向乌克兰汇集,包括各国的军事援助、人道主义援助或者是关税减免甚至是政府预算。而俄军因为逆道义而行,不管干什么都会非常吃力,付出巨大的代价却收获寥寥。果然,俄罗斯开战至今被击毁1800辆坦克,得到的外界支援却相当少,仅有几百架伊朗自杀无人机而已。俄罗斯失去了欧洲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能源市场,只能选择低价卖油,又拿了印度大把的卢布花不出去。可以说,乌克兰只要用一担粮食就能养活100个人,俄罗斯却要用100担粮食养活一个人,这场仗打下去,乌克兰是必胜的,俄罗斯是必输的。军盲博主、法西斯教授和俄罗斯孝子贤孙们无论说什么,也改变不了俄罗斯最终失败的结果。所以我从不急躁,每天一篇战况文章,写到俄军失败为止,看谁笑到最后。

所以我是这样理解“善有善报”的问题。很多人一生行善,他最后没有获得什么看得见的回报。难道这就是善没有善报吗?并不是。善行是最节约能量的做法,最聚集能量的做法。而坑蒙拐骗、谎话连篇、拆东补西则强烈地透支着人生。因此行善者,日子虽然平平淡淡,但也可以理解为波澜不惊。善良的人不会突遭厄运,而当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帮助,这就是善有善报。

因为明白了这个缘故,我不但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更是热衷于做一个善良的人。

回到国际关系上来。国家也有善与非善之分。选择非善的国家,纵然一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时间长了总会栽跟头的。俄罗斯2008年对格鲁吉亚用兵,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看似占了便宜,实际上已经在如此剧烈的动作中,过度损耗了自身的信誉能量。他们的这种能量转换,看似赚了一点领土,赚了一点面子,其实失去的东西更多。这种转换是亏本的,是划不来的,是不可持续的。

果然,当他们2022年又“十路突进”乌克兰时,全世界都醒悟了。全世界都明白了,俄罗斯不可能因为获得乌东就善罢甘休。甚至把整个乌克兰都给俄罗斯,也未必能满足他。从格鲁吉亚到克里米亚,从克里米亚到乌克兰,俄罗斯三次剧烈机动,虽然短期内获得了胜利,安抚了国内矛盾,但长期来看,亏了个底儿掉。这使得他们在2022年一下子失去了全世界道义力量的支持。

反观乌克兰,因为克里米亚的失去和乌东的战乱,过去的9年来一直承受着战争的压力。他们虽处逆境,但顽强不屈。乌克兰人利用每年仅3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 想方设法建设和强大自身国防力量。他们借助北约提供的教官轮训军官和士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术素养。他们提高了战士的薪资待遇,从而能够吸引最优秀的军官和士兵留在军队。他们搞轮训,把老百姓一批一批征召到军队,参加短期训练,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军入伍,其他大部分人都回到民间参与经济建设,待有战事时,就有了后备力量。乌克兰人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搞华而不实的举动。相反,他们节约使用自己的力量,优化利用自身的资源,最终在军费开支只有俄罗斯的十分之一的情况下,锤炼出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部队。这非常符合“能量机动理论”。由于乌克兰人的克制,由于他们的长期主义,使得去年2月份俄军“泰山压顶”时,乌军没有溃散,乌军高层依然牢牢地掌握着部队,由此彻底改变了初期的战场态势。

乌克兰为何能以弱敌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以热爱和平之心抗击胡作非为的俄罗斯。所以乌克兰获得了几十个国家的支持,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于是在战场上逐步占据主动。这不就是善有善报吗?这不就是积累善的能量,而最终善的能量又转化成了无穷的战斗力吗?

相反,不懂得“能量机动理论”的俄军总是昏招迭出。眼下,他们又炸了卡霍夫卡大坝(原文写成于2023年6月初)。看似是让乌军反攻失去了通路,且狠狠恶心了乌克兰人一把。但从长期来看,乌军的反攻必然还是会成功的,而勤劳勇敢的乌克兰人也一定能治疗自己国土的创伤。所以俄军这么干,除了让全世界讨厌他们,让乌克兰老百姓更加仇恨俄罗斯,从而让战败后的俄罗斯处境更加困难外,我实在看不出他们还能收获什么好处。他们这么胡作非为,纯属作死。今后,恶报还会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俄罗斯人的头上。

写作多年,我慢慢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人都想探究世界运转的终极规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窥破其中的奥秘。正如骑自行车只能到市中心,到不了月球一样,人认识世界,也需要借助思想工具。如果一个人想不明白某些道理,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思考,那不是因为智商不够,而是因为还缺乏某种思想工具。

幸运的是,遵循理性和探寻真理的这条道路虽然不容易且十分漫长,但我们有许多同行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今后,我会向大家多介绍一些思想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也会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就让我们共勉吧!希望我们都能逐步修炼为一个长期主义者,一个耳聪目明,内心智慧,秉持善良,不忘初心,不逾矩却又从心所欲的人。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