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碣石古十景之四:水岩春晓“水岩春晓”,是对碣石山麓宝峰台一带美景

 燕山茶社 2023-11-09 发布于河北
碣石古十景之四:水岩春晓

“水岩春晓”,是对碣石山麓宝峰台一带美景的雅称。宝峰台,也被称为“宝峰山”,位于昌黎县城以北偏西4.3公里处。这座台上建有一座寺庙,名为“水岩寺”,因为坐落在宝峰台上,也被称为“宝峰寺”。其北面依靠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东面有一座海拔241米的山峰,挺拔峭秀,怪岩耸立,酷似香炉,被称为“香山”;西面连接着通往仙台顶西部峭壁的坡岭,坡岭的顶部山势如冠,被称为“纱帽山”。宝峰台与香山之间流淌着源自仙台顶东部绝壁高处的龙潭洞的溪流,这里可谓是山环水抱,景色幽雅、清秀。

水岩寺依水傍岩而建,故而得名。寺中的断碑残碣曾经有“唐贞观元年重修”的字样,这意味着它的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在寺院的殿前石栏中,有两根呈八角菱形的经幢,上面镌刻着唐开元灌顶国师不空奉诏译的内容。然而,到了明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骑兵攻入界岭口,包围了昌黎县城久攻未克,于是放火将水岩寺烧毁一空。到了明万历二年(1574年),一位名叫“真山”的“大比丘”四处募化,历经多年,终于将水岩寺重新建立起来。

自明朝万历年间重建以来,水岩寺又历经了多次修缮。民国时期的重修工程是由1928年夏从北京撤至昌黎、滦县一带的奉军总参议杨宇霆主持的。杨宇霆在仙台顶西部峭壁上题刻了“碣石”两个大字,同时在水岩寺东侧的深涧一方巨岩上题刻有“响水”两字。

新中国成立后,水岩寺被列为昌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55年进行了修缮。然而,1976年的大地震给水岩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地面建筑最终不得不拆除。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之初,水岩寺上移至千佛殿遗址一带复建。

水岩寺一带峰峦环绕,景色秀美,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桃杏如火,樱花似雪,梨枝银白,各种野花开得五彩缤纷,伴着淙淙泉水,游览古寺,畅话春意,历来为昌黎的游春胜地。古人曾有诗赞“水岩春晓”之景:“晓日瞳瞳雨乍晴,山光悦性鸟争鸣。春风吹放花千树,惹得游人尽出城。”如今,水岩寺已成为游客们春季出游的绝佳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