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脓耳、聤耳 病症详解与中药方集

 周原樵翁 2023-11-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聤耳,亦称脓耳,是指耳窍中流脓的病症。

《诸病源候论》:“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

《丹溪心法》:“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浓汁出,为之脓耳。”

聤耳

属急性者,多由外感风火湿热而成,亦有因污水灌耳及挖耳损伤等诱发

初起瘙痒,或有充塞压迫的感觉;

继而暴肿,疼痛剧烈,如锥刺,鸡啄,直到耳窍流脓,疼痛稍有减轻。

伴有怕冷,发热,纳呆,便秘,溲赤,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属慢性者,多由肝肾阴虚,虚火上亢,或患传染病后余毒未尽所致

初起耳内肿胀,疼痛,久之则溃脓稀薄,青白或黑臭,伴有低热,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等症状。

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久不收口,或愈后反复发作。

其治疗,

急性者治宜清肝化湿;

慢性者治宜补肾养阴。

图片

目录

一、小儿聤耳

二、聤耳,脓出不止

三、聤耳,经年不愈

四、胆气不舒,聤耳

五、肝经风热,聤耳

六、肾热,聤耳

七、气虚热壅,聤耳

八、风热上壅,聤耳

九、暑邪,聤耳

十、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十一、耳内肿痛,聤耳

十二、聤耳

图片

一、小儿聤耳

1.当归龙荟丸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功用:常服宣通血气,调顺阴阳。

主治:小儿肝胆风热,耳中鸣,出青脓,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黄。

组成:当归,龙胆草,柴胡各一两,青黛,胆星,大黄,芦荟各五钱,麝香五分,栀子,酒黄芩,酒黄连,黄柏各一两,木香二钱五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

图片

2.滋阴地黄丸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六。

主治:小儿肾阴不足,耳虚鸣,脓汁不干。

组成:熟地黄一两,白茯苓四钱,山茱萸五钱,甘菊四钱,牡丹皮四钱,何首乌(黑豆蒸三次),黄柏各四钱。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3.清肾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八。

主治:小儿肾火挟痰上炎,耳热出汁作痒。

组成:防风,天花粉,贝母,黄柏(盐水炒),白茯苓,玄参,白芷,蔓荆子,天麻,半夏(泡)各五分,生甘草二分半。

用法:上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图片

4.蔓荆子散

来源:《幼幼集成》卷四。

主治:小儿肾气上冲,灌为聤耳。

组成:蔓荆子,粉干葛,赤芍药,信前胡,桑白皮,淮木通,怀生地,杭麦冬,赤茯苓各一钱,绿升麻,小甘草各五分。

用法:加灯心十茎,水煎服。

图片

5.黄连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主治:小儿聤耳久不愈。

组成:黄连(去须),白蔹,赤石脂,龙骨,乌贼鱼骨各半两。

用法:上为散。以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湿即更易之。

图片

6.塞耳赤石脂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主治:小儿聤耳脓血。

组成:赤石脂,白矾(熬令汁枯),黄连(去须),乌贼鱼骨(去甲)各一分。(一方无赤石脂,有龙骨)。

用法:上为散。每取少许,绵裹,塞耳中。大人可用一钱匕。

图片

7.螵蛸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主治:小儿聤耳出脓。

组成:桑螵蛸(须桑上者,微炙,为末)。

用法:入麝香少许,同研。先用物拭净脓,然后掺药。

图片

8.矾香散

来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八。

主治:小儿聤耳内生疮,或有脓汁。

组成:白矾一两(烧灰),蛇床子一分(为末)。

用法:上药相和,入麝香末五分,同研细。每用一字,掺入病耳。

图片

9.桃红散

来源:方出《阎氏小儿方论》,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八。

别名:

红绵散(《是斋百一选方》卷十)、

红玉散(《田氏保婴集》)、

桃花散(《丹溪心法》卷四)、

红白散、通云散(《普济方》卷三六四)。

主治:小儿脓耳。

组成:白矾(火飞)一钱,麝香一字,坯子胭脂一钱。

用法:上为末。每用少许,先用绵裹杖子搌脓尽,掺之。

图片

10.干胭脂膏

来源:《婴童百问》卷四。

主治:小儿聤耳,常出脓水不止。

组成:干胭脂,白龙骨,白矾(煅),白石脂(研)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枣核大。以绵一丸,纳耳中,日三换之。

图片

二、聤耳,脓出不止

1.羊角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六。

主治:耳内脓汁不干。

组成:山羊角(烧存性,为末)。

用法:每吹二三分入内,一日二次。

图片

2.立效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七十八引《济生方》。

主治:聤耳、底耳,有脓不止。

组成:真陈橘皮(灯上烧黑,为末)一钱,麝香少许(别研)。

用法:上药和匀。每用少许,先用绵蘸耳内,脓净上药。

图片

3.磁石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主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

组成:磁石一分(烧令赤,醋淬七遍,研),龙骨一分,白矾灰一分。

用法:上为散,以生地黄汁和,捻如枣核大。绵裹一丸塞耳中,一日三次易之。

图片

4.聤耳出脓水散

来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引《集验良方》。

主治:聤耳脓水不断者。

组成:矾石,乌贼鱼骨,黄连,龙骨。

用法:上为末。以枣核许绵裹塞耳中,一日二次。

图片

5.白蔹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主治:聤耳,出脓血不止。

组成:白蔹,黄连(去须),龙骨,乌贼鱼骨,赤石脂各一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用一钱,绵裹塞耳中。

图片

6.蝎倍散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

主治:聤耳,脓出不止。

组成:五倍子一两(炒),全蝎三钱(烧存性),白矾(枯)一钱。

用法:上为末,入麝香少许。吹入耳中。

图片

三、聤耳,经年不愈

1.红花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主治:聤耳,累年脓水不绝,臭秽。

组成:红花一分,白矾一两(烧灰)。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纳耳中。

图片

2.黄连散

来源:《疡科选粹》。

主治:耳脓经年不愈。

组成:白矾七分五厘,黄连五分,冰片半分。

用法:上为末,绵裹纳耳中。

图片

3.白矾灰散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主治:聤耳出脓水,久不绝。

组成:白矾灰一分,白龙脑三分,乌贼鱼骨一分,蒲黄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以半钱,绵裹塞耳,日三易之。

图片

4.香矾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主治:久患聤耳,风毒冷疮,时发痒痛。

组成:白矾,胆矾,红花各一钱,麝香少许,蛇蜕一条(烧留性)。

用法:上为细末。

用药少许,先以新绵缠细筷头搌令脓干,然后用斡耳挑药入耳中。

明日用斡耳子斡去昨日药,再用前法。

以愈为度。

图片

5.耳疳散

来源:《中医外伤科学》。

功用:解毒收敛。

主治:慢性耳脓。

组成:五倍子,黄连,黄丹,枯矾,龙骨,海螵蛸各等分。

用法:上药加麝香、冰片少许,共为细末。

将药粉吹入耳窍内,每日二至三次。

在第二次吹药时,用棉签将药卷净。

图片

四、胆气不舒,聤耳

1.润胆汤

来源:《辨证录》卷三。

主治:少阳胆气不舒,风邪乘之,火不得散,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创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

组成:白芍一两,当归一两,柴胡一钱,炒栀子二钱,玄参一两,天花粉三钱,菖蒲八分。

用法:水煎服。

图片

2.舒胆汤

来源:《慈幼新书》卷二。

主治:胆气不舒,风邪乘袭,少火被郁,两耳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此风火燥干胆汁之候。

组成:当归,白芍,玄参,花粉,炒栀,柴胡,石菖蒲。

用法:水煎服。

图片

3.止鸣丹

来源:《辨证录》卷三。

主治:少阳胆气不舒,而风邪乘之,火不得散,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

组成:白芍五钱,柴胡二钱,炒桅子三钱,生地三钱,麦冬三钱,菖蒲五分,茯苓三钱,半夏五分。

用法:水煎服。

图片

五、肝经风热,聤耳

1.加减逍遥散

来源:《证因方论集要》卷四。

主治:厥阴肝经风热,变为聤耳。

组成:当归,白芍(炒),茯苓,柴胡,甘草(炙),荷叶,木耳,贝母,香附,石菖蒲。

图片

2.柴胡疏肝散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统旨》。

别名:

柴胡舒肝散(《验方新编》卷五)、

柴胡疏肝汤(《不知医必要》卷二)。

功用:《杂病证治新义》:疏肝理气。

主治:

1.《证治准绳·类方》引《统旨》:胁痛。

2.《景岳全书》: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3.《医钞类编》:肝实胁痛,不得转侧,喜太息。

4.《内科概要》:胁痛,因怒气郁者,痛而胀闷,不得俯仰,脉弦。

组成:柴胡,陈皮(醋炒)各二钱,川芎,芍药,枳壳(麸炒)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验案:中耳炎。

《四川中医》(1989,4:23):一病人,自觉耳内胀闷堵塞,听力下降。

西医诊断为“非化脓性中耳炎”。

检查:耳鼓膜轻度充血并呈内陷。

证属:肝气郁结,气血凝滞。

治用本方加陈皮、僵蚕各12克,菖蒲6克。

服药5剂,耳闭塞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9剂,听力恢复,余症消除。

图片

3.抑肝消毒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主治:肝风郁滞,耳内生疮有脓者。

组成:山栀,柴胡,黄芩,连翘,防风,荆芥,甘草,赤芍,归尾,灯心,金银花。

加减:渴,加天花粉。

图片

4.清肝流气饮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主治:耳风毒。

组成:枳壳,桔梗,黄芩,前胡,羌活,青皮,小柴胡,薄荷,生地,乌药,甘草,防风,川芎,白芷,石膏,赤芍。

用法:水煎服。

图片

5.耳聋丸

来源:《部颁标准》。

功用:清肝泻火,利湿通窍。

主治:上焦湿热,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组成:龙胆500g,黄芩500g,地黄500g,泽泻500g,关木通500g,栀子500g,当归500g,九节菖蒲500g,甘草500g,羚羊角25g。

用法:制成丸剂。口服,1次1丸,1日2次。

图片

6.三仙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主治:肝风郁滞,耳内生疮有脓者。

组成:胆汁炒黄柏,酒炒红花,冰片少许。

用法:上为末。吹耳。

图片

六、肾热,聤耳

1.补肾丸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六。

主治:

1.《世医得效方》:圆翳内障。

2.《医学入门》;头眩耳鸣,起坐生花,视物不真。

3.《外科理例》;耳内出脓,痛痒者;兼疗

齿痛。

4. 《张氏医通》:肾虚眼目无光。

组成:巴戟(去心),山药,破故纸(炒),茴香,牡丹皮各半两,肉苁蓉一两(洗),枸杞子一两,青盐一分(后入)。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验案:脓耳。

《外科理例》:一人耳内出脓,或痛或痒,服聪耳益气汤不应,服防风通圣散愈甚,予用补肾丸而愈。

图片

2.定痛降气汤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主治:耳风毒受在心肾,气不流行,壅在心经,生耳痔、耳蕈、耳痈、耳塞、耳烂。

组成:紫苏,厚朴,陈皮,甘草,半夏,前胡,川芎,防风,芍药,白芷,当归,黄柏,知母,乳香,小柴胡。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煎服,不拘时候。先用清肝流气饮,后用本方。

图片

3.肾热汤

来源: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名见《医方考》卷五。

功用:《医方论》:清寒重镇,敛阴退火,健脾和胃。

主治:肾热,背急挛痛,耳出脓血,或生核塞之,不闻人声。

组成:磁石,白术,牡蛎各五两,甘草一两,麦门冬六两,生地黄汁一升,芍药四两,葱白一升,大枣十五枚。

用法:上锉。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方论:

1. 《医方考》:耳者,肾之窍,故肾热则令人病耳,生脓出血,不闻人声也。

是方也,磁石能引肺金之气下降于肾,肾得母气,自然清肃,而热日愈;

生地汁、麦门冬、白芍药,所以滋肾阴而泻肾热;

乃葱白者,所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

牡蛎咸寒,能软坚而破结气,得葱白引之入耳,则能开听户而消脓血;

乃白术、甘草、大枣者,健脾之品也,所以培万物之母,益土气而制肾邪尔!

2.《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

磁石体重辛咸,色黑补肾祛热,通耳明目,故以为君;

牡蛎咸寒,软痰破结,生地大寒,泻火滋肾,麦冬、甘草补肺清金,白芍酸寒,平肝和血,皆能生水而制火,退热而敛阴;

白术、甘草、大枣,补脾之品,益土气正以制肾邪也。

数者皆固本之药,使精气充足,邪热自退,耳窍自通。

加葱白者,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

图片

4.地黄汤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五。

主治:

1.《普济本事方》:男子二十岁,因疮毒后肾经热,右耳听事不真,每心中不快则觉转重,虚鸣疼痛。

2.《医方类聚》引《经验良方》:耳内出脓。

组成:生干地黄二两半,桑白皮(洗净,蜜炙黄)一两,磁石(捣碎,水淘二三十次,去尽赤汁为度)二两,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羌活(去芦),防风(去叉股),黄芩(去皮),木通(去粗皮),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一日二三次,不拘时候。

方论:《本事方释义》:

生干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手足少阴;

桑白皮气味苦辛平,入手太阴;

磁石气味辛温,入足少阴;

枳壳气味苦寒,入足太阴;

羌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阳;

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

黄芩气味苦寒,入足少阳、阳明;

木通气味苦平,入手太阳,能泄丙丁之火;

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

此因男子少壮发疮毒后,肾经留热,右耳听事不真,心中常怏怏不快,转觉重虚,耳鸣或疼痛,故以重镇之药,苦降之品,佐以辛散升腾,则升降和平,病自减矣。

图片

5.玄参贝母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九引陈白野方。

主治:肾火上炎,痰火耳热出汁作痒。

组成:防风,天花粉,贝母,黄柏(盐水炒),白茯苓,玄参,蔓荆子,白芷,天麻各一钱,生甘草五分,半夏一钱(泡)。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温服。

图片

七、气虚热壅,聤耳

1.解仓饮子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别名:解热饮子(《赤水玄珠全集》卷三引《卫生宝鉴》)。

主治:气虚热壅,或失饥冒暑,风热上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半两,当归,炙甘草,大黄(蒸),木鳖子(去壳)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水煎,食后、临卧服。

图片

2.解热饮子

来源:《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别名:

解热饮(《证治宝鉴》卷十)、

解仓饮(《中国医学大辞典》)。

主治:气虚热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半两,当归,川芎,炙甘草,大黄(蒸),木鳖子(去壳)各一两。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临卧服。

图片

3.解疮散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

主治:气虚热壅,或失饥冒暑,风热上壅,耳内闭痛,脓血流出。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半两,木鳖子仁,当归,甘草,大黄汁各一两,黄芩,防风各二钱半。

用法: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临卧服。

图片

八、风热上壅,聤耳

1.荆芥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三。

主治:风热上壅,耳闭塞或耳鸣及出脓。

组成:防风,荆芥,升麻,甘菊,木通,黄芩(炒),羌活,甘草,蔓荆子。

用法:水煎服。

图片

2.蔓荆散

来源:《李氏医鉴》卷二。

主治:风热壅塞,气滞不通,因热聚脓,耳出腥脓。

组成:蔓荆子,麦冬,桑白皮,甘草,升麻,木通,菊花,赤茯苓,前胡,赤芍。

用法:为散服。

图片

3.清黄散

来源:《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主治:聤耳。内有风热,外为水湿所干,酿久而成,耳出黄脓。

组成:防风,滑石(飞)五钱,甘草(炙)一钱,栀子(酒炒)三钱,藿香,酒黄连各二钱。

用法:上为末。白汤调二钱,食后服。

图片

4.犀角饮

来源:《诚书》卷七。

主治:风热上壅,耳门闭外肿痛,脓水流出。

组成:菖蒲,犀角,赤小豆,赤芍药,木通,玄参,甘菊花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用法:上加生姜,水煎服。

图片

九、暑邪,聤耳

1.鲜荷叶汤

来源:《类证治裁》卷六。

主治:因暑邪闭窍致左耳聤痛者。

组成:鲜荷叶,青菊叶,夏枯草,黄芩,山栀,苦丁茶,蔓荆子,连翘。

用法:水煎服。

图片

十、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1.红绵散

来源:《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主治: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组成:缎龙骨,枯矾各三钱,海螵蛸,胭脂各一钱(烧灰),飞丹二钱,冰片三分。

用法:上为细末。先以绵纸搅去脓,后吹之。

验案: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6,1:4):先用棉花卷成约1寸长的棉条,粗细如灯草,一端浸以甘油或普通的食油少许,再粘红棉散粉末少许,然后将粘有药末的一端塞入耳道深部,根据耳内脓液的多少,可每天换药1~3次。

初诊时,先用棉签蘸双氧水清洗耳道内的浓液,然后上药,以后可不必清洗。

治疗慢性单纯性中耳炎32例。

结果:

痊愈者22例,耳道仍有少许浓液者5例,无效5例。

在痊愈的22例中,有3例鼓膜穿孔者,其鼓膜亦已愈合。

图片

十一、耳内肿痛,聤耳

1.芍药散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四引《太平圣惠方》。

主治:热壅生风,耳内痛与头相连,脓血流出。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川芎,当归,甘草,大黄,木鳖子各半两。

用法:上锉散。每服四钱,食后、临卧水煎服。

图片

2.升气散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

主治:气不升降,九窍闭塞,耳痛肿聋,耵聍底耳脓出。

组成:川芎,白芷,香附,紫苏叶,陈皮,菖蒲,当归,防风,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五钱,加生姜、葱,水煎,食后服。

图片

3.青黛散

来源:《外科集腋》卷二。

主治:脓耳肿痛初起。

组成:青黛,薄荷,木鳌子(煅,去皮),冰片。

《外科传薪集》本方用量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掺入耳中。

图片

4.桂膏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别名:塞耳桂膏(《普济方》卷五十五)。

主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

组成:桂(去粗皮)半两。

用法:上为末,以鱼膏和。拈如枣核大,塞耳中。

图片

5.细辛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主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

组成:细辛(去苗,锉),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分。

用法:上为散。以葱汁和一钱匕,绵裹塞耳中。

图片

6.菖蒲散

来源:《医心方》卷五引《古今录验》。

主治:耳中痛,脓血出。

组成:椒二两,当归二两,姜二两,菖蒲二两,附子二两。

用法:上药治下筛,绵裹,塞耳孔,时时易之。

图片

7.杏仁膏

来源: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四。

主治:聤耳疼痛,兼有水出。

组成: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令黑色)。

用法:上捣如膏。绵裹枣核大,塞耳中。

图片

8.耳底油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别名:治耳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功用:

1.《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消炎止痛。

2.《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除湿解毒。

主治:耳内生疮,流脓流水,肿痛作痒。

组成:核桃仁油二钱(炼),冰片二分,麝香一分。

用法:先将冰片、麝香研极细,与核桃油和匀。先将耳内脓水洗净擦干,再行滴入二三滴。

宜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忌辛腥食物。

图片

9.羽泽散

来源:《万病回春》卷七。

主治:耳中出脓,或痛或疼,或出水。

组成:枯矾少许。

用法:上为细末。吹入耳中。

图片

10.耳炎散

来源:《中药知识手册》。

功用:清火解毒,收敛燥湿。

主治:耳内肿痛,流出脓水。

组成:猪胆膏,枯矾,黄连粉,樟脑。

用法:上为散,以棉裹塞耳孔内。

图片

11.吹耳红棉散

来源:《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

功用:排毒消肿,燥湿止痛。

主治:内耳肿痛,流水流脓。

组成:胭脂(炒炭)三钱,龙衣(炒炭)一钱,麝香一分五厘,陈皮(炒炭)二钱,枯矾二钱,冰片一分。

用法:上为极细末,先用药棉卷净耳孔,然后将药粉掺入少许,每日二三次。

宜忌:本品专供外用,不可入口。

图片

十二、聤耳

1.苓泽芍药汤

来源:《四圣心源》卷八。

主治:耳流黄水。

组成:茯苓三钱,泽泻三钱,半夏三钱,杏仁三钱,柴胡三钱,芍药三钱。

用法:水煎半杯,热服。

图片

2.蔓荆子散

来源:《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

别名:蔓荆子汤(《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主治:内热,耳出脓汁。

组成:川升麻,木通,赤芍药,桑白皮(炒),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前胡,甘菊,赤茯苓,蔓荆子,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锉散。每服三钱,加生姜、红枣煎,食后、临卧服。

图片

3.二圣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主治:耳内出脓水。

组成:白附子(炮),羌活(去芦头)各一两。

用法:上为细末。用猪、羊肾各一只,切开,每只八药末半钱,不得着盐,湿纸裹煨熟,五更初以温酒嚼下,续吃粥压。

图片

4.通气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主治:聤耳。

组成:郁李仁(去皮,研)半两,木香一分,槟榔(锉)三枚,大黄(锉)一两,芍药半两,细辛(去苗叶)一分,人参半两,山芋,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炙,锉),牡丹皮各一分。

用法:上除郁李仁别研外,并为散,和匀。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图片

5.疮毒化毒散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功用:解毒活血,透达经络壅塞,退热消肿,宜通气血凝滞。

主治:

痈毒热疖,焮肿痛疼;

小儿胎毒,头疮秃疮;

斑疹余毒,流脓流水;

项肿腮肿,溃破流脓;

耳疮耳底流脓水;

各种血毒流脓;

风火毒,血风疮。

组成:乳香,没药,赤芍,花粉,川军,元连,甘草,绿豆面,白芷各三钱,贝母六钱,冰片五分,雄黄八分。

用法:上为极细末,后兑冰片、雄黄,再共为细末调匀,贮瓷瓶内。

周岁小儿每服一分至五分,周岁以上者,每服五分至一钱,白开水送下。

图片

6.清心丹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六。

主治:耳出红脓,名日脓耳;舌上生疮,如杨梅状者。

组成:黄连(酒炒)三钱,滑石(飞)六钱,甘草,辰砂(飞)各一钱,薄荷六分,犀角屑二钱。

用法:上为末。每服一钱五分,蜜拌薄荷汤送下,夜再服。

图片

7.铁酒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别名:铁液酒(《普济方》卷三六四)。

主治:

小主1.《圣济总录》:耳聋。

2.《普济方》:大人及小儿十岁以上耳聋,脓耳及耳后生疳疮。

组成:铁五两,酒一升。

用法:烧铁令赤,投酒中,去铁饮之;仍以磁石塞耳中。

图片

8.桃仁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主治:聤耳,出脓血。

组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用法:上药捣如泥,拈如枣核大,谷叶裹,塞耳中;或以故绯帛裹亦佳。

图片

9.健民薄荷油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主治:蝎螫蜂刺,汤泼火烧,风火牙疼、聤耳流脓,眼痒眼疼,目干模糊,暴发赤肿。

组成:薄荷油一两,樟脑二两,香油三两,薄荷冰五钱,黄蜡六钱。

用法:先将油蜡化开,再加上药即成。以上均抹患处;眼疾,抹眼外皮。

宜忌:眼内忌用。

图片

10.香附散

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五引《经验良方》。

主治:

1.《普济方》引《经验良方》:脓耳。

2.《证治准绳·杂方》:聤耳。

组成:香附子(去毛)。

用法:上为末。以棉杖送于耳中,或干掺。立效。

图片

11.菖蒲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主治:聤耳。

组成:菖蒲(锉,焙),桂(去粗皮),野葛各等分。

用法:上为散,以雀脑髓和,绵裹,如枣核大。先灸耳中宛宛者七壮,后用药塞耳中,一日一易。

图片

12.麝香散

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引《经验方》,

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

主治:

1.《证类本草》引《经验方》:底耳。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聤耳,耳内脓出。

组成:桑螵蛸一个(慢火炙及八分熟,存性),麝香一字。

用法:上为末。每用半字掺耳内。如有脓,先用绵包子拈去,次后掺药末入在耳内。

图片

13.没药散

来源:《医方类聚》卷七十八引《施圆端效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