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Loading69 2023-11-09 发布于四川

前言

浩浩长江东逝水,浪花声声似啼笑。三峡巍峨挺立数千年,这片热土孕育了无数人的故事。

1992年,伟大的三峡工程动工,这里的山水从此改头换面。随着大坝的建成,长江向东奔涌的步伐也停滞了片刻,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在这场改变山河面貌的工程背后,更隐藏着普通百姓故土情怀的溢流。他们虽心系家乡,却不得不背井离乡。

一位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搬迁盛事。他希望世人看到,三峡人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无私奉献,才成就了伟大工程的辉煌。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一、搬家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简单

张明清忘不了199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搬家的大卡车停在自家门口,父母已经把房子里的物什都打包装箱了,这座见证他成长的老房子瞬间变得空空如也。

“张明清,我们走了,去崇明岛的新家了。”母亲柔声唤道。

10岁的张明清抱着那张搬家时铺在地上过夜的老旧藤编凉席,跟着父母上了开往上海的客轮,离开了这里。

故乡巫山因建设三峡大坝即将淹没,他们这个村全体村民都要搬迁到其他地方。对张明清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内心充满迷茫与不安。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回来,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再见到这些熟悉的邻居们。

搬家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整个村庄集体迁移。这是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大事。

张明清回忆起自己10年来的点点滴滴——爬山摘野果,在田里捉蚂蚱,和小伙伴们在河边嬉戏......这些熟悉的画面即将成为回忆。

临行前,张明清独自徜徉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山峦,田野,想要牢牢地把它们铭记于心。

登上客轮后,张明清望着江岸逐渐远去,心中一片茫然。他不知道前方的路途会有多么艰辛,更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来看一眼故乡。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母亲轻轻地拍着他的后背,像哄睡一个婴儿。“到了新家,妈妈一定会照顾好你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新的生活。”

张明清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握紧了母亲粗糙的手。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命运,所有的乡亲邻里都在面临同样的困境。为了国家的发展,他们不得不接受搬迁的安排。

虽然旅途未知,他相信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一定可以渡过难关的。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二、1992年三峡工程动工,百姓面临搬迁

1992年,我国水利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三峡位于长江上的巫山一段最险峻的瞿塘峡,这里山高谷深,江水急流崎岖,从古至今都是舟遥不可测的险滩。

为更好利用这里的水能资源,我国决定在这里建设水电站与大坝,以发电及改善长江流域的水患情况。

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这里132万人被迫面临搬迁。他们虽然不舍故土,但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还是一一离开了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奔赴全国各地的新家园。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当地许多普通百姓对三峡工程并不了解,他们只知道要离开家园,但对这项工程的意义并不清楚。

村里80岁的老李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住在这里一辈子,对搬迁很是不解。“家里世世代代住了几百年了,没道理就要被淹了吧?”

儿子李云辉耐心地给老父亲解释:“这个是为了控制水患,发电增进国力,对民生都有好处的。我们要为国家进步做出贡献。”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老李虽然仍有疑虑,但也只能听从安排。李云辉四处奔波,好不容易弄来一点搬迁费,让老父亲可以去镇上买套新房子。

李云辉还带着父母回老宅最后看了一眼,老李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过去的点点滴滴都被时代的变迁冲散,他们也只能选择接受现实,开始新的生活。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三、一位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百姓搬迁

1995年,摄影师李风来到三峡采风,他本想拍摄这里的壮美风光。然而当他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扛着行李、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村子时,李风改变了主意。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离开老家来到三峡,同样经历过那种迷茫与不舍。

从那时起,李风决定记录下三峡人的搬迁过程。他要用照片让更多人看见在背后支持三峡工程的,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无私的奉献。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从1997年到2010年,李风走南闯北,只要听说哪里有搬迁,他就拿起相机赶过去。

北京、上海、重庆,所有前来三峡打工的外地游子,也都可能在他的镜头里定格下来。

李风见证了太多搬迁者的故事。有的人满面笑容,乐观地面对新生活;有的人神色黯然,流着眼泪与故乡别离。

每次见到搬迁群众,李风都会跟他们攀谈,听他们诉说心路历程。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小伙子,来,跟我家人合个影吧。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这里拍全家福了。”一个中年汉子招呼李风。

李风连忙给他们拍下这最后的全家福,他知道这张照片会成为这个家庭最宝贵的回忆。

每张照片背后,都是不平凡的人生。李风希望自己的镜头可以记录下他们生命中那些湮灭的点滴与故事。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四、白帝城的历史消失在水中

2003年6月,在三峡正式蓄水前,李风来到白帝城。

这座千年古城临江而建,明清时期曾非常繁华,可随着水位上涨,它即将和其他沿江古镇一样湮灭在水中。

李风看到老邮局早已人去楼空,原址上只剩下一棵大树,树上留有一个铁皮邮箱,仿佛在诉说这座古城的历史已成泡影。

巫山古老的渡口也已关闭,红色油漆写着“乘船请到此处”的指示牌还在默默地履行它的职责,可周围的百姓早已搬迁一空。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李风没有拍下这些景致的变迁,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心中五味杂陈。

这座古城见证了太多历史故事,从盛世到衰败,一切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流逝。李风不禁想起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曾在白帝城的街道上流连,感受这座古城独特的气息。而它马上就要永远沉入江底,成为一段历史了。

一想到这古城里的居民也都即将离开,李风不忍多看,转身离去。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让更多人记住这座古城昔日的繁华与风貌。哪怕它已经湮灭,也会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五、搬迁之船 泪水两行

2000年夏,李风与一批搬迁的巫山村民同船而行,他们坐着几艘“东方红”轮船,从故乡一路向东,驶向三峡入海口的上海崇明岛。

所有人的胸前都挂着印有“搬迁证”字样的小木牌,船上堆满了他们的行李。

船长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开船。当电视剧播放完结尾主题曲时,800多位村民与船工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回望故乡,你在万里,带走了多少故乡的柔情......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离乡背井的牵挂,也唱出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村民马大爷已经70多岁了,他心中充满矛盾。

一方面,他为国家的发展壮大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也忍不住流下离乡的眼泪。

“这辈子我都在家乡生活,现在老骨头也离开这里了。我会想念江水日夜不息的流淌,想念田野里芬芳的泥土气息。”马大爷喃喃自语。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他的儿子马云试图宽慰他,但自己也难掩离愁。

船队逐渐驶离家乡,所有人站在甲板上,目光堪堪,不忍离开又充满期待。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将带着家乡的记忆,在异乡谋求新的生活。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六、重返家园的百姓

李风记录下的,还有三峡人返回家园的景象。

经过多年奔波,一些三峡搬迁者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定居。他们在返乡后开办了餐馆或客栈,重新投入到三峡生活中去。

“还是家乡好啊,外地实在不习惯,能为家乡做点事最好不过。”他们这样说道。

虽然三峡早已面目全非,但对故土的眷恋似乎永远也挥之不去。

比如马云就决定回到三峡老家。他在上海打工多年后,还是想回到童年的故地。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外面再怎么发达,也没有家的感觉。”马云对李风说。

于是马云回到老家,在河边开了一家小饭馆,自己做着江鲜美食,偶尔也接待些外地游客。

“以前我们都是坐船出行,现在水库蓄满后,过往的渡口都淹没了。但我还是开船接待客人,让他们感受这条母亲河的气息。”马云说。

看着返乡的乡亲们,李风感慨万千。历史并没有就此停止,它只是打开了新的一页。

三峡又火了!一摄影师拍下它被水淹没之前的场景,每帧都让人泪目

结语

历史和生活停止过奔涌的脚步,三峡的变迁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缩影。

我们要珍视故土,但也不能固步自封;要为时代进步负重前行,也要懂得回头细细品味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

唯有当历史与人文并肩前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在长江奔流不息的波涛中扬帆起航。

(文中人物名称均为化名,图片仅为参考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