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台山笔记:济公故居及天台县城掠影

 df7086 2023-11-10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站在龙山脚下的天台山高铁站的广场上遥望,就会发现在天台山和龙山之间的宽阔谷地平原,就是山岭众多的这一带地区的人类聚居中心,天台县城。

住在平原上有建筑与交通的便利,抬头能望见山,还有审美的恰当,这是理想的人类居所需的条件。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因为初来乍到就直奔天台山的国清寺,然后才到的县城,所以总感觉天台县具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气质。既有平原建筑群之间的高效与便利,又有山地的清凉与润泽气息。

公交车可以直接刷手机上的付款码而不必再安装app或者使用特定软件,方便快捷,人人都会。关键是公交车上的人很少,上下车的人少,很多站都不用停靠,速度很快。加上不堵车,所有耽搁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红绿灯时间。

不过公交站台上最醒目的广告是治疗蛇伤的,这具有强烈暗示作用的话语让人无法抑制地产生恐怖的想象。好山好水之间点缀的这种“好”威胁,让外来者有了一种随时要落荒而逃的潜意识。还好已经是即将立冬的时候,这类威胁或者小了一些?

市中心的位置上下了车,路边的饭馆里有半自助的中餐格式,二十来块钱就有菜有肉有饭,饭不够也是可以免费回碗的。不仅有单独一人的食客,三五成群的也并不少见。这样的交通和食宿状态,为异地旅行的普通游人奠定了可以没有太大经济压力的友好环境。

这么个不大的县城,街角上居然还有自助的图书馆,县城里的儿童图书馆也像是一般性的店铺一样直接开在街边,阅览室里的书架和桌椅都安静地隔着玻璃与行人相望。这是全国经济和文化都属于最发达之列的地方的县城,自然就会有诸多全国其他地方所不会有的硬件设置。

天台县城基本上是建在天台山和龙山之间的平原谷地上的,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河流纵横,是神仙也愿意居住的好地方。一向给人以流浪者印象的济公,他的故居居然就在这里。济公故居建得金碧辉煌,相关的药铺显然是很有市场,一家挨着一家,都有济公的旗号。

这位出身大户人家的李姓高僧,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已经走进了寄托人们普遍的美好愿望的民间传说行列,现在赫然看到其在尘世的家园,还多少有点不好接受。其实济公的家就在从天台山流下来的赭溪边。他儿时的记忆和赭溪以及赭溪所从出之的天台山密切相关,这些地理物象与他后来出家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

黄昏以后,济公故居门前窄窄的人行道上都是做着伸胳膊撂腿的同一动作的广场舞队伍。街市之间有一种充分悠闲和轻松的氛围,老年人坐在街头,像是坐在山林中一样舒适,不远处的山峦被森林百分之百覆盖的郁郁葱葱的绿意,一直可以从空中无形地蔓延过来,让整个城市的气氛里都有一种不是神仙类似神仙的安定安详。这也许就是生活在一座庞大的名山之侧的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气质。很难想象当年出身名门望族,就是在这样的气氛里长大的济公,何以就能让他以嬉皮士的姿态,完全不拘泥任何既有的规范地游戏人间。理由有很多,比如个人气质、后天所学等等,这其中一定是还有他得之于天台山的超拔之感的现实超越与自我超越。所谓钟灵毓秀,济公当是高僧大德辈出的天台山的孕育成果也。

这种好地方的判断,在稍微离开市区,走到赭溪步道的时候就会被愈发认定。在其他城市总是要整理河道、铺设水泥堤坝、统一种树之类的事情这里都不用做,就是溪水自然流淌、乱石各在其位的原始风貌,只是铺设了溪边的路。这样就能让绿道完全保持原始的气息,呼吸之间很有欧洲的人化自然的意思。

顺着赭溪上行,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天台山山中,溪水逐渐变得狂野起来,不是雨季的话,河道也保持着狂野的格式:乱石俯仰之间,有流水有水潭,有自然生长的杂树也有大片的野草野花,有游鱼、有螃蟹也有水蛇;虽然都是溪水乱石景象,但哪里和哪里都不一样,让人一直都有惊喜。

在所有那些被标明了的景点之外,溪水河道作为一种具有探索性质的自然风貌,是很值得有体力和兴趣的人走一走的。可能几个小时不过走了一两公里,但是所见却让人觉着是走了漫长的一段旅程。而所有这一切不过是由市区进入天台山的最开始的一小段而已。

赭溪边的国清寺,外墙上的一切都不加装饰,让时间和历史留下的一切都保持原貌。古塔上有苔痕有草有树,在一个原始的视野里成为必然的存在,既顺理成章又不可思议。

瓦上青苔、树墩上的草、庙里庙外的老树、窄窄的门、砂石路没有硬化也就没有边界,空地上晾着的稻谷。如果不到现场就很难相信我们的大地上还有这样理想中的山林景象。

南方植被丰茂的气候环境有助于宗教建筑气氛形成。这是南方寺庙的气候优势植被优势。不愿对比,终究还会对比。国清寺这样的山林禅院让诸多旅游景点失色,这是人间至美的风景。在这样的地方,自然会有一种终于安定下来的感觉,哪儿也不想去了,再去哪儿也都是临时的,只有这里可以永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