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潮|敢爱敢恨才是真诗人

 夏德明 2023-11-10 发布于山东

文朋诗友对我在神农架神农文化采风和研讨中结识了一个红颜知己,大感兴趣。也在意料之中。尤其是写了一组《人生爱情变奏曲》之后,更是满城风雨。我和当事人倒淡然处之。在当事人公开转发后,我也大其胆子,庄重的正视诗人与爱情,爱情与诗歌的关系了。


其实,爱情里最见人性,最见人性,最见灵魂。

世俗的伦理道德,往往是诗人的枷锁,起码是羁绊。
真正的诗人,是按照人性中纯粹爱情的原则行事和歌咏。


宋代著名词人张先八十一娶了个十八少女,“一树梨花压海棠”(苏东坡诗),还传为美谈。该小妾居然为三影词人生了两男两女,以至张先长子与幼子相差一个花甲。
歌德六十岁爱一个十六岁少女,创作了世界名著《浮士德》。


爱情的力量在诗人心目中有多大份量?爱情的魅力在灵感的激发中有多大作用,估计还没有人深入专研过这类艺术秘笈。
现代文学中,徐志摩,艾青,朱湘等等背经叛道的爱情故事,虽令人不齿,但却对诗人的诗歌创作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诗人追求爱情的美好,甚至完美,往往是他们对理想人生或人生理想的追求的寄托或投射。
 美好的爱情永远是诗人创作的动力,永远是诗人杰出的铺垫,永远是好诗不竭的源泉。
枣阳著名诗人江月多次对我说过,“雪潮兄呀!没有爱情,我写不出来诗。”完全是肺腑之言,我很理解和支持。尽管他为爱情离过婚,但又陷入婚爱的困惑之中。


敢爱敢恨才是真诗人,敢爱敢恨才是真诗歌。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也是冲破世俗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千古呐喊,千古绝唱!
从诗学学术或诗性哲学的角度探讨诗人与爱情,诗与爱情的微妙又美妙的内在关系,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世俗的伦理道德与诗歌的伦理道德差距巨大,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爱情的伦理道德格格不入,甚至完全是两码事。
如何调和和理解本身就艰难困苦。
2023.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