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写古村】丁艳|浒湾,梦里的故地

 四面湖山 2023-11-10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图片
图片

浒湾,梦里的故地

丁艳

那一天,细雨迷蒙,我来到了浒湾古镇。在书铺街的巷中走过,脚步轻叩着石板巷,仿若回到了久已熟悉的故地。

是呀,于我,浒湾又何尝不能称为“故地”呢。

图片

少年时候,孀居的外婆住在我们家。失明的她总是拉着放学的我,捏着一个黄皮纸信封,说:妹仔,帮阿婆读一下这封信。我拿过信封,下面的落款是:“江西省金溪县浒湾中学某某寄”。信的内容很简单,大意就是:某某家属,您本月的遗属费多少元,已寄出,望查收。还请将您户口本寄到我处,以供年度查核。

其实信的内容母亲大概已经和外婆讲过。只是她老人家年纪大了,免不了总是多虑,少不得反复读几遍给她才能安心。

图片

“浒湾”,此处的“浒”不读“hǔ”而读“xǔ”。我曾经也是读错了的。因为读过《水浒传》的缘故,我还说,阿婆,怎么不是“hǔ湾”呢。外婆说,传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金溪浒湾,老远看见码头上立着的大石碑,碑上刻着“浒湾”二字,又见车马往来,热热闹闹,不觉脱口夸道:“好一个许湾!”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浒湾从此就读作“许湾”了。

传说真假莫辨,作为抚州城东部的重镇,临河的浒湾曾经繁华无比,舟楫满河却是真的。最繁荣的时候,浒湾大小商店计有500余家,店户生意兴隆,行人熙熙攘攘,入夜亦生意不断,灯火不息,叫卖声不绝,遂成抚河边上“不夜之城”。

图片

我的外公,生前是浒湾中学的生物教师。当然,浒湾中学不是他唯一执教过的学校,更早的时候,从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前身)毕业的他是在抚州一中执教,后来下放到浒湾中学。据说外公,在课堂上是可以给动物做解剖的。母亲说,邻居家有一只母鸡,吃得太撑了,痛苦不堪,外公给它动手术,取出了一大把的谷粒,然后缝合好,那母鸡居然活着,还下了好长时间的鸡蛋。至于到了浒湾,给树做嫁接,给学生解剖小鱼,那都是家常便饭。正是在外婆的讲述中,我知道了浒湾是一座临着抚河的村子。外婆家在抚州城文昌桥附近,浒湾的水是要流到文昌桥的。外公就在浒湾和抚州城两边穿梭着,一身长衫,两袖清风,养活着一家七口。

图片

作为浒湾中学教师的遗属,从外公去世到外婆去世的三十多年间,浒湾就是外婆能留住的与外公唯一有维系的纽带了,所以只要是浒湾中学寄来的所有的信她都是要仔细藏在自己的枕头下的。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母亲十岁时候,外公就去世了。舅舅说,我长得像外公。斯人已矣,与外公有关的浒湾,好像那里也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而格外亲切。

图片

省城读书的时候,宿舍的舍友是金溪人。初识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说:你知道浒湾中学吗,我外公在那里教过书哦。我说得那样迫切和骄傲,但我却一次都没有去过那里。毕业的时候,舍友说,你要不要和我去一次金溪,看看你外公教过书的浒湾?我和舍友去了金溪,舍友特意带我去看了一下浒湾中学,大门斑驳,和别的乡村中学没什么分别,我好像是很失望的,就像幻境破灭了一般。镇子里很清净,由于时间更迭和人口的外迁,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已是一片冷清,少有行人出现。幽幽古巷陪伴着残破的屋宇,仿佛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剩下空荡荡的街巷和破损的建筑,甚至有一种破败和荒凉感。

舍友对浒湾也不是很了解,我们闲散地走了一段,然后去了疏山寺。这也是外婆和我说过的一个地方。寺很荒凉,野草丛生,对着落满灰尘的佛像拜了拜,我和舍友沉默着回了县城。

图片

年少轻浮,不懂古镇的好。真正进入浒湾,是新世纪以后的一个雨季,距离我第一次到浒湾已经过了二十年。呈现在我眼前的浒湾,也不再仅仅是外婆口述中的只有传说故事的浒湾。

再一次寻味浒湾,从了解这个名字开始。同治九年《金溪县志》卷三《都图》载:“浒湾名金冠里,明初浒湾无市,惟古竹街有之,后以舟楫辐奏,市遂集于此,嗣设府幕一员,算商征税。商贾不胜其扰,市肆萧然……”《金溪地名志》记载:因建村于抚河河湾,故得名许湾,又因在水边,雅称浒湾。“浒”,是指水岸边的街市,“湾”是河湾。工作以后,在我多年来的文史寻访中,也不乏接触到名字带“浒”的古村,无一例外都是在水岸边,且曾经都是商贾较为繁荣的地方。“浒湾”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呈现了真实的地理形貌,而且读起来又上口响亮,不得不说这是浒湾人民的福气。

图片

在小镇的入口处伫立着一座高高的牌楼,牌楼上写着三个显眼的大字“书铺街”,在向世人宣告,这里曾经是一个书香遍地的繁华所在。在浒湾,有两条著名的“书铺街”——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书铺街,顾名思义,就是这条街上全都是跟书有关的小店铺,有刻书、印书和卖书的,还有卖与书相关的笔墨纸砚。坐落在后书铺街的余大文堂刻书房,在清朝时期的浒湾镇非常有名,刻书房的廊柱上至今仍保留着体现雕版印刷行业的对联:“雨粟以来多著述,结绳而后有文章”。后书铺街街口的石拱门上,嵌有一块清朝道光年间的石匾,上面写着“藻丽嫏嬛”四个字。“嫏嬛”,古代中国传说中是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这块匾额的意思是说,这里可以和玉皇大帝的图书馆相媲美。站在拱门下,想象当年书香盈满的盛况,感叹那时候的读书人多么幸福呀。

图片

赣东古有俗谚“临川才子金溪书”,称赞浒湾出书之盛。江西出版的古籍在中国书籍出版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古籍收藏家喜爱的“金溪书”就是指浒湾木刻印书。浒湾镇雕版印刷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当时在全国几乎所有大城市中都有浒湾镇设立书店分号。鼎盛时期,整个浒湾镇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均有刻版刊行,被誉为明清四大雕版印书基地之一。前来购买书籍的商人更是往来不断,比肩接踵。可以说,浒湾刻印出来的书,影响着临川文化圈内无数的文人才子。

图片

两条书铺街和一条礼家巷,书香一脉,古韵悠悠,是文人学者、古建爱好者常来观赏之地。三条古街巷目前保存与雕版印刷有关的古建筑120多栋,大多是天井院落,每条街都有一个标志性的门楼,规整有序,充分彰显古代人们对镇街规划建设的智慧。古镇的街道依然保留着过去的式样,窄窄的小街两侧分布了众多庭院和商号,有书铺、作坊、纸店、药店、南货店、客栈、茶馆等;店铺名号有“翰苑流芳”“洪顺祥”“贡试纸栈”“竹筠栈”“刘五云”“彩云栈”等等。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进步,雕版印刷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这座千年古镇,已成为人们探幽访古、追忆先贤的一方文化圣地。这里的“旧学山房”被打造成浒湾雕版印刷博物馆,里面珍藏的全是浒湾的历史记忆。

图片

图片


褪却了繁华外衣的浒湾,如今成为喧嚣中的幽谧之境。曲径通幽的街巷、高高的石砖房、干净整洁的石板路、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无车马喧嚣,无人声嘈杂。我撑一把油纸伞,仿佛走进时间深处。幽幽墨香缭绕,满目都是厚重的文化历史遗存,处处可以感受到古老的文化气息。

浒湾,这个不同寻常的古镇,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身影,在抚河的涟漪里,绮丽多姿,荡漾着,荡漾着,那是我梦境中的故地。

(作者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校:陶馨瑶   张雪琴

审核:徐庆云

签发:聂礼安   吴素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