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世界的本原问题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2023-11-10 | 阅:  转:  |  分享 
  
世界的本原问题与现代科学的关系李泽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或者“哪种‘物质’构成了万事万物”,这个问题尚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
,人们不觉得它有多么奇怪,甚至还觉得它很正常,好多人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甚至都已经想到了它的答案:事物是由原子组成的。人们不明白的
是,哲学为什么要研究“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样的问题,不明白研究这样的问题到底有啥用。
人们不知道,原子理论其实并没有彻底解决了前面的问题,后面的这个问题就是从前面的问题演化而来的,要想说清前者我们就必须要说清后者。下
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是如何演化的。哪种属性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我们先不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是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这样不仅方便大家的理解,而且也更容易让大家看清楚哲学问题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观念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自身固有一些属性。比如说苹果,我们认为苹果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有没有看见它,它都在那儿存在着。同时,我们还认为,苹果是甜的、圆的
、红的……,我们认为,这些属性都是苹果自身固有的,与我们的认识没有关系,我们看到它吃到它的时候它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看到没有吃到的时
候它还照样是这样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在人工智能技术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想到:如果我们把事物以及事物的属性都输入到计算机中,那
我们就能建立起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库,计算机就能利用这个知识库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早期的人工智能无疑就是基于这种思想的产物。现
在的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图谱依然包含着这种思想。但是,当我们按照这种思想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却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在这里,我们
不一一列举这些问题,我们只谈谈事物的固有属性问题。当我们按照上面的想法想把事物的固有属性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时候,我们却发现,我们无法
确定哪种属性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就拿苹果来说,哪种颜色是苹果自身固有的呢?阳光下它是红的,月光下它是黑的,别的色光下它又是别的颜色
。即使是在阳光下,在不同的光线强度下,它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早晨、中午、傍晚我们看到的苹果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再说说它的形状,哪
种形状是苹果自身固有的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我们看到的苹果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肉眼看到的和拿着放大镜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不只是颜色和形状,仔细考察事物的每一种属性,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我们认为事物固有某些属性,但是我们却根本无法确定哪种属性
才是事物固有的。更多的关于属性问题的讨论,参见后面的三个附件。附件一,是我与两个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3.5和文心一言3.5
的相关讨论,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附件二,是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的相关论述,在罗素的论述中我们能够看出哲学家们当初为什么要研究世
界的本原问题。附件三,是一篇文章《属性不是事物自身固有的》,这是我早期对属性问题的思考。事物本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事物的属性都是
随着我们观察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我们无法确定哪一种属性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那事物本身还固有属性吗?如果没有,那它本身又是什么样子的
呢?我们所认识到的属性与事物本身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这其实也就是哲学上的世界的本原问题——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由此我们能够看出,不只是哲学,在工智能中,我们也同样遇到了世界的本原问题,要解决人工智能中的问题,我们也必须要解决世界的本原
问题。附件一:与ChatGPT3.5的对话问:事物固有的属性是什么意思,比如说苹果的固有属性是什么?答:事物固有的属性是指该事物本
身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或品质。苹果的固有属性包括:形状:苹果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苹果的颜色通常是红色、黄色、绿色等。质地
:苹果的表皮光滑,果肉多汁、脆爽。味道:苹果具有酸甜的味道。大小:苹果的大小会有所不同,通常以中等大小为主。成分:苹果含有丰富的维
生素和纤维素。种类:苹果有多种不同的品种,如富士苹果、红富士苹果、青苹果等。这些属性是苹果本身固有的,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苹
果都具备这些特性。问:在我们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它还是这样的吗?答:是的,事物的固有属性并不依赖于我们是否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无论我
们是否意识到苹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属性,它们仍然是苹果固有的属性。这些属性存在于苹果本身,而不受我们的意识或认知的影响。我们的认
识只是发现或了解这些属性的过程,而不是创造或改变它们。问: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它,那我们是如何知道它还具有这些属性呢?答:如果我们没
有认识到事物的固有属性,我们可能无法直接知道它们具有哪些属性。然而,这些属性仍然存在于事物本身,并且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科学研究等
方式来发现和了解。以苹果为例,即使我们之前从未见过或尝过苹果,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以及通过咬一口来体验它的
味道,来发现它的固有属性。此外,科学研究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例如通过分析苹果的成分、生长环境等来揭示其固有属性。因此,尽管我们
没有认识到事物的固有属性,但这些属性仍然存在,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和研究来发现和了解。问:你都没有认识到事物,怎么还能肯定属性仍然存
在于事物本身呢?答:非常抱歉我之前的回答可能有误导之处。正确的说法是,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事物,我们无法确定事物具有哪些固有属性。事
物的属性是通过我们的观察、感知和认知来确定的。在我们没有认识到苹果的属性之前,我们无法确定它具有哪些固有属性。我们需要通过感官来观
察苹果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通过尝试来体验它的味道,通过科学研究来进一步了解苹果的成分和其他特性。因此,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事物
的属性,我们无法肯定这些属性仍然存在于事物本身。我们的认知和了解是通过感知和研究来获得的,而不是事物本身固有属性的确认。对于没有被
认知到的属性,我们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存在。非常抱歉之前的回答可能给您造成了困惑。问:那我们还能说事物固有某些属性吗?答:是的,我们仍
然可以说事物具有固有的某些属性。尽管我们的认知和了解是通过感知和研究获得的,但这并不影响事物本身具有的固有属性的存在。事物固有的属
性是指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或品质,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或认知到它们。例如,苹果的固有属性包括形状、颜色、质地、味道、大小、成分等。即使
我们之前从未见过或尝过苹果,这些属性仍然存在于苹果本身。当我们观察、感知或研究苹果时,我们可以发现和了解这些固有属性。因此,尽管我
们的认知受限,无法知道所有事物的所有固有属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固有属性这一概念来描述事物的特性和品质。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交流关
于事物的信息和特征。问: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认识到它们,你又如何能够知道它们是存在的呢?答:非常抱歉之前的回答可能仍然有误导之处。
作为一个AI助手,我的知识是通过训练和数据提供的,我无法直接知道某个特定事物的属性是否存在,或者在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认识到它们的情况
下如何确定它们的存在。事物的属性存在于事物本身,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到它们。然而,我们的认知和了解是通过感知、观察、研究和交流来获得的
。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某个事物的属性,我们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存在。因此,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认识到某个事物的属性,我作为AI助手也无法
确定它们的存在。我的回答应该基于我们已经意识到或认识到的信息。如果有关某个事物的属性的具体问题,请提供更多相关信息,以便我能够更好
地回答您的问题。非常抱歉之前的回答可能给您造成了困惑。与文心一言3.5的对话问:事物固有的属性是什么意思,比如说苹果的固有属性是什
么?答:事物的固有属性指的是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苹果而言,其固有属性包括其形状、颜色、味道、口感、
营养价值等。这些属性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且是其区别于其他水果的特征。问:本身具有是啥意思答:本身具有的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在不借助外
部因素或依赖其他事物的情况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或性质。例如,苹果的固有属性包括其形状、颜色、味道等,这些属性是苹果本身所具有的,不
依赖于外部因素或依赖其他事物。同样,人的固有属性包括其意识、身体、情感等,这些属性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不依赖于外部因素或依赖其他事物
。问:苹果的颜色不依赖其它事物,比如说不依赖光线吗?答:苹果的颜色是固有的属性,但它确实会受到光线条件的影响。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
苹果可能呈现更鲜艳的颜色;而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苹果的颜色可能会显得稍微暗淡。但是,无论光线条件如何,苹果的颜色总是其固有的属性之
一,不会因为光线变化而改变其本质颜色。问:没有光的时候,苹果还有颜色吗?如果有,它是什么颜色?答:是的,即使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苹果
仍然具有颜色。苹果的颜色是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光线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苹果的颜色可能看起来稍微暗淡,但仍然存在。不
过,由于人类视觉的限制,我们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苹果在没有光情况下的颜色。问:既然我们可能无法准确感知苹果在没有光情况下的颜色,那你怎
么还能肯定这个时候苹果还有颜色呢?答:抱歉,我的表述可能有些不够严谨。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苹果的颜色。但是,苹果的
颜色是固有的属性,它不会因为光线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在科学上,苹果的颜色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测量和描述,例如使用光谱仪等仪器来测量苹
果表面反射的光线,从而推断出苹果的颜色。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苹果在没有光的情况下仍然具有颜色,只是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它的颜色。问
:没有光线的时候,能用光谱仪测量吗?答:是的,即使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光谱仪进行测量。光谱仪是一种能够测量光线反射和透射
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从而推断出物体的颜色和性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光谱仪来进行物体颜色的测量
和评估。因此,即使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光谱仪进行测量。问:没有光线,哪里来的光线反射?答:对不起,我之前的回答可能存在误
导。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看到物体,也无法使用光谱仪进行测量。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光线来感知和理解物体,包括它们的颜色和性质。在
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无法看到任何物体,也无法进行任何光学测量。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例如在阴暗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使用人造光源来
照亮物体,并使用光谱仪进行测量。光谱仪可以测量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线,从而帮助我们推断出物体的颜色和其他性质。然而,如果完全没有光线
,那么我们无法进行任何光学测量,也无法感知物体的颜色或其他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物体的固有属性,因为它们完全超出了我们的
感知和测量能力。附件二: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的论述?(何兆武 译 商务印书馆 2007年4月第1版第3页)? 为了明确我们的困
难,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张桌子上。看起来,它是长方形的、棕色的、有光泽的,摸起来,它是光滑的、冷的、硬的;我敲它的时候,它就发出
木器的声响。任何人见到、摸到这张桌子,并听到它的声音,都会同意这样的描述,所以就好像不会有什么困难问题发生似的;但是,只要我们想更
加精确的话,我们的麻烦就开始了。虽然我相信这张桌子“实在地”是清一色的,但是,反光的部分看起来却比其余部分明亮得多,而且由于反光的
缘故,某些部分看来是白色的。我知道,假如我挪动身子的话,那么反光的部分便会不同,于是桌子外表颜色的分布也会有所改变。可见,假如几个
人同时在看这张桌子的话,便不会有两个人所看到的颜色分布恰好是同样的,因为没有两个人能恰恰从同一个观点看见桌子,而观点的任何改变都要
使光线反射的方式发生某种变动。?? 就最实用的目的来说,这些差别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于一个画家,它们可就极其重要了。画家必须摒除
这样的思想习惯,即惯于断定物体所具有的颜色就是常识认为它们所“实在”具有的那种颜色;他必须养成一种习惯,能按照物体所表现的样子来观
看它们。在这里,我们已经开始遇到一个构成哲学上的最大困难的区别了,——即“现象”与“实在”的区别,事物好像是什么和究竟是什么这两者
之间的区别。画家想要知道事物好像是什么,实践家和哲学家则想要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而哲学家想知道的愿望比实践家的更为强烈,并且因为他
知道解答这个问题的困难,也便更感到烦恼。? 我们再回过来谈桌子,根据我们以上的发现,显然并没有一种颜色是突出地表现为桌子的颜色、或
桌子任何一个特殊部分的颜色,——从不同的观点上去看,它便显出不同的颜色,而且也没有理由认为其中的某几种颜色比起别样颜色来就更实在是
桌子的颜色。并且我们也知道即使都从某一点来看的话,由于人工照明的缘故,或者由于看的人色盲或者戴蓝色眼镜,颜色也还似乎是不同的,而在
黑暗中,便全然没有颜色;尽管摸起来、敲起来,桌子并没有改变。所以,颜色便不是某种本来为桌子所固有的东西,而是某种依赖于桌子、观察者
以及光线投射到桌子的方式而定的东西。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到桌子的颜色的时候,我们只是指在通常的光线条件下,桌子对于一个站在普通观点
上的正常观察者所似乎具有的那种颜色。但是在其他条件之下所显示出来的其他颜色,也都有同等的权利可以认为是真实的;所以为了避免偏好,我
们就不得不否认桌子本身具有任何独特的颜色了。?? 同样情况也可以适用于它的质地。一个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
,桌子却是光滑的、平坦的。如果我们通过显微镜来看它的话,我们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两者之
中,究竟哪一个是“实在的”桌子呢?自然我们总想说,通过显微镜所看见的才是更实在的,但是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来看的时候,那就会又有
所改变了。那么,我们既不能信赖我们用肉眼所看见的东西,又为什么应当信赖通过显微镜所看见的东西呢?这样说来,我们所由以出发的感官对于
我们又是靠不住的了。?? 谈到桌子的形状也不见得更好一些。我们都习惯于按照物体的“实在的”形状来加以判断,而且我们是如此之不假思索
,以致于我们竟以为我们的确看到了实在的形状。但是事实上,如果我们要画画,我们就必须晓得,一定的物体若从各个不同的观点来看,形状便会
不同。如果我们的桌子“实在”是长方形的,那么,差不多从任何观点看来,它都仿佛有着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如果对边是平行的,那么看起来它
们就会在离观察者的远处收敛成为一点。如果对边长度是相等的,那么看起来,仿佛较近的一边要长些。在看一个桌子的时候,所有这些情况通常都
未曾被人注意,因为经验已经教会了我们要从外表的形状构想“实在的”形状,而“实在的”形状才是我们作为实践者所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实在
的”形状并不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它是从我们所看到的之中推论出来的东西。再者,我们在房内走来走去,我们所看见的东西也便经常地在改变
着它的形状;所以,在这里,感官又似乎并不给我们提供有关桌子本身的真理,只不过提供有关桌子的现象而已。?? 当我们考虑到触觉的时候,
也发生同样的困难。的确,桌子总是给我们一种硬的感觉,而且我们也感觉得到它耐压。但是我们所获得的感觉却取决于我们加于桌子的压力多大,
也取决于我们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去压它;这样,由于不同的压力、或者由于身体不同部分而得到的各种不同的感觉,就不能认为是直接显示桌子的确
定的性质,它们至多只是某种性质的标志而已,这里所说的某种性质也许就是造成所有感觉的原因,但在外表上它的确不存在于任何感觉中。同理显
然也适用于敲桌子所引起的声响。? 这样,便显然可见,实在的桌子假如确乎存在的话,也并不就是我们凭借视觉、触觉和听觉所直接经验到的那
同一张桌子。实在的桌子假如确乎存在的话,也不是为我们所直接认知的,而必定是从我们所直接认知的东西中得出的一种推论。因此,这里就有两
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到底有没有一个实在的桌子呢?(二)如果有,它可能是个什么样的客体呢?? 有几个意义很明确的简单术语可以帮助
我们考虑这两个问题。让我们把感觉中所直接认知的东西称作“感觉材料”:如颜色、声音、气味、硬度、粗细等等。我们将把直接察觉到这些东西
的经验称作“感觉”。这样,只要我们看见一种颜色,我们就有一种对于颜色的感觉,但是,颜色本身是一种感觉材料,而不是一种感觉。?? 颜
色是我们所直接察觉到的东西,但是察觉本身是感觉。这是很浅显的:倘使我们要认识桌子,就必然凭借感觉材料——棕色、长方形、平滑等等,—
—我们是把这些和桌子联系在一起的;除了上述的理由之外,我们不能说桌子就是感觉材料,也不能说,感觉材料径直就是桌子的性质。这样,假定
有这样一个实在的桌子的话,便发生了关于感觉材料和实在的桌子的关系问题。?? 实在的桌子如果存在的话,我们将称它为“物理的客体”。因
此,我们就必须研究感觉材料和物理客体的关系。物理客体的总和就叫做“物质”。这样,我们的两个问题便可以重行表述如下:(一)究竟有没有
任何“物质”这样的东西呢?(二)如果有,它的性质是什么?附件三:属性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2010-03-25 18:14:12)
在哲学上,属性不是一个被人重视的概念,它不像物质、时间、空间等概念那样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关心的只是属性的分类,比如,哪些是本质属
性,哪些是非本质属性。在自然科学方面,人们也只是关注事物有哪些属性,而不关心属性本身究竟是什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对属性概念的
认识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属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物质本身以外,其它的一切似乎都可以称作属性。对于一个肚量如此宽广的概念,人们是很
难再对它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了。事实上,属性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的定义,各种工具书上的定义也都不尽相同,即使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
同的版本也有不同的描述。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最常见的定义。1、属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可分离的特性,又是
事物某个方面质的表现。(新华字典)2、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事物的性质和事物间的关系的统称. (《数学辞海》编辑委员会编.数学辞
海·第一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第644页.)3、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理》)4、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5、事物或对象自身具有的、通过其存在和运行所
呈现出来的一切规定性。(《系统科学大学讲稿》苗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第72页)虽然各种定义都不大相同,但是,我们还是
能够看出,人们对属性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普遍上认为属性是质的表现,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与事物不可分离的特性。本身所固有的、
不可分离的是什么意思?这无疑就是说事物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球之所以是圆的,那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圆的,辣椒之所以是辣的,那是因为它本来
就是辣的,红旗是红的,那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红的。“本身固有”无疑也就是说事物自身就是那个样子的,与外界无关。那么,事物自身是不是与生
俱来就固有一些属性呢?我认为,把属性描述为事物固有的性质是不妥的,因为它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也没有反映出物质世界的
普遍联系。事物不能说明自己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才能表现出自己是什么。事物是不能通过自身来说明自己是什
么的,它只有通过运动通过作用才能证明自己是什么,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事物也就无从具有属性。事物不能说明自己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圆的
还是方的,是白的还是黑的,是软的还是硬的。对事物自身而言,是不存在什么属性的,没有哪一种属性能够说得上是它自身固有的。所有的属性都
是事物间的关系属性是事物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东西,没有联系和作用,事物是不会表现出什么属性的。事物的属性必然依
赖于其它事物的存在,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事物,那么它将是没有属性的,你也无法证明它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属性是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东西,那么,它反映的必然也就是事物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而绝不会是其中某一事物单方面独有的性质。比如,物体
的颜色反映的就是物体、光线、视觉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说红色就是红旗的固有属性。因为,当照射红旗的光线不是日光而是其它色光的
时候,比如绿光,如果观察红旗的不是我们人类而是其它动物的时候,那么红旗就不再是红色的了。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认为动物眼中的红旗也是红
色的。事实上,大多数动物眼中的世界和我们人类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
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 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
色激怒了它,其实是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怨,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既然属性反映的是
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它也就必然依赖于彼此联系的各个事物,只要其中一方发生变化,那原来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
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关系。当事物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时,事物的属性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没有哪一种属性可
以说是固有的不变的。红旗的颜色其实就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东西,阳光下是鲜红的,阴天的时候是暗红的,到了月光下它就变成黑色的了。距离我
们近的时候是鲜红的,距离远的时候是暗红的,足够远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小黑点。视力好的时候是一种红,视力不好的时候是另外一种
红,在色盲眼中它可能就是绿色的。小时候,一个人晚上走山路,路过村外的一片坟地时,心里害怕极了,害怕在那惨淡的月光下,那坟地里会突然
影影绰绰的走出许多鬼来。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人们的一种说法:鬼最害怕红色,只要看见红色它就跑了。我的心里一下子充满了希望,因为我
穿的那个背心胸前有个大大的红太阳,于是我急忙去解衬衫,想赶快把红太阳露出来。天啊,当那个太阳露出来的时候,我顿时毛骨悚然,头发一下
子全都竖了起来:那太阳不是红的,它变成黑的了!运动不是事物自身固有的性质,它是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体现。如果没有其它事物作参考,我们
根本不能判断事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形状不是物体固有的性质,它体现的是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关系。水装进杯子以后,我们可以说它的形状是圆
柱形的,但当这杯水的周围不再是杯子而是水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说它是圆柱形的了。一般情况下,我们说一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都是与周围空
间相比较而言的,当一个物体周围的空间中充满了与它同质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说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了,因为它已经与环境融为一体。女人
的化妆和军事上的伪装是一样的道理,都是通过改变物体周围的空间环境而达到改变物体形状的目的。所有的属性都是这样的,都是事物之间的一种
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长的很美这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如果你要认为美就是自己的固有属性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把你放到选美台上,你可能就
是其中最丑的那一位。不要不服气,你觉得不如你美的人,在别人眼里可能要比你美上一百倍,要不然情人眼里怎么会出西施呢!所有的属性都是与
人的关系说所有的属性都是与人的关系,并不是要说没有人就没有世界,不是要说人类不存在了物质间的关系就不存在了。事物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
的,那些与我们无关的关系我们是永远都不可能认识的。我们既不可能知道狗看到世界时的感受,也不可能体会大象吃到苹果时的滋味。作为认识主
体,所有的属性都与我们自身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属性的形式是主观的。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不同的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社会地位
等,属性还具有主观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反映。所有的属性都是人脑对物质关系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既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完
整的映射,也不是对客观对象之间关系的真实再现。它是经过我们的感官和大脑加工以后的东西,也就是说,属性反映的是事物与事物、事物与人三
者之间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相信,事物本身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那个样子的,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也都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也就
认为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但是,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感觉、知觉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那些被我
们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其实都是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以后,经过我们的感官加工,又经过神经细胞的无数次转换和传递,到达大脑以后,再经过大
脑的加工,最终才成为我们所认识的东西。这种经过无数次转化和加工以后的认识,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客观对象自身固有的东西,而只是我们对转化
后的一种关系的认识。我们本身可能就是个哈哈镜,事物的本来面貌已经被我们扭曲得不成样子了,如果我们还要说哪一种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那显然是不恰当的。日常中,我们观察和体会到的所有物质现象,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软、硬、酸、甜、苦、辣等等,都是我们的主观感受。
我们不能说属性“辣”就是辣椒固有的, “辣”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只是我们接收到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质”的信息,是这种“质”作用于我们
的感官,我们的感官表现出“辣”的结果。同样是表现出“辣”的这种“质”,在与别的物质作用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不辣”。同样的信息
、同样的作用对不同的事物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紫外线能引起某些动物的视觉,动物学家发现,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雌安乐蜥的眼底视
网膜上,长有一对对紫外线十分敏感的感敏细胞,而在雄安乐蜥的颈部,长有一只喉囊,它能够反射紫外线。当它们求偶时,雄安乐蜥便拼命鼓起喉
囊,将紫外线向四周反射出去。而雌安乐蜥眼底视网膜上的感敏细胞可以感受到雄安乐蜥用紫外线发来的“求偶信号”,并应邀赴约。但是同样的紫
外线作用于人的眼睛,引起的可能不再会是情人们传递秋波时的那种温馨和幸福,而引起的可能是结膜炎、角膜炎。世上没有脱离了我们感觉的属性
,那种脱离了我们感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纯粹客观的东西我们是不可能认识的。比如,物体的形状,它体现的是物体与周围空间事物之间的
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有在转化为人的感官所能接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信号以后,才能为人类所认识,没有感觉上的区别,我们是无法认识
物体形状这一属性的。有人可能会说,没有人的感觉参与,物体的形状还依然存在,它还是原来的形状。形状是我们人类对物体存在的一种反映,别
的事物对它的反映也许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比如,雷达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些光斑。说物质的颜色、气味等属性与我们的感官有关系还比较
容易理解,但是,如果要说物质的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属性也与我们的意识有关系,这似乎就不大容易让人接受了。事实上,所有的这些“点
”“度”什么的都是人为的一种规定,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的结果。比如,我们说物体的硬度是多少,就是与一种标准硬度进行比较的结果,
而这种标准硬度又是人们根据认识的需要人为选择的一种物体。所有的物质间的关系,最后都必须要转化为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信号,才能为我们
所认识。事实上,魔术、电影特效等都是通过改变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了事物的属性。比如,改变人的视角就能让我们获得对事物完全不同
的认识,电影里经常采用的航拍、俯拍、仰拍、慢镜头等等都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得见电子的话,那么,我们眼前的
世界将完全是另外一番样子的,我们脚下的大理石地板将不再是光滑的平面了,它将会变成波涛汹涌的电子海洋。属性无穷多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事
物的属性是无穷多的,我们不可能穷尽一个事物的所有属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我们连一小片树叶的属性都不能穷尽呢?原因就在于
,属性就是事物之间关系的体现,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多的,事物间的关系也是无穷多的,所以事物的属性也就是无穷多的。如,同一种颜色,不同
的动物看到的可能就是不同的结果,同一种颜色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或者在同一种光线以不同强度照射下颜色都会不相同。同一物体,我们在不同的
角度和不同的距离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地面上我们看到的地球是高山、平原或者大海,在月亮上看到的地球是个大圆盘,在遥远的太空我们看
到的地球可能只是个小星星,这是因为物体的形状是由物体、空间以及我们的感觉三者共同作用表现出来的结果。属性的定义属性是一事物和它事物
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切规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脑对事物关系的一种反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属性这个概念:1
、 属性反映的必然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最少三方面的关系。其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不能成为我们所认识的属性。比如,物体的
硬度,如果我们只能接触到一个物体,那么我们是不会形成硬度这一概念的,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2、 属性的形式和表现都是主观的,它不同于
客观原型。属性必须要能转化为人脑所能接受的感觉信号,转化为脑细胞之间的物质运动,不能转化为感觉信号的物质关系不能为人类所认识。3、
属性的对象和内容是客观的,属性与客观真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关系。4、 认识到属性是人脑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就能认识到,这些属性都是
经过转化而来的,它不是事物自身固有的东西。它既可以转化为人脑所能认识的形式,也能转化为其它事物所表现的不同形式。比如对光线的反映,
不同颜色的光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动作,还可以转化为气球的大小。5、“人脑对事物关系的反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属性最终必然体现在脑细胞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联系上。另外还因为,感觉信号到达人脑后,人所认识的不只是感觉信号在头脑中的表现,而是人们把这种表现与大脑原有的经验、认识等进行综合以后的反映。定义属性的目的和意义把属性解释为事物固有的性质不仅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没有反映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同时还很对人们的思维产生束缚作用,是人们产生思维定势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样的定义也不利于面向计算机的知识表示,不利于创新活动中计算机对知识的利用。理解属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从而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如果我们认为红色是红旗的固有属性的话,那么在创造活动中,我们就很难想到通过改变光线或者眼睛结构的方式来改变红旗的颜色。定义属性的目的在于:1、在人工智能进行知识表示时,我们不仅要描述物质的属性,同时还要描述与其相联系的其它物质及其作用。2、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帮助我们全方位思考改变事物属性的方法。比如,怎样才能让盲人看见东西,传统上我们总是考虑盲人的眼睛问题,考虑只有眼睛复明才能看见东西,这样思考问题思路是很有限的,事实上,眼睛只是个接收器,它的主要作用是把信息变成视神经纤维的冲动,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纤维传入大脑的视觉中枢后才引起视觉,既然大脑最终感受到的只是一种神经冲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技术手段来产生同样的神经冲动,只要能引起同样的神经冲动盲人就可以“看见”东西了。另外,从本质上来讲,人们所谓的看见也只是一种“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信息而不是真实的事物,盲人还具有听觉、嗅觉、味觉等其它感觉,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把光信号变为声信号或者其它感觉信号,让盲人能听见物体的大小、形状,或者能让他摸到和尝到物体的颜色等等。可以想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盲人也能够感受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了。主要参考资料:《基础心理学》张述祖沈德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8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络教育学院
献花(0)
+1
(本文系李泽健覆盖...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