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牛弹琴(诗0311):咏史(一○八、李攀龙)

 小楼春日 2023-11-10 发布于广东

启示:昨天“(0310)立冬展望”第一句“立秋”,应是“立冬”之误,请更正

咏史 一百三十二目,一百四十六首

年新春伊始,肺疫肆虐。全民动员,宅居抗毒。无怡情之郊游,宅清静之校园。既绝友朋之聚会,再检既阅之诗书。略翻一过,趣味依然。暇想联翩,凝为小唱。

八、李攀龙

群雄仰视沐春风,格律严明审异同。高筑栏栅排宋体,诗坛万户一声钟。

      李攀龙(1514 -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他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九岁丧父,家境陷于贫困,全赖母亲张氏纺织度日。十八岁入县学为诸生,县里的学校提供免费的食宿。(1540年),取得山东乡试第二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等职。不久便辞官返回故里,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

       他的诗歌主张,与“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一脉相承,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这个流派,主张“文主秦汉,诗规盛唐”,力排宋诗,甚至认为宋代无诗。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在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在基础上,为彻底改变当时统治文坛,以歌颂朝廷功德为创作内容的“台阁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尤其以七律和七绝成就较大。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格律严整。

      他的诗文,由友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整理编集为30卷,题为《沧溟先生集》,以后多次翻刻,历百年而不衰。李攀龙所编《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唯不选宋诗。这个选本影响颇大,后来他又摘取其中的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这本《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儿童启蒙读本。这读本在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