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的确立 写好材料型议论文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论点。论点又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有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文章就会纲举目张,条理分明思路清楚,论证透彻。 一、技法探究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提炼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时候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无法提炼出中心论点,整篇文章内容不受统一观点的指挥,没有逻辑,松散混乱;二,提炼出了中心论点,但表述隐晦委婉,不够鲜明,导致读者对整篇文章有'雾里看花'之感;三,提炼出了中心论点,表达也足够鲜明生动,但与命题者意图不符,脱离了材料内涵,没能综合立意或不是最佳立意;四,既有中心论点,也有分论点,但分论点不受中心论点统率;五,分论点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或者显示不出思维的变化。以上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炼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呢? (一)中心论点的提炼 1.整体把握,找到关键 对于作文材料要反复阅读,从整体上弄清这则材料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或暗示性语句或结论性语句,提炼出材料的基本观点或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不论所给的材料是文字材料还是非文字材料,都要把它当作一篇短文来分析,切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就围绕其立意,要在统观全文后把握它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2.斟酌比较,优中选优 有的单则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应该筛选出感触最深、自己最为熟悉并有话可说的那一点去发挥、阐释,而不能在一篇文章内提出多个观点,每个观点写一段,造成文章没有中心,面面俱到,面面浮泛。 3.异中求同,同中立论 有的作文命题中包含多则材料,每则材料可能都有各自的中心意思,因此,以某一则材料为中心来立意是不妥当的,除非写作要求里允许这样做。此时就要对材料进行取舍,找到这些材料所共同说明的问题,这就是命题意图之所在,就是最佳的立意根据。 4.表达鲜明,力求新颖 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切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如果材料中能提炼出多个论点,则应从中筛选出最新颖、深刻、超出他人见解的观点,不能老生常谈,不能无关痛痒,不能流于泛泛,应该尽可能地做到“人无我有”。 5.观点具体,针对性强 作文观点不宜全面出击,四面开花,而要“集中火力”,从“点”上突破。只有口子小,目标准,深挖彻究,纵向开掘,才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 (二)分论点的确立 围绕中心论点,尽量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分论点 1.深入本质,追问原因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一个结论,以此结论为出发点,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就可以由此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论点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2.提出措施,追问办法 追问办法,就是解决论证中'怎么办'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提出措施应避免'蜻蜓点水'或浮于表面,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呼吁、倡导,而应具有可操作性。 3.预测影响,追问结果 追问结果,就是以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4.牵连关涉,追问对象 追问对象,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而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将其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5.扣住中心,有机统一 扣住中心,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扣住中心论点,围绕统一的中心进行阐述,回答同一个问题;有机统一,是说分论点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应该彼此无关。 6.顺序合理,角度各异 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么是由浅入深,要么是由现象到后果、由原因到办法等等,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分论点之间应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没有重叠。 二、修改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师曾是世界闻名的摄影记者,拍出了卧龙山区的大熊猫、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枪林弹雨中的伊拉克等许多令人惊叹的画面。可是,他的摄影装备却极其简单,穿着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人批评他:“人们都说干什么要像什么,'像不像,三分样’,可你也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面对别人的质疑,他说:“做摄影师别太像摄影师。真正的行家哪有工夫装扮自己?我只记得自己要拍出好的摄影作品。”是啊,那些太像摄影师的,多半是不懂行的冒牌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失误作文】 坚守本真,不失自我 《菜根谭》有言:“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诚然,在批评如狂风暴雨般袭来的时候,必得立得脚定,守得心坚,不被狂风所卷,亦不被暴雨所侵,坚守本真,不迷失自我。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唐师曾以亲身所行诠释着这句歌词。任世人笑他、谤他、质疑他,是他用一句淡然的“我只记得自己要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回应,彰显出他坚守本真的清醒,不失自我的定力。任你们摄影工具有“长枪短炮”,任你们摄影服装考究精良,我只一心捕捉世间大美,按下记录永恒瞬间的快门。唐师曾启示世人:坚守本真,不失自我,方为大道。 风吹过,但见草伏、树摇、云走,而山自岿然不动。可在这物欲膨胀、虚荣发酵的时代,人们只知他人之言即是真理,只为迎合别人的标准便动辄整容、美图 PS 、减肥、改变装束甚至重新选择职业……凡此种种,皆因本真被抛弃,自我被忽视。 当今时代,坚守本心为何如此之难?古人也曾有如此发问:“抱一”为何如此之难?在古今两个时代,人们都曾徘徊、迷茫、不解。世人眼中的音之魅、色之炫、名之耀、利之诱的吸引力远胜过自身的定力,由此轻而易举地被外界席卷裹挟,其中不免会有人窒息于信息潮流、网络言论之中,从而被迷惑心性。 《菜根谭》中道:“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见其喧。”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能够无视外部环境的制约而“不改其乐”,是因为他能够坚守本心,有着对学问和内心境界的执着追求。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隐居到海边继续从事创作,并不受蜂拥而来的记者的影响,因为他有保持本心的定力。傅园慧在成名并参加众多节目后仍能回归泳池,归队训练,因为她有不失自我的能力。 约翰·缪尔曾说:“走向世界,我发现,其实就是走向内心。”烈火当前,我自岿然不动;寒冰塞道,我自闲庭信步。坚守自我,不忘本真。 【病症思考】 这是一篇引用丰富、材料多样的议论文,但却被判为二类文,让人颇感惋惜。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未能提炼出清晰的分论点,从而使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思路不清晰,逻辑联系不够紧密。 1.列举反面现象前,没有总括观点,之后也没有总结句。例如文章第三段,作者在引用一句名言后,就对整容、 PS 等“改变自我”的现象进行批判,没有总括句或总结句解释这一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2.设问之后,没有明确回答。如第四段开头就问:坚守本心为何如此之难?但接下来没有明确的回答。仔细读来,作者应该是阐述了两方面的原因,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回答做分论点,所以读下来让人没有一目了然、层次清晰之感。 3.引用之后,缺乏阐述,不能体现分论点。如第四段在引用《菜根谭》中的名言后,立刻就举出了柴静、马尔克斯、傅园慧的例子,引用与事例之间缺乏一个分论点将前后有机地勾连在一起,使整个段落显得松散。 【修改建议】 毋庸置疑,本文是块“璞玉”,只是没有进行合理的雕琢。我们不妨采用如下方法凸显分论点,使其完善。 1.列举反面现象时运用分论点,先指出其错误做法,然后指其错误结果。如文章的第三段紧承第二段的“坚守本真,不失自我,方为大道”,那么即可围绕“坚守本真,不失自我”设计一个相反的论断“无法坚守本真,必定失去真我”作为分论点,这样既使上下文得以勾连,也使本段观点清晰。 2.问后即答,及早、鲜明、简洁地指出原因。原文中,“世人眼中的音之魅、色之炫、名之耀、利之诱的吸引力远胜过自身的定力”说的是面对他人的观点、标准,人们容易因缺乏定力而失去本真。由此则可以拟定分论点为“人言可畏与缺乏定力”,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用两个高度概括的四字词语指出来,置于问句之后即可,这样的分论点足够鲜明、准确、有力。 3.引用后分析,既突出分论点,又勾连了前后内容。“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见其喧。”前半句是说内心充满欲望,在寂静山林也会欲火熊熊;内心平静的人,在嘈杂的市场也不感觉喧闹。前者无法坚守本心,后者因持有本心而平静自然。所以,可在引用后加上一句“诚然,我们要做'虚其中者',坚守本真,抛开世事的喧嚣,向着本心的方向驰骋”。既对名言进行了阐释,也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再次强调,并且能总领下面三个事例。 【升格示例】 坚守本真,不失自我 《菜根谭》有言:“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诚然,在批评如狂风暴雨般袭来的时候,必得立得脚定,守得心坚。不被狂风所卷,亦不被暴雨所侵,坚守本真,不迷失自我。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唐师曾以亲身所行诠释着这句歌词。任世人笑他、谤他、质疑他,他用一句淡然的“我只记得自己要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回应,彰显出他坚守本真的清醒,不失自我的定力。任你们摄影工具有“长枪短炮”,任你们摄影服装考究精良,我只一心捕捉世间大美,按下记录永恒瞬间的快门。唐师曾启示世人:坚守本真,不失自我,方为大道。 无法坚守本真,必定失去真我。风吹过,但见草伏、树摇、云走,而山自岿然不动。可在这物欲膨胀、虚荣发酵的时代,人们只知他人之言即是真理,只为迎合别人的标准便动辄整容、美图 PS 、减肥、改变装束甚至重新选择职业……凡此种种,皆因本真被抛弃,自我被忽视。 当今时代,坚守本心为何如此之难?古人也曾发问:“抱一”为何如此之难?则“人言可畏”与“缺乏定力”难辞其咎。世人眼中的音之魅、色之炫、名之耀、利之诱的吸引力远胜过自身的定力,由此轻而易举地被外界席卷裹挟,其中不免会有人窒息于他人标准、网络言论之中,从而被迷惑心性。 《菜根谭》中道:“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见其喧。”诚然,我们要做“虚其中者”,坚守本真,抛开世事的喧嚣,向着本心的方向驰骋。柴静不顾众人的斥责,坚守本心,完成关于中国环境的纪录片,她并未因被人斥责而改变,因为她有“坚持吾心”的恒力。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隐居到海边继续从事创作,并不受蜂拥而来的记者的影响,因为他有保持本心的定力。傅园慧在成名并参加众多节目后仍能回归泳池,归队训练,因为她有不失自我的能力。 约翰·缪尔曾说:“走向世界,我发现,其实就是走向内心。”烈火当前,我自宠辱不惊;寒冰塞道,我自闲庭信步。坚守自我,不忘本真。 【升格点评】 文章经过升格后,每一段都有了更加明显的中心句。这些中心句有的使段落的分论点更加清晰,有的很好地解释了名言,引领了下面的事例,起到了“强度黏合剂”的作用。分论点有如局部的“统帅”,有了“统帅”,局部段落的引用、分析、事例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向。 三、诊断练习 1、仔细阅读以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其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就像三类鱼。第一类:鱼缸中的鱼。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每天都有许多人来观赏它。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观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遗忘。日子一天天过去,它生活在狭小的空间中,忧郁而死。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第三类: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做着无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A .要拥有自己的空间。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D .在拼搏中获得生存 2、阅读下面的几则名言,并提炼出中心论点,拟写三条分论点。 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五、部分答案提示 1、A(三类鱼中,前两种过得安逸,但结局都不好,第三类鱼生活得辛苦,但有幸存者,立意时应综合考虑, A 立意只着眼于第一类,且结论错误。) 2、【示例】中心论点:成功来自厚积薄发。 分论点一:积累需要趁早开始。 分论点二:积累需要持之以恒。 分论点三:积累可以让平凡变得伟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