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政治谋杀密档:(18)利比亚独裁卡扎菲的末日(下)

 兰州家长 2023-11-10 发布于甘肃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那时候,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后来,卡扎菲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间的争斗,维持着他对利比亚的统治。

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而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部落也在加入了示威人群。

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为此,卡扎菲逮捕和屠杀了大量的示威者。

如果卡扎菲政权是一个亲西方的政权,这么做,兴许不会惹来麻烦。但是很可惜,自从卡扎菲上台执掌利比亚以后,他就一直奉行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他的这种政治倾向,使利比亚在政治上长期被西方国家所排斥,与伊朗等被西方国家列入“邪恶国家”名单。

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内乱,卡扎菲逮捕、屠杀大量示威者的做法,无疑给了正愁找不到借口的北约和美国一个“光明正大”、能够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理由。于是,联合国宣布允许对卡扎菲政府进行军事制裁,而北约就成为了卡扎菲的制裁者。

事实上,早在三十几年前,美国就已经对利比亚虎视眈眈了。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在为它的全球战略目标作各种努力,而在国际环境上,利比亚的战略位置显得非常重要。再加上利比亚又是一个石油出产国,所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计划中,对于这个国家的策略,无疑占着非常大的比重。

然而,自从1969年,卡扎菲发动政变并出任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正式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袖后,这位个性中充满了“疯狂”色彩的领导人,就开始无视美国的存在,一步一步破坏美国对北非地区所指定的战略计划。

执政之初,卡扎菲就开始推行亲苏反美的外交政策,先后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空军基地,废除同美国签订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协定。这些外交政策,导致利比亚和卡扎菲政权与美国的关系一天比一天恶化,直到1981年,两国正式断交。

对于这样一个胆敢跟自己作对的人,美国自然是恨之入骨,作为习惯并用惯了暗杀手段的美国政府,自然不会让卡扎菲一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好好活着。

从1969年卡扎菲正式执掌利比亚后,美国曾先后策划了8次针对他的暗杀活动,其中第8次谋杀,也是80年代世界上最大一起谋杀案。

作为美国的情报部门和暗杀最常执行机构,中央情报局无疑是大名鼎鼎,直接或间接死在他们手上的政客不计其数。不过,在美国中情局的历史上,却也不乏做出许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倒霉事。

1970年6月,当卡扎菲宣布收回美国的惠勒斯空军基地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经秘密和利比亚的反对派势力勾结在了一起。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推翻卡扎菲政权,他们先后6次派遣刺客暗杀卡扎菲,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中情局的特工显然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很快就又制定出了一起暗杀卡扎菲的秘密行动。

这次,中情局和利比亚反对派选中了一个名为萨菲亚的女护士,情报显示,在9月1日举行的利比亚建国一周年庆典上,萨菲亚所在的医护队,将在阅兵仪式中担任急救任务。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刺杀卡扎菲的好机会,如果能够在利比亚建国一周年庆典上,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干掉卡扎菲,既能够除去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同时,也能为反对派势力建立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

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后,第7次暗杀卡扎菲的计划,很快就出炉了。而作为这个计划的执行人,萨菲亚也开始接受中情局对她的秘密强化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近身刺杀和枪法。

很快,时间到了9月1日,暗杀卡扎菲计划执行的日子。这天庆典开始后,卡扎菲登上检阅台阅兵,萨菲亚果然在阅兵式中,担任急救任务,仪式开始后,她找了个借口,悄悄离开了自己所在的医护小组,向卡扎菲所在的检阅台走去。

由于她穿着阅兵式中正规的服装,身上也有通行证,再加上她护士的身份,没有人对她的行为产生怀疑。就这样,萨菲亚顺利地穿过人群,神不知鬼不觉地登上了检阅台。

检阅台四周卡扎菲的保镖看到萨菲亚背着一个药箱,穿着护士服,也就没有过分留意她,当一队陆军方阵迈着整齐的正步,通过检阅台正面的时候,卡扎菲伸手向底下的士兵遥遥示意。

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检阅台下的方阵时,萨菲亚突然一个闪身挤到了卡扎菲的身边,然后,和之前无数次的训练一样,飞快地从药箱里掏出了一把乌黑锃亮的小巧手枪,抬手瞄准了卡扎菲的头颅。

她的动作干脆迅捷,当漆黑的枪口对准卡扎菲脑袋的时候,还没有人注意到这惊险万分的一幕。

正当萨菲亚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卡扎菲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下意识地扭过头,正好看到手持手枪对着他脑袋的萨菲亚。

两人四目相遇,彼此却像触了电一般。就在这奇妙的一瞬间,一切仿佛都凝固了。当时,年仅28岁的卡扎菲有些迷惑地、忘情地望着眼前这位美丽动人的女子;而萨菲亚则是睁大了双眼,死死盯着英俊非凡、浑身上下充满了男子气概的卡扎菲。

这一刻,萨菲亚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是来行刺眼前这个男人的,反而情不自禁地放下了握着枪的右手,两人的心跳频率在这一刻似乎重合了,如同爱神丘比特一箭将这两颗年轻的心脏串联在了一起。

仅仅是一眼的时间,卡扎菲的脸上就露出了帅气的笑容,正要迎上前去时,他身边已经反应过来的警卫先一步冲了上去,一把抓住了萨菲亚持枪的右手,并且顺势要将她按在地上。

就在这时候,卡扎菲大喝一声,喊住了警卫,萨菲亚没有反抗,她被迅速带到检阅台后边的一间房内。

卡扎菲嘱咐副总理阿卜杜勒·萨拉姆·贾卢德代替他继续阅兵式,自己则把卫士们挡在门外,命令他们不许进屋,然后,走进了这间只有萨菲亚一人的房间。

没有人知道在这个房间内,在那个时候,年轻的卡扎菲和萨菲亚究竟发生了一段怎样传奇而浪漫的故事。

就在萨菲亚行刺失败的一星期后,卡扎菲就公开宣布,和这位美丽的女刺客正式结为夫妻,当他们一起欢度新婚之时,收买萨菲亚的中情局特工和利比亚国内反对派政客被相继捉拿归案。

卡扎菲和曾经是自己刺客的萨菲亚结婚后,情投意合,形影相随,如胶似漆。萨菲亚既是他的忠贞爱妻,又是他的忠诚保镖。

萨菲亚向卡扎菲提出了组建女子卫队的想法。她认为,女人是专一的,而且比起男人来更加胆大心细,更重要的是,训练女子卫队不会遭到外人的注意。

卡扎菲同意了妻子的要求,不久,一支由萨菲亚亲自挑选并严格训练的贴身女子卫队诞生了。这些女保镖个个美丽绝伦,武艺超群,枪法出神,她们几年更替一批,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美女卫队。

几十年来,这支由萨菲亚一手组建创立的美女卫队,使卡扎菲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政敌的暗杀,让敌人闻风丧胆。

而中情局这次不但“赔了夫人又折兵”,暗杀计划失败不说,连潜入利比亚的特工也几乎被一网打尽,还间接送给了卡扎菲一支忠贞的私人卫队,不可不谓是倒霉至极。

不过,美国对卡扎菲的暗杀行动并没有因为萨菲亚的“背叛”而停止。1986年,为了干掉卡扎菲,美国五角大楼制定了一份名为“黄金峡谷”的军事行动计划。

1986年4月15日凌晨1点30分刚过,美国空军将派出战机突袭利比亚,轰炸班加西,对的黎波里的袭击也即将开始。

凌晨2点钟前的几分钟,11架F1-11战斗轰炸机和3架雷达干扰机从西方沿突尼斯海岸低空飞行,第一批炸弹和导弹被投到了飞机场上。

与此同时,针对阿齐齐亚兵营的轰炸也开始了,美军第六舰队的艇载飞机——大黄蜂战斗机、F-14战斗机、海盗式歼击机、鹰式指挥机和反雷达干扰机此时都已命中班加西的目标。

的黎波里在战斗中毫无准备。当飞机在海港上空呼啸时,整个城市却灯火通明,也没有警笛报警。10分钟之后,在的黎波里的山径上可以听见高射炮和导弹开火的声音,天空被红色曳光弹和地对空导弹的白色光柱所照亮。

美军飞机对的黎波里的袭击约持续了11分钟,当利比亚大多数防空力量警醒时,美国飞机已安全抵达地中海上空,只有一架没有返回,美国人成功地干扰了利比亚庞大的防空雷达网,使之失去了作用。

卡扎菲革命委员会的一些成员,其政治精英的核心人物,当时正拿着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在街头巡视,但是,面对美军的飞机,他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虽然“黄金峡谷行动”的战斗原则受到严格的限制,或者说正像美国官方向英国内阁声称的那样:

飞机进攻的目标将严格限于与恐怖活动和军事活动有关的地区。

但是,每架飞机上使用武器的人在投抛炸弹前,必须有“双保险”,即不仅用红外线夜光探测仪, 而且,要用探视雷达来瞄准目标。任何不能达到此种要求的飞机,都被命令退出攻击地,将炸弹抛掷在地中海。

不过,这类保证显然对的黎波里郊区本阿瑟的居民没有任何意义,至少有十几颗炸弹和导弹被投在这个地方,炸出好几个十英尺深的坑,炸毁了一座公寓的前壁,并使一些私人别墅受到损坏。

法国大使馆邻近的一座房屋被炸毁,大使馆也受到严重破坏,一枚炸弹或导弹落在一个公园孩子们游玩的地方,一堆建筑物的瓦砾中伸出一只儿童的脚。

一位老人的尸体蜷缩着,炸弹击中他时,他好像正在从床上离开。另一位老人躺在别墅外的担架上,他是被落下的物体砸死的,一处房屋的后壁被炸塌,家人中有一人被炸死,血肉散布在地板上。

起初,美国人否认美国炸弹和导弹所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到后来,五角大楼又改换了说法,说美国驾驶员里巴斯·多米尼西被阿齐齐亚兵营的地面炮火所击中,他驾驶着载有4颗2000磅炸弹的F1-11轰炸机回转70度向地中海飞去,可能是由于离心力,炸弹甩离机翼落到了本阿瑟地区。

根据利比亚政府事后统计,美军的这次突袭,让至少100多名无辜的居民遭受到严重伤亡。不过,美军虽然成功摧毁了的黎波里的防空体系,但对卡扎菲在阿齐齐亚住宅的袭击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卡扎菲的住宅处于一处地下掩体中,那里既是他的住所同时也是他办公的官邸所在。

这个地下掩体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可以防御除核武器以外的任何攻击。美军飞机投掷的两颗炸弹均没有击中他居住的行政大楼,距离只有30码,虽然门窗被炸掉,但整个建筑并没有受损。

因此,卡扎菲本人第8次幸免于难,只是头部被轻轻擦伤,他的妻子萨菲亚被砸伤,3岁和4岁的儿子都受了重伤,所幸经医院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唯一的最小养女汉娜在这次袭击中被活活炸死,她的生命才刚刚走过15个月。

这次袭击行动,也是在利比亚内战开始前卡扎菲遭受的来自美国方面的最后一次暗杀,不过,好运显然没有一直伴随着他。

25年后的利比亚,因为他的独裁统治,终于爆发了反独裁的民主革命。而这一次,卡扎菲显然并没有吸取教训,依然采取他惯用的独裁手段,以军事武力镇压抗议、示威民众,并且屠杀了一大批反对者,又给了美国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然而,这一次,美国显然不会再失败了。2011年3月19日,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北约对利比亚的战争爆发。

2011年6月27日7点30分,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宣布,正式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发出国际逮捕令,罪名是“反人类罪”。

这是国际刑事法院历史上,第二次对一个国家的在任国家元首发布逮捕令,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一经发出,终身有效,永不撤销。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正式垮台。8月23日,卡扎菲现声,呼吁利比亚民众走出家门,抵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和反对派武装进攻的黎波里。

10月20日,卡扎菲被新的执政当局武装俘获,头部和腹部中弹受伤,因伤势过重而死亡,不过,对于卡扎菲的死,目前显然还存在着很多疑点。

世界政治谋杀密档:(18)利比亚独裁卡扎菲的末日(下)

卡扎菲被捕时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一段公开的视频显示,卡扎菲被俘时应该还活着,但已经受伤。随后,一群反对派武装成员拽着他的头发,把卡扎菲从一辆汽车的引擎盖子上拖了下来。

当时,人群中曾爆发出这样的喊声:“留着他,留着他”。随后似乎有枪响声,但不很清楚,无法断定一定就是开枪声。

视频到了这里,就中断了,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除了当事人以外,没有人能够知道了。

根据一位利比亚过渡委员会的高级官员透露,当卡扎菲在被带走时依然“活着”,但这位前领导人可能一直在反抗,而后遭到了看守人员的殴打直至丧生。不过,利比亚临时总理则表示,卡扎菲被带走后,其手下支持者试图“劫刑车”,双方爆发枪战,造成卡扎菲头部中弹身亡。

目击者表示,在被俘前,卡扎菲带着几十名追随者和保镖分乘多辆皮卡车从苏尔特向西突围。然而,没走多远,法国空军战机和美军无人驾驶飞机都向这个车队开火射击。共有15辆皮卡车被击毁,共有50多人在现场丧生,卡扎菲等人侥幸逃离现场躲入排水管中。

发现可疑人员后,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首先使用高射机枪开火,随后,将两个藏人的管道团团包围。就在此时,有人从管道里爬出来,并高喊“我的头儿在里面,我的头在里面,他受伤了”。随后,嘴里不断喃喃自语,看上去神志不清的卡扎菲被人从管道里面拖了出来。

当时,卡扎菲腿部和后背都受了伤,但不知道其身上的枪伤来自何处。据称,卡扎菲被俘后,反复问身边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了,你们想要什么?”

利比亚前政府军司令同时被俘,并随后死亡。目击者还特别透露,卡扎菲身边保镖多数是黑人。

无论如何,无论卡扎菲是死在他家乡苏尔特街头逃亡的人群中,还是死在被俘的地方,还是死在送往医院的路上,他都已经死了。

虽然来自利比亚当局的消息称,他是被捕后伤重身亡的。但是,卡扎菲究竟是怎么死的,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几个人知道。

战败者的命运就是这样,无论是生存还是死亡,都取决于他的敌人在当时是一种怎样的需要。

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利比亚的内战,倒不如说是北约与“卡扎菲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其说是利比亚反对派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北约的胜利,美国的胜利——

没有北约的狂轰滥炸,没有北约的武器支持,没有北约的人员帮助,利比亚反对派根本就不可能推翻卡扎菲政权。

不过,就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对不经审判就击毙卡扎菲,要求利比亚执政当局进行调查时,一名俄罗斯专家却突然爆料说:“我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卡扎菲还活着,死者是其替身,名叫艾哈迈德。”

这名俄罗斯专家对其的论断是这样解释的:

“我的证据是,第一,逮住卡扎菲那天,苏尔特是个雨天,正在下雨,而逮住卡扎菲的画面却显示风沙很大;

第二,卡扎菲的头发本来是黑色的,而卡扎菲被抓的画面上他头发是棕色的,他的尸体出现在医院时才成了黑色;

第三,卡扎菲被送到医院时,他身中两枪,一枪在头侧面耳朵上部,另一枪在腹部,但后来许多网络上的画面显示在卡扎菲头正面还有一枪;

第四,卡扎菲腹部曾做过外科手术,手术留有伤疤,但从展示的卡扎菲尸体上,他的腹部没有任何做过手术的痕迹。

为此,我认为,死的不是卡扎菲,而是他的替身,名叫艾哈迈德,真正的卡扎菲还活着。”

这些说法,看起来似乎真的很合理,是否真如这位俄罗斯专家推测的这样,“狂人”卡扎菲仍然活在这个世间,只怕要等他的尸体,被重新挖出来进行权威的DNA鉴定后,才能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