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文化之旅之十五:尚志碑林参观记

 meiqingji 2023-11-10 发布于山东

红色文化之旅之十五:尚志碑林参观记

梅庆吉

以前的尚志县,后来升格为县级市,在哈尔滨与牡丹江之间,我曾无数次路这这里,但从来没有真正走近它。我知道尚志有个碑林,很有名,一直想去看看,也只是想而已,并没有付诸行动。郭滨江从去年就跟我说去尚志碑林看看,我同意跟他去。一直到2012年的5月18号,尚志之行才终于定了下来。

赵尚志

张永德找了台小车,只能坐4个人,另有两个人要坐大客前往。我跟张永德坐一个车,还有孙秀林,永德的朋友郝连福开车。老郭和老孙坐大客。

去尚志要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下了高速路,市政府有台车在接我们。走进尚志市,首先看到的就是赵尚志的巨幅塑像,赵尚志骑在战马上,手握望远镜,马呈奔腾壮,英武非凡。

等老郭他们到达到后,我们便一起前往碑林,大约5分钟的路程。碑林的大门为两层飞檐,整体色调为红色,“尚志碑林”四个字为沈鹏所题。门旁挂着一块牌子,上书“中国书法博物馆”,左侧的两层小楼为沈鹏艺术馆。门前还有一碑,上书“尚志烈士陵园”,为国务院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尚志市原名珠河县,1946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而改为尚志县,1988年撤县建市。尚志市是抗联第三军的发祥地和抗日游击根据地。赵尚志率抗联三军与日寇浴血奋战,足迹踏遍龙江大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赵一曼是三军二团政委。赵尚志、赵一曼相继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之下。为缅怀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尚志市于196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建尚志县烈士陵园。因园中所纪念的赵尚志和赵一曼,都是极为响亮的名字,所以许多国家领导人、文化界著名人物都曾为他们写过题词,这些题词都被刻成碑立在园中。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现在闻名遐迩的尚志碑林。

走进碑林,会让你立刻感受到这是个碑的世界,草地里、树荫下、围墙上、路两边,立着无数方石碑。正对着大门的,是一面影壁,上书“翰林文苑”四个大字,为欧阳中石所书。转过影壁,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的左侧,立着一支巨大的素有“天下第一笔”之称的毛笔,笔的旁边有文房四宝的造型。与天下第一笔并列的,是天下第一印,使用的材料是辉长岩,上书“九州腾龙”四个篆字,印文由齐白石的嫡孙齐展仪篆刻设计,重达70.39吨。巨印四周有九条栩栩如生的深浮雕龙纹。由于这方印的巨大体型,于2001年荣获吉尼斯世界之最记录。跟我们同行的孙秀林说,他曾向有关部门建议,为这个大印安个液压机,可以动,可以盖印,有游客想要的,给一定费用就盖一张。我倒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遗憾的是没人采纳。

有一条路正对着天下第一印,直通对面的回音壁,珠河抗日纪念碑在这条路的中间。碑建在一个台子上,十分高大,上书“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为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所题。纪念碑的后面,亦有一排纪念碑,是为当年在珠河抗日牺牲的烈士所立的,其中赵尚志和赵一曼的碑要大一些。碑后有赵尚志和赵一曼的塑像。在这个烈士陵园内,只有碑而无陵墓。正对着纪念碑的,是“抗日烈士赵尚志赵一曼纪念馆”,字为彭真所题。馆内展出的是赵尚志和赵一曼生平事迹的历史资料。

陵园内沿着围墙,全部都是碑刻。进门沿右手方向,是长约600多米的书法长廊。其中第一部分为“将军艺苑”,由共和国百余位将军所书的书法作品构成;第二部分为“珠河情缘”,共有4l块石碑,收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赵一曼烈士的题词和诗词墨迹,还有东北抗联老战士韩光、冯仲云、陈雷的题词,以及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气壮山河的诗词;第三部分为“翰墨滥觞”,共有42块碑石,都是中国书法发展演变史上的经典作品,是中国书法这一伟大艺术形成发展的一个缩影;第四部分为“千秋国粹”,依照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精选了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由岳飞书写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赵佶的《千字文》、赵孟頫所书《洛神赋》、文徵明书《滕王阁序》等,都通篇上石。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提起回音壁,人们自然会想到北京的天坛,凡是到北京的人,都要到那里体会一下那种独特的回音效果。但现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已经不能靠前了,已经用栏杆围了起来,已经听不到那种美妙的回音了。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尚志碑林,也有一处回音壁,并且效果极佳,离很远都能听得十分清楚。回音壁上刻的就是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回音壁前有个不大的水池,池中塑有书圣王羲之的立像。

从回音壁这里前行不远,就会看到在绿树掩映中有一座假山,上面写着“万寿山”字样,山在一个水池中间,有桥与之相通。我原以为只是起个“万寿山”的名字而已,谁知山的里面竟是空的,并且有楼梯可以上楼,里面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历朝历代书法家们写的“寿”字,足足有一万多个,是名符其实的“万寿山”。对着万寿山,是赵尚志、赵一曼纪念馆的山墙,上面刻着一千多个“龙”字,被称为“千龙壁”。我们来的时候,有一个人正为“千龙壁”上涂油,后来才知道,涂油的那个人,就是碑林博物馆的馆长。

在纪念馆的左侧,有一个双檐圆形凉亭,上书“弘文亭”,亭内有一石鼓,书写着韩愈的长诗《石鼓歌》,用隶书书写。在刻这个石鼓的时候,也许他们不知道,元朝的著名书法家鲜于枢曾为这首诗写过三幅书法,我手里就有,如果他们知道的话,我想他们一定会用鲜于枢的书法的。

我们在碑林内转了一圈,又回到大门旁的一座二楼前,当地人把这座楼叫真迹馆,里面收藏有一些书法真迹。实际上这栋小楼就是我们在外面看到的“沈鹏艺术馆”,虽然面对大街有个门,但那个门是不开的,要想进到楼里,只有从院里进。小楼的门旁也挂着一块牌子,写着“沈鹏艺术馆”。进到门里,正对着门有一座沈鹏的半身像。书法真迹在二楼。墙上挂满了书法真迹,其中沈鹏的多一些,还有一些其他人的作品,也有为数不多的外国人的作品。

2012年5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