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四十景图”之外,还能从哪再见“她”当年容颜?

 黄之中 2023-11-10 发布于上海

圆明园是清代五朝皇帝在北京除紫禁城外最重要的驻跸场所。从雍正到咸丰,五朝皇帝一年中的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在圆明园中度过的,清帝在园中处理政务与生活起居的习惯,发展为一种长期以来坚持的驻跸制度。这座园林因其不可替代的政治功能与生活功能,被清帝冠以“御园”之名,并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得到了不间断的葺治。

清代画画人的工作地点,主要在紫禁城、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因画院工作必须时时承旨的特点,决定了其机构办公地一定设在皇帝身边。现在可考的清代画院(画院处、如意馆)曾经在紫禁城的慈宁宫、咸安宫、南薰殿、启祥宫,圆明园的洞天深处、濂溪乐处、四宜书屋、深柳读书堂等处设立值所,往来人员依固定的门禁制度出入皇宫、御苑,这及大地便利了画画人对于本文将要述及的涉及圆明园风貌的院本作品的创作工作,他们可以在实地观充分察,忠实地将眼前景状描绘下来,为我们还原圆明园的历史风貌留下珍贵的信息。

那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之外,还可以从哪再见“她”当年容颜?

图片

图片

《平定西域战图·赐宴凯旋将士》

《平定西域战图·赐宴凯旋将士》,此图描绘道光八年(1828年),清政府平定张格尔叛乱后,道光帝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赐宴凯旋将士的场景。图中忠实地记录了19世纪20年代圆明园正大光明一区的风貌。与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图 正大光明》对比,84年来的变迁被一一绘入图中,例如月台、香炉、御路等的添设,是乾隆九年所没有的。这些变化在此图诞生前的35年,即被英国人威廉·亚历山大描绘下来。从现存几种源于亚历山大的一幅正大光明速写图而演绎出的或水彩、或铜版作品来看,上述变化至迟在乾隆五十八年就已经存在。

图片

《圆明园四十景图 正大光明》局部

图片

威廉·亚历山大1793年速写图演绎出的正大光明殿铜版画

图片

图片

《胤禛朗吟阁行乐图》

此图是清代院本绘画中可考的第一幅明确为圆明园的作品,描绘地点在圆明园竹子院朗吟阁。图上朗吟阁与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图 天然图画》中竹薖楼南端的朗吟阁形象差别较大,两图前后相差十余年,反映了圆明园第一次扩建高潮前后的建筑变迁。

图片

《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朗吟阁(图上设台阶的卷棚歇山敞轩)

图片

图片

《胤禛牡丹台观花行乐图》

此图再现了胤禛携弘历与众官员于花团锦簇、木石错落的圆明园牡丹台前观赏牡丹的情景。

图片

图片

《弘历雪景行乐图》

此图描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于新近落成的长春园狮子林中观雪烹茶的场景。画家以写实的笔法,逼真地将长春园狮子林这座写仿于苏州的小园林复制在建筑贴落上,并张裱在九州清晏奉三无私殿内。以该图对比长春园、避暑山庄两处狮子林遗址,以及苏州狮子林原址的平面遗存,可见清宫写仿南方园林的惟妙惟肖,所谓“移天缩地”,不过如此。

图片

图片

《旻宁含辉楼射箭图》

图片

《旻宁含辉楼射箭图》中的含辉楼(局部)与靶桩

此图描绘道光三年,道光帝旻宁于绮春园含辉楼前马道上跑马射箭的场景。该图亦为清代院本绘画中唯一描绘绮春园风貌的作品。画中旻宁风度翩翩,在含辉楼前策马飞射。作者将旻宁壮年继位,急思作为的心态与神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幅隐含了丰富政治含义的宣传作品,意在宣扬旻宁这一时期崇祖尚武的精神。

据卷末三首旻宁御制诗可知,该图大约创作于道光三年至六年(1823~1826年)之间。期间张格尔滋扰南疆,聚众叛乱,严重威胁西北地区的稳定。旻宁在诗中一再宣扬其不忘国俗、继祖遗志、重视武备的主张,本图是其决意大举挥师平叛前夜,内心的真实写照。作者忠实地记录了道光初年绮春园含辉楼一带的园林风貌,特别是楼前的马道,还有靶桩、靶的,均描绘的十分具体,亦可弥补山高水长马射处图像的缺憾,为研究清朝的宫廷武备,提供了形象资料。

图片

《十二禁籞·姑洗昌辰》

此图描绘乾隆十年前后,圆明园镂月开云农历三月风貌。图上建筑与《圆明园四十景 镂月开云》对比差别不大,唯不见养素书屋西侧建筑一处。

图片

图片

《十二禁籞·林钟盛夏》

此图描绘乾隆十一年前后,圆明园福海东部农历六月风貌。图上首见福海南岸南屏晚钟十字亭及圆明园御舟形象。藏密楼、松风阁、方壶胜境、贻兰庭、瀛海仙山亦出现在画中。

图片

图片

《十二禁籞·夷则清商》

此图描绘乾隆十二年前后,圆明园勤政亲贤生秋庭农历七月风貌。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勤政亲贤》对比差别不大,唯与富春楼连接游廊有异。如意桥形象与《御制圆明园图咏》、《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同。

图片

图片

《十二禁籞·无射戒寒》

此图描绘乾隆九年前后,圆明园双峰插云农历九月风貌,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平湖秋月》中双峰插云无异。

图片

图片

《十二禁籞·应钟协律》

此图描绘乾隆十二年前后,圆明园九州清晏中路、西路农历十月风貌。图中圆明园殿五间穿堂,卷棚歇山,殿前左右各置香炉,鹅卵石御路直通前湖,御路两侧的柏树被裁剪成西洋式样,别有一番味道。值得一提的是,图中清晖阁前可以一一辨出九株松树,此即乾隆帝反复题咏的清晖阁九松,因九松与其同庚,又植于禁庭,故备加珍视。乾隆二十八年,九松与清晖阁一同焚毁,后复植。

图片

图片

《御笔秋花诗图》

此图描绘乾隆十一年圆明园茹古涵今、坦坦荡荡风貌。该图的创作背景,是乾隆十一年六月的一场秋雨后,乾隆皇帝来到茹古涵今收拾、观赏秋花的有感而作,因命如意馆以图写之。图中,初秋的茹古涵今花团锦簇,缤纷绚烂,河道两侧繁茂的花木虽失之比例,但忠实地将此处的植物配置写入图中,可以作为圆明园植物景观研究的形象参考。图中建筑弥补了《圆明园四十景图 茹古涵今》北侧视角的不足,观者可以细查韶景轩和静通斋的北向风貌,尤其是静通斋三间平台殿,清帝屡有题咏。图下方五间卷棚殿宇是半亩园——建福宫敬胜斋、宁寿宫倦勤斋之母本。半亩园西侧连山卷棚建筑即坦坦荡荡殿,其东侧游廊作开敞,与《圆明园四十景图 坦坦荡荡》中的花窗廊有异。

图片

弘历御园行乐图》

《弘历御园行乐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纵119.1cm,横213.5cm,绢本设色。款署“臣张廷彦恭绘”,钤“臣张廷彦印”方章。背附黄签,上书“嘉庆六年二月,怡情书史东次间墙上换下御容画一张,高四尺,宽七尺”字样。从签题得知,这是一幅张裱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怡情书史殿东次间墙壁上反映清帝园居生活的装修贴落。或因其与清宫现存其他贴落相比,开幅较小,在装潢形式上也可能为一通景挂屏。

文章来源:清代院本绘画中的圆明园风貌—兼论《弘历御园行乐图》的写实创作 王志伟

[编辑]

付 怀 东



图片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