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嘟嘟7284 2023-11-10 发布于北京
{'title':'一天“吞”掉40亩沙漠?中国发明的“吞沙巨兽”,已在甘肃使用','content':'

编辑 | 古轩说史

曾几何时,元朝的鼎盛令四方臣服,然而好景不长其弊端逐渐暴露。毛乌素这片沃土因污染和过度开垦成为沙漠,黄沙漫天百姓流离失所。💪

现如今,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01

沙漠化治理:中国模式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广泛的沙漠地区遭受严重的沙漠化问题困扰沙尘暴频发,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当时,黄河中所含沙量极高,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这主要是因为内陆地区过度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刷进黄河。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决心采取行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治沙之路。

起初中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积累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

1954年,政府决定修建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包兰铁路,全长42公里,但当时还没有成功在沙漠修建铁路的先例。

1955年,中国第一个野外综合观察研究站在沙坡头成立,进行治沙研究,多方力量汇集沙坡头积极探索在恶劣环境下修建铁路的可行方案。次年中国首个专业治沙林场建立,标志着治沙事业的正式开展。

初期主要依靠人工种树的传统治沙方式效率低下,种树工人在酷热干旱的沙漠中辛勤劳作,难以适应大规模沙漠化治理的需要。

1960年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治沙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飞播技术,在榆林使用这项技术治理了600多亩沙地取得初步成功。

此后八十年代兴起承包治沙造林,一大批治沙先锋涌现,其中以“绿色长城”而闻名的老黄最为典型。

在他们的带动下,使榆林成为中国治沙的模范。通过大规模种植抗风固沙的樟子松,130万亩毛乌素沙漠被治理,沙尘暴大幅减少,榆林空气质量进入陕西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出“吞沙兽”多功能固沙车,每天可以固定40亩沙地,大大提高了治沙效率,依靠这些技术和模式创新中国治沙速度不断加快。

进入21世纪,中国沙漠化治理进入快车道,日本专家远山正瑛花费10年时间在内蒙古种植了300万株白杨树,遏制了沙尘暴对北京的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为全球绿化做出重要贡献,如今中国不仅治理了许多天然沙漠,还将部分沙漠变为葡萄园等绿洲。

特别是在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治理沙漠还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70年来,中国以超常毅力和智慧,将沙漠化治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尽管挑战仍在继续但中国在治沙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经彰显在世人面前。

02

中国沙漠治理70年探索之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北方广袤的沙漠日益蔓延,严重影响了人民生计,为此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沙漠治理行动。

在内蒙古中卫一群普通农民承担起了治沙重任,他们在沙地上试验各种植被固沙的方法,终于发现了使用麦草方格的巧妙办法。

工人们将麦草细心编织成草席,按照规划固定制作好的麦草方格。经过反复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麦草方格固沙效果最好。

尽管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但这些农民不懈怠地扎制草方格,日复一日地进行简单重复的劳动,终于初步控制住了风沙的蔓延。

随着时间流逝麦草逐渐腐烂,为沙地提供了养分,起初是地衣和蕨类植被出现,后来又长出了草本植物和灌木。

沙漠慢慢地转变为绿洲得到初步治理,但是靠人工治沙速度太慢,难以阻挡沙漠扩大的步伐。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科研单位决定开发新技术。经过多次失败,终于试制成功名为“吞沙巨兽”的立体固沙车。

这种车辆集机械铺设、播种、浇水等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治沙速度。在甘肃武威的荒漠上,吞沙巨兽轻松治理了两千公顷沙地使其恢复成绿洲。

一个单位还研发出一种“干”字形的铁制工具,可以将树苗根系深深插入沙层,也比人工栽植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在内蒙古沙坡头等地得到广泛应用,这项工具虽不如吞沙巨兽先进,但也提升了绿化荒漠的效率。

在漫长的沙漠治理过程中,农民的智慧奠定了基础。科技人员的创新不断推进治沙事业,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终于战胜了一个个沙漠创造了生态奇迹。

03

沙漠治理,中国人与智能实践之路

黄土高原长期遭受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古代诗人杜甫曾描写“春风不度玉门关,天山雪满敦煌冷”的荒凉景象。

上世纪80年代,6位老人在甘肃省天祝县向荒漠发起挑战,他们白手起家只有一头骡子、一把锄头。

通过38年不懈努力,终于在荒漠中建立起了一条21万亩的防风林隔离带,使这里逐渐被绿色植被覆盖。现在,中国人民继续挑战沙漠,通过智能手段赢得沙漠治理的胜利。

库不齐沙漠曾经给北京带来强劲的沙尘暴威胁,“风起明沙到处流,沙压房子人搬走”的民谣流传多年。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19.6万块蓝色光伏板组成的骏马电站,这个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的最大光伏图形不仅可发电,也可以通过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和降低风速改善植被生长环境,已经取得了1.6万亩的治沙量。

这相当于16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在全球变暖当下,骏马电站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85万吨,对生态环境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中国研发的多功能立体固沙车也在甘肃、内蒙古等地投入使用。

它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对将要治理的区域进行精准的三维测绘,然后铺设标准的草方格和苗木,同时进行播种与浇水施肥,比人工种植更加高效。

一辆固沙车的使用寿命远远超过人工费用,精准控制的优势也使固沙效果更佳,避免了人为操作中的疏忽错误。在科技助力下,中卫、张掖等地创建的绿色生态城市为地区贡献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04

绿洲中的黑金

在甘肃等地,多年来中国不断开展绿化沙漠的工作,光伏发电站将荒漠变为绿洲,然而绿洲下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宝藏。

中国一家企业斥资17亿美元,从一美国公司购得了其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一块荒漠土地,面积达20.7万英亩。这块看似一无是处的沙漠地,竟隐藏着约200亿桶的石油资源,总价值高达9000亿美元。

中国企业的眼光独到,让这块沙漠地片一夜间变成了'黑金'之地。

当初美国公司将此地作为荒漠出售,多国地质专家都认为其毫无价值。唯有中国企业勇于冒险,终于发现了这片沙漠的真正潜力。

交易完成后,美国却反悔不认,企图强行收回这块地,理由是资源属于土地所有者。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非议。

美国此举既不负责任,也不守信用,可见其国家品格。中国企业凭借远见卓识获得这笔丰厚的沙漠“礼物”,充分说明了我国勘探能力的进步和企业家精神的可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