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场流动的盛宴,终将指向世界级的水岸艺术生活

 外滩TheBund 2023-11-10 发布于上海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上海新一代水岸
更新范本

撰写《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的知名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一座城市的气质,如人的气质一般难以隐藏。它投射在街道、建筑、地标、一草一木,和城市中人的生活状态之上。

当21世纪步入新的阶段,我们会看到那些伟大的国际化都市,不论是伦敦、巴黎,还是东京、香港,都不约而同在同一方向发力,即以“智者乐水”的阔达视野,打造国际滨水地标,真正实现艺术的生活即是生活的艺术。

当这阵城市与水相辅相承的和风吹到上海,我们会发现,这座开埠180年的东方不夜城,从来都是水的亲密伙伴。

从外滩到浦东,滨水文化已成为上海极其重要的历史文脉,再到近年世界目光聚焦的西岸,其势不可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展现上海滨水生活厚积薄发的进化态势。

没有人能够否认,西岸已经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生活地标。

2023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层出不穷的美术馆、咖啡店,不同年龄层都为之着迷的滨江步道、滑板公园。我们或许已经可以响应沙里宁所说——这座城市中的人,迷恋的正是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于是西岸漩心Orbit(下文简称漩心)的出现,恰逢其时。

这座坐落于西岸滨江沿岸的全新地标建筑,占据黄金地段,将一系列文化机构连接在一起;且如同一个瞭望台,不仅能够瞭望整个西岸,更瞭望着这片热土未来的国际水岸生活。

西岸金融城,已经准备好了。


01
西岸漩心Orbit
上海新一代水岸更新范本

在林语堂眼中,最好的建筑当是这样:我们身处其中,却不知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建筑语言,漩心都完美践行了这个理念。

过去我们漫步西岸,在穿过一连串的文化艺术建筑群后,会发现乐章在某个瞬间毫无预兆的戛然而止。


而位于西岸拐角处的漩心,则恰到好处地衔接而上,将乐章圆满,成为一个辐射黄浦滨江两岸的重要观景点,让西岸故事的脉络向更国际化的方向流去。

漩心的操刀者是上海的老朋友,来自英国的建筑事务所Heatherwick Studio。他们曾参与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空间整体极具现代和梦幻感,城市的活力与开放性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各个景点的设置中。


10余年过去,我们再一次从漩心的设计中,察觉它的野心——他们不只是在设计一栋建筑,更是在创造人们生活在城市中的方式。

漩心之名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Orbit则有轨道、盘旋之意。建筑恰如其名。

事务所从中国古代造园中常见的“月桥”中获得设计灵感,并赋予传统之美以现代设计语言,将一条盘旋而上的轨道包裹住建筑,人行道向上蔓延,彼此连接。于此,人如鹏鸟,顺风其上,亦如星辰,游梦其中。

拾级而上,西岸的水岸风光逐渐映入眼帘,不禁让人产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感慨。


当你“忘路之远近”,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已抵达漩心的屋顶花园。它既是花园,更是一座近五百平米的迷你之城,不仅有景观环廊与绿化带,更有多种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一个可以清晰俯视内部空间的天窗, “它不是一个冰冷排外的建筑体,它像一座小山丘,你可以置身'山顶’,俯瞰周边、滨江以及对岸,感受城市的包容开放。”

屋顶花园

西岸漩心Orbit的内部同样精彩。

Wutopia Lab的主持设计师俞挺,近些年在上海交出无数份地标答卷,又在西岸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以“逆流而上的漩涡”为主题,为漩心设计了蓄势待发的海底世界、漩涡里爆发的巨浪、泛起涟漪的海面三大主题空间,分别对应地下至地上三层;并大胆启用石材来制作漩涡,以不变之物塑造万变之态。

当内里奔腾的巨浪与外部盘旋而上的轨道相遇,我们会发现漩心正是为公共艺术空间而生,它包容人对生活的想象,天生就该承载多样的时尚艺术展览……以此滋养这座城市以及城市中行走的人。


它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是如此契合:与水共生,不断逆流而上,最终触碰到生活的核心。

正因此,西岸漩心Orbit才能成为这条亚洲绝美艺术长廊不灭的灯塔。


02
以全球艺术水岸论坛为锚
开启西岸艺术生活新篇章

西岸漩心Orbit的问世,不仅为西岸的“建筑可阅读”增添重要的新章,也是本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设计单元的举办地,更预示着全球艺术水岸论坛的正式启幕。

由香港置地与西岸艺博联合举办的全球艺术水岸论坛今日在漩心举行。

论坛主题并不佶屈聱牙,而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如西岸的存在一般,在21世纪,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

它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部分,是一座城市成长的标志性一步。

公共艺术不仅美化了空间,更能唤起身处其中的人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启发人们对于未来的想像,同时开拓新的公共空间和提升生活环境的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公共艺术也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环保思想的因素,让公共生活空间的艺术在可持续性的方向上更有创意地演进。


正因为此,当水岸生活和公共艺术的双重更新旋律发生在魔都,全球艺术水岸论坛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香港置地副董事及中国区法律服务中心总经理 可持续发展牵头人 徐波

11月10日,来自中国及国际公共艺术届的专家,包括国际公共艺术协会主席、利物浦双年展及Folkestone三年展策展人Lewis Biggs,前M+美术馆的高级策划人、香港大馆艺术事务主管皮力,蓬皮杜中心驻中国代表Paul Frèches,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MAXXI)前艺术总监、著名策展人候瀚如,收藏家、香港M+美术馆董事局成员Uli Sigg,香港置地副董事及中国区法律服务中心总经理徐波作为嘉宾进行主题发言。

《艺术新闻/中文版》及《艺术界》出版人、现代传播集团艺术平台总裁、知名主持人曹丹担任论坛主持人,为到场观众分享公共艺术与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超媒体艺术平台MM'Art+总裁 《艺术新闻/中文版》《艺术世界ArtReview》《LEAP艺术界出版人》 曹丹

此次全球艺术水岸论坛将长期持续,并伴随11月11日的《“印象”节目论坛:人文艺术与城市气质》对谈、以《设计星轨》为主题的艺术博览会,承载设计师品牌区、设计新生展示区等多重亮点,让此处成为全新的上海必打卡艺术目的地。

但成为网红打卡地绝非目的。最终,它将无声无息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养不断更新着的城市文化。



03
城市的未来,水岸地标即是设计、艺术与生活的交融

如果说西岸漩心Orbit是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地标,那么Station 1907 启点(以下简称为Station 1907)则是一次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的涅槃新生。

位于徐汇滨江由北向南的起点,Station 1907 的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的日晖港货栈。

随着时代的发展,货栈先后变身上海南站、南浦火车站,不仅是上海最早的火车站,还是上海开埠后历史上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水陆联运枢纽。在百余年间,它都担当着中国的工业文明先驱、连接世界的启点。

岁月变迁,启点一度沉默。香港置地不愿旧日时光被遗忘,在极力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赋予了这座老车站新的魅力。

历经沧桑的百年铁轨、月台、站房、仓库经过修复,将青砖立面和墙柱交还;拱廊依旧,铁轨与车站时钟、时刻表保存下工业记忆;旧车厢成为呼应城市肌理的火车花园……旧景新看,咖啡的香气与光阴的故事彼此交织,新生已至。

如今的Station 1907 启点成为集生活、艺术、商业和丰富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目的地,且备有包括700余个停车位在内的多样便民设施。

这是一个可能拥有任何场景的发生地,是不只有氛围更有情绪的公共生活载体。即便火车已经远行,人们依然有足够的理由聚集于此,漫步轨道,与古今交轨,拥抱自己的人生。

而这正是上海之所以拥有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原因,也是滨水生活永远能给人带来惊喜的原因。

水善利万物,我们或许已经可以从西岸漩心Orbit和Station 1907 启点,看出其幕后操盘者的雄心。


香港置地打造的、包括西岸漩心Orbit和Station 1907 启点在内的西岸金融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滨水综合体”。它不是在建造某一个有边界的美术馆,而是以无墙美术馆为艺术理念,在这条徐汇滨江长达1.4公里的水岸风光之上打造拥有水岸雕塑公园、前沿设计艺术街区、贯穿多业态的艺术作品群落及丰富的艺术活动的“公共艺术水岸”,营造全域开放式艺术体验。

而这种面目一新的滨水生活方式,使西岸能够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中国香港西九文化区等国际水岸对话,实现了地标之上还有地标的精品更新。

香港置地作为这一切背后的操盘者,就像是处处存在却隐身不见的粘合剂。

如福楼拜的创作理论“作家应隐匿在作品之后,无需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仅仅用精准的语言描述出想让读者看到的东西即可”,置地串联起艺术、商业和城市生活,将多元类型的公共艺术落地并融入日常,同时通过艺术教育、艺术体验、艺术策展、艺术驻场计划等策划,形成一个生活与艺术有机融合的活力社区——它并未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它仅仅是展示生活——生活本就是流动的艺术。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西岸金融城,正是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的梦想之地:设计、艺术与生活共冶一炉。

当世界级水岸生活于此动态生长,城市的未来已跃然眼前。

西岸漩心艺术建筑大片

文/siri110   编辑 / 许倩
图、视频/西岸置地金融城

部分信息来自西岸金融城《西岸漩心:为城市、河流与共同记忆而“启”》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